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飚++費云婷++方嬋

摘 要:青陽公司通過分析目前農配網專業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三個一”農配網管理專業化與實踐。緊緊抓住省公司同業對標考核中占比較重的配變低電壓、重過載和配電線路故障跳閘率的三個指標和農配網維護現場實際情況,通過設備異動單機制、配變監測機制和用技術支撐保障機制實現配網故障快速修復,極大地提高了區域電網設備健康和人員運維水平,有效促進了基層配電隊人員應用生產各項系統的熟練水平,使公司生產管理各項同業對標指標得到顯著提升,配網專業化管理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配變低電壓、重過載、配電線路故障跳閘率等同業對標考核位列全省A段。
關鍵詞:“三個一”;農配網管理;專業化;實踐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2-0135-02
1 “三個一”農配網管理專業化與實踐的背景
1.1 異動流程不同步一直是造成配變重過載的罪魁禍首
隨著電網的不斷發展,為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配電設備異動越發頻繁,2015年,青陽公司異動配電變壓器達到179臺。配電設備異動流程涉及運維檢修部、營銷部、調度中心和財務部等多個部門,但往往由于工作任務不明晰,且沒有任何部門對設備異動流程的全過程進行統一管理和跟蹤維護,各部門協調困難、缺乏溝通,導致異動流程管理混亂。常常出現配變現場異動后,PMS、營銷等系統容量更新不及時,造成系統上顯示配變重過載,進而影響公司同業對標考核。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配網異動機制,是降低配變故障配變重過載的重要方法。
1.2 配變低電壓成為實現生產管理指標提升的短板所在
配變低電壓是同業對標的重要考核指標,目前青陽公司共有配電變壓器1659臺,且存在分布廣、密度不均衡,運行狀況難掌握的特點。信息把握不準確導致的配變低電壓情況時有發生,不但影響了供電企業優質服務的形象,還造成了公司同業對標指標的下降。因此,要徹底解決配變低電壓問題,就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配變監測機制,全面了解配變運行情況,對配變各項指標信息進行預管控,在還未發生低電壓考核之前就已對問題配變整改完畢,提升配變運行質量,降低低電壓配變比例。
1.3 季節性跳閘頻繁、故障查找時間長使得故障跳閘率居高不下
青陽地處皖南山區,10kV線路大都分布在野外、點多、線長、面廣、受季節性影響的特點比較明顯,部分10kV線路因歷史遺留問題,沿山架設,清障難度較大。2015年青陽公司10kV故障跳閘55條次,其中因雷擊、雨雪、臺風、山體滑坡等自然因素造成的10千伏故障跳閘33條次,占線路故障跳閘總數比60%,停電時間長達243小時,平均故障查找時間108分鐘,有時為了確定某個故障點,運維人員要分幾個班次到現場查找,不僅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且嚴重影響了電網的可靠供電,無法滿足優質服務的要求。因此,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技術手段,減少配網故障查找時間,是降低故障跳閘率的重要措施。
2 “三個一”農配網管理專業化與實踐的內涵
建立設備異動單機制保證臺賬數據“一目了然”。配網設備異動單機制保證配電網設備異動管理、數據臺賬更新等宏觀信息做到“一目了然”,徹底杜絕由于異動流程更新不同步造成的配變重過載;
搭建配變監測機制做到低電壓治理“一管到底”。配變監測機制將配電網低電壓微觀信息全部納入日常監測,實現常態化管理,做到“一管到底”,持續發力轉農配網專業管理中的“短板”為“長板”;
實施科學管理實現故障修復“一清二楚”。在執行線路巡視清障制度的基礎上,實施科學技術管理手段保證故障設備保護動作、降低故障查找時間,故障修復實現“一清二楚”。
3 “三個一”農配網管理專業化與實踐的主要做法
3.1 建立設備異動單機制保證配變臺賬數據“一目了然”
隨著縣級電網規模的日益擴大,在不斷變化的電網環境下,為保證運檢、營銷、調度等部門在設備異動時,可以保持各系統步調一致、臺帳更新準確,有效降低因容量更新不及時造成的配變臺區重過載,統籌兼顧臺賬維護質量和效率。由青陽公司運檢部牽頭,營銷、調度、財務等部門共同參與商討,最終確定并采取了青陽公司“設備異動申請單”機制,優化PMS2.0設備變更方案、重新擬定異動流程(圖1)。
具體流程如下:(1)配電設備異動流程由首先由運檢部發起。配電隊根據設備現場銘牌信息在PMS2.0系統中進行臺帳更新工作,并填寫配網設備異動申請單,異動單的主要內容包括設備關鍵臺賬信息,接著由配電隊將異動單發送至配電專責;(2)配電專責審核系統臺賬及異動單內容無誤后發送給營銷業務專責;(3)營銷專責將異動單發送至相應供電所,通知供電所同步更新SG186系統臺帳數據;(4)供電所根據異動單內容,在當天完成SG186系統臺帳同步更新工作;(5)營銷專責將進行臺帳關鍵字段審核,審核無誤后通知運檢配電專責,結束該流程。公司“設備異動單”機制可以達到各個環節多人審核,整個流程有條不紊、閉環管理的效果。公司采取配網設備異動單機制后有效協調解決了配變異動流程中出現的溝通協調,保證各環節緊密相湊、一目了然,大大降低公司因容量更新不及時造成的配變臺區重載。
3.2 搭建配變監測機制做到低電壓治理“一管到底”
從2016年年初開始,公司利用配變監測平臺系統和用電采集系統,每日下發配變低電壓日報,每周下發低電壓配變整改總結周報,建立低電壓配變“日管控、周分析”機制:(1)低電壓日報每日下發至各鄉鎮配電隊,對于通報的低電壓配變,要求責任配電隊立即核實整改,并在當天反饋低電壓原因及整改結果;(2)每周,配電運檢室將本周低電壓配變進行臺數統計、原因分析及整改結果公示,并總結低電壓整改典型經驗,下發至各配電隊。特別的,對于需多部門協調的、整改難度較大的配變,運檢部還專門制作“運檢工作督辦單”,可督辦多個責任單位協同解決。以這種“專業+綜合”的方式,切實保證低電壓治理不留死角、一管到底,實現一體化運作、同質化管理。
3.3 實施配網科學管理實現故障修復“一清二楚”
青陽公司地處皖南山區,雷雨大風天氣頻繁,且配電線路呈現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要降低故障跳閘率,只有從根本上加強配網設備的科學管理,實施科學管理的步驟和思路如下:
(1)為從源頭上提高配電線路運行可靠性,公司運檢部主動與調控分中心對接,制定柱上開關啟用流程,由配電隊上報紙質“新設備啟動單”,新設備啟動單包括線路長度、所接負荷、線徑等參數,由運檢部、調控分中心審核通過后予以啟動,調控分中心根據新設備啟動單設備參數進行整定值測算,確保整定值測算準確、科學。
(2)為加強設備運維管理,確保配電線路清障到位、消缺及時,運檢部負責人每季度開展監察性巡視,配電隊隊長、設備主人等參加,對于清障不到位、缺陷發現不及時的單位下發“配電運檢檢查督辦單”督促整改。并要求各配電隊每月報送故障跳閘情況及分析,線路、配變重過載及低電壓情況;缺陷、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其他重點工作等,真正做到“工作計劃到位,故障分析到位,缺陷消除到位”!
(3)應對夏季高溫、高濕、雷雨天氣,青陽公司動態開展配電設備紅外測溫和局放帶電檢測,以設備主人為單位,加強配電線路環境整治,動態清理通道樹(竹)障、房障。并借助微信群傳送隱患照片,運維人員、管理人員針對滾動傳來的隱患和故障照片、信息一齊參與隱患“會診”,為保障運維人員巡視質量的提高,要求巡視小組對轄區內的桿塔進行逐一巡視,將線路所在位置、設備型號、運行狀態、設備運行環境等進行拍照,將資料取回后分類分析錄入系統,確保“一線一檔”、“一桿一檔”,實現故障修復“一清二楚”。
4 “三個一”農配網管理專業化與實踐的實施效果
4.1 有效減少配變重過載、低電壓比例
通過建立“設備異動申請單”管理機制,有效減少了配變重過載比例。自此機制實施以來,公司從未發生過一起由于異動流程不同步、臺賬更新不及時導致的配變臺區重過載;而“配變監測”管理機制的實行,則實現了低電壓配變“日管控、周分析”,達到配變信息全覆蓋、全掌握,使得基層配電隊人員第一時間了解配變臺區運行情況,將低電壓臺區從根部清除到底,配變臺區運行質量大幅提升。
通過把控開關啟動流程及配網設備“個人檔案”的建立,定期對設備開展狀態評價,將設備故障消除在萌芽狀態,有效降低了10kV線路故障跳閘次數。2015年10kV線路故障跳閘55條次,2016年10kV線路故障跳閘21條次,故障跳閘次數下降61.8%。通過合理設置開關和在線監測裝置數量,10kV配電網平均故障查找時間由原來的108分鐘縮短至60分鐘以內,大大提高了運維人員工作效率。新型的管理模式讓公司配網管理在同業對標指標和降低人員成本上取得雙豐收,真正把“不停電是最好的服務”這一宗旨落實到實踐中去。
4.2 同業對標成績斐然
搭建“三個一”農配網管理新機制,顯著降低了配變重過載、低電壓率和配電線路故障跳閘率,使得青陽公司配網各類運行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省公司同業對標排名均位居前列:
結論:構建“三個一”農配網專業化管理新機制,通過建立設備異動單機制、搭建配變監測機制、實施配網科學管理,實現了配變臺賬數據“一目了然”、低電壓治理“一管到底”,配網故障修復“一清二楚”,徹底解決了配網設備基礎管理相對薄弱、設備故障查找原因困難等難題,實現了農配網管理由簡單粗放管理模式到專業化、精細化管理的轉變,有效降低了配變重過載、低電壓率和配電線路故障跳閘率,公司配網重過載、低電壓率和配網線路故障跳閘率等配網專業化管理指標實現了由全省C段到全省A段的顯著提升,實現青陽公司配網精細化和專業化管理,為縣級供電企業農配網管理提供了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對于縣級供電企業配網管理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