王青風
摘 要 師生互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互動形式,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開展不是很理想,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關鍵詞 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教學 研究
在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互動,師生互動是其中最重要、最常見的一種。在《課程標準》提倡“動態課堂”、“還課堂給學生”、“留精彩給學生”的今天,科學合理的師生互動,是扎實有效地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需要重視師生互動,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開展不是很理想,需要進一步的發展。所以本文僅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必要性、類型以及存在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1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1)新課程改革的呼喚。新課程改革將素質教育和只是經濟作為背景,將“通過調整課程目標,更新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改善課程實施,改革課程管理以及發揮課程評價的積極功能”等方式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培養學生全面均衡發展,循序漸進的提高教學質量。這次改革崇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即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保證教師的主導地位同時強調學生為主體并充分發揚學生的主體地位,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式學習。學生和教師之間培養互相尊重互為主體的人際關系,建立互相關懷的互動式情感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行為的改變在此次課改中推崇的師生互動式教學中得到有效推動。(2)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引。《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課程性質、功能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確定了以“情感態度和世界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為核心的目標觀;把學生、教師、教材和環境等四個因素整合起來,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學習的主人”,“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應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性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其工具性的習得還是人文性的塑造,都離不開教學過程中的核心、最活躍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具有主導地位的互動維度-師生互動的引領。
2師生互動的類型
(1)師生言語互動。教學活動中 80%的教學行為都是言語行為。師生之間的言語互動過程中形成課堂需要的氣氛,教師用語言傳達學習目標和任務。(2)情境互動。教師作為互動的引導者應該主動為學生船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并且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境中。情景互動有利于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使教學成果事半功倍。(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激發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滿足學生表現欲的一種有效互動手段。語文課上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排成課本劇,學生扮演劇中角色,表演中寓教于樂讓學生體會課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質。(4)時間、空間言語行為。語文課是相對感性的一門課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會通過改變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或者用言語行為表示對學生的關切,建立情感共鳴,同時教師會安排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以及安排不同教課內容占用的比例分配幫助學生主次交疊學習互動。語言是師生互動交流的主要工具,師生之間用語言傳情達意,形成交流互動。
3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活動存在的問題
(1)教師互動意識淡薄。在現階段的教育中,很多教師尤其是年齡偏大的老師,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根深蒂固的影響著他們的教學方式。根據調查,很多老教師有豐富的傳統教學經驗也能理解新課改提倡的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已經形成的教學習慣卻很難更改。因此教師目前是影響師生互動的主要因素。(2)互動內容缺乏人文關懷。新課改重新定義了語文的作用,語文不僅僅是工具性課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語文課中的人文內涵對于學生的情感形成和價值觀的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在傳統認識中教師獎語文課作為工具性課程注重其讀寫能力,忽略了語文課對學生認知,情感和人際關系等人文關懷。語文課互動應注重人文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3)師生互動時機的把握不到位。課堂上的互動是講究時機的。如何把握師生互動的時機是個技術性和經驗性的問題。課堂上的合作學習進程一般分為教師全班教學,小組探究,學生探索和班級交流幾個部分。如果教師把握不好互動時機會適得其反。例如在學生小組討論時,在學生們積極討論過程中教師不分時機的打斷和盲目參與,不僅收不到預期效果,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4)合作學習方式的盲目應用。合作學習不是萬靈丹,雖然相比其他教學策略有優越性但是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學科的任何階段。一些難度較低的學習任務,接收式學習效率往往高很多,如果盲目使用合作學習,則顯得畫蛇添足。(5)大班額對合作學習中師生互動的制約。理想的合作學習通常體現為學生均衡的擁有與老師互動交流的機會,但是在我國現階段中小學班級普遍存在人數多班額大的情況,造成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上收到限制,教師難以深入分析照顧均衡。(6)學生參與度參差不齊。學生因其心理差異在互動中存在參與度參差不齊的現象。這種現象影響了部分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而之前說的班額較大和教師對于學生參與機會不均衡等因素也促使學生參與度不足,這對于學生的影響尤其是心理印象更為深遠。
4結語
綜上,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其目的在于創建一個生動活潑的語文學習范圍,使學生浮想聯翩精神煥發,不斷拓展學生思維并在互動交流中互相吸收別人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同時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看法。教師用博古通今的知識,用飽含深意的人生哲理,用高尚的人格,用富有激情的語言,去撥動學生的心弦,滋潤他們的心田,促進他們思維火花的迸發,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揮最佳的效益,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讓互動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 劉梅梅,馮瑩.從師生互動看“三維”教學目標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來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J].濟寧學院學報,2006,27(3):87-89.
[2] 紀翠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有效性探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2014(8):82-82.
[3] 陳金枝.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