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宵玥
【摘要】課堂提問是師生交流的橋梁,也可以促進學生與教師關系進一步發展,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多提問,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提問;小學語文;教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提問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鍛煉學生的勇氣,提升他們的自信,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提問,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當然,教師在進行提問的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自己教學的進度來制訂教學計劃,并且設置提問環節,使得語文這一學科的教學進度得以正常進行。
一、把握原則,開啟正確提問模式
無論哪一種教學方式,都是有原則的,包括提問。在進行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也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從而提高提問的效率。
首先是整體性原則,在提問時為了促進所有學生去為一個共同的問題進行思考,教師就應該考慮所有學生,而非只是選擇優秀生進行提問,因為這樣會加重兩極分化的問題。
其次是鼓勵性原則,就是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犯錯,而此時此刻,教師最需要給予學生鼓勵,而非批評。例如當學生回答《靜夜思》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時,學生的思考可能會比較片面,他們可能只會考慮到詩人對景色的贊美、對夜晚寧靜的描述,卻忽略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作者所處的環境固然很好,卻沒有心情去享受。究其原因是他思鄉之情滿溢。
最后是層次性原則,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層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照顧每一層次的學生,并且通過提問去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為自己的下一步教學計劃打下基礎。對差生的提問,教師可以問一些基礎性的問題,這樣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從而使他們能夠有更大的興趣去學習語文。而提問優等生,則可以問一些比較深刻的問題,使得他們的層次得到提高。課堂時間是寶貴的,所以教師的每一次提問,都應該發揮它的價值。例如當學習《蘆花蕩》時,就老頭子不帶槍這一行為進行思考,教師可以讓學生去猜想老頭子不帶槍的最終結果,猜想之后便可以讓學生通過事情的結尾猜測人物的性格特征,但是在提問的時候要注意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而不要在問題中包含一些褒貶詞語。
二、巧妙提問,調高課堂教學效果
如今的課堂模式,教師只是一個人在教學,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會使得每節課的效率都比較低,而且這種情況可能會磨滅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所以為了解決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去設置一定的情景。當然,在教師進行情境設計時,首先就是要有計劃,根據課堂上要講的知識進行問題的設計,并且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教《草原》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學習,如讓他們閱讀,從而對課文的整體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去設置一定的情景,如利用多媒體去為學生播放課文的相關圖片,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課文中的環境,在此情境下教師便可以提問,如問題:對于課文中描述草原美景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種手法有什么作用?
此外,教師在新課預習中還可以采用提問的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當然前提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預習方法,這樣才能提升他們學習的效率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如今我國教育全面改革創新的教學模式越來越重要,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關課程的設計,而對預習方面的提問環節的設計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如教師在講授《狐假虎威》這篇課文之前,可以先將故事的大概告訴學生,從而引起學生對預習的興趣,而在學生完成了一些任務之后,教師便可以針對相關的內容進行提問。
三、客觀評價,深化提問教學效果
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教師需要進行評價。課堂評價是課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它往往是鮮活的、動態的。在課堂評價中,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指導,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以此來讓自己的評價內容更加豐富,從而讓課堂變得更高效、精彩。當然評價的形式可以改變,評價的主體也可以改變。如我們可以將以前以教師為主的評價改成讓學生去評價,而學生的正確評價,一方面可以讓評價的學生本人能夠以錯誤為鑒,以此更好地學習;另一方面還可以讓犯錯者意識到錯誤,從而提升他們彼此的知識存儲。
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學完這篇課文后的啟示是什么。每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學生在進行回答時也會包含各種各樣的答案,也許學生考慮得并不全面,但是至少是他們自主思考的結果,所以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應該著重強調學生的優點,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當然對于缺點,也要適當地進行引導,使得學生思考問題能夠更加全面,以此提升他們的整體思維能力。
總之,課堂提問不可或缺,它是師生交流的橋梁,也可以促進學生與教師關系進一步發展,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氛圍能夠更加融洽,使得知識更具吸引力,學生有了興趣,便會更加高效地學習,教師的教學目的也更容易達到。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多提問,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耀奇.有效課堂提問的基本條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6).
[2]高佳.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與反思[J].教育探索,2010(4).
[3]盧正芝.教師有效課堂提問:價值取向與標準建構[J].洪松舟.教育研究,2010(4).
[4]孫保華.追求理想的課堂提問[J].教學與管理,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