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當前高校數字化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探究如何加快數字資源的高效利用,提出一種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數字資源整合與利用模式。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數字資源 利用 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189-02
一、有效利用數字資源教學的優勢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以手機終端、iPad終端等為主的移動設備得到廣泛應用,移動設備相互間能隨時隨地進行通信與資源共享。移動互聯網具有終端移動性、業務及時性、服務便利性等特征,實現了隨時隨地的通信和服務獲取;具有安全、可靠的認證機制,能夠及時獲取用戶及終端信息。移動互聯網以其強大的優勢,引起了高職院校對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數字資源利用模式的高度關注。
數字資源是由多種信息化技術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以圖像、文字、音頻、視頻等形式存在的各類資源的總和。在高職院校,數字資源隨著時間變長而積累得越來越多,數字資源是藏在學校之中一筆巨大的財產,在教學、科研中都體現著重要的價值。在教學上,優秀教學名師上課經驗豐富,授課方法與眾不同,他們獲得的培訓機會多,與教學專家交流的機會多,他們所擁有的教學資源必定非常豐富。老師們如果將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根據不同課程設計不同的PPT課件、教學視頻、教學方案、授課方式等,對傳授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重要作用。在科研上,學校產生的各種統計數據,教師在教學中積累的經驗,行政人員在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圖書館中運行的龐大數據庫,這些都是科研需要使用的寶貴數字資源。科研的最終目的也是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服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數字資源在教學之中發揮的作用更加明顯,學生學習、教師傳授知識不再局限于教室,教師制作的課件、教學視頻等資源上傳到教學平臺或者資料庫,除了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外,在課后學生也使用移動設備隨時隨地查閱教學平臺或者資源庫中的教學資料,增加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培養學習興趣。數字資源具有可利用性、傳播性、共享性等特點,有效利用數字資源對教學產生的作用不言而喻。
二、數字資源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數字資源分布不均,檢索困難。在高職院校中,數字資源通常分散存儲于不同部門,甚至很多資源分散存儲在教師個人計算機。學校的各職能部門功能不同,產生的數字資源也形態各異,數字資源往往在部門內部使用多,外部使用少,并且大部門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資源,造成數字資源的建設、管理、共享不協調的現象,難以形成資源合理規范使用。筆者調查發現,很多高職院校內都擁有海量數字資源,而且數量豐富、品種繁多。然而,高職院校中大部分數字資源庫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存在分散、零亂、異構等缺陷,資源結構混亂,檢索程序繁瑣,資源共享性差,利用效率低下。
(二)數字資源標準不統一,很難做到統一管理。高職院校中數字資源管理分屬于信息部門、教學部門以及相關行政部門。大量數字資源集中在學校各種網絡中,數字資源往往出現多樣化、復雜化、分布不均,其內容繁瑣,結構各不相同,由此導致數字資源管理混亂,相互間共享性差,最終形成數字資源閑置,利用率低下的不良局面。由于開發技術差異,數字資源系統的結構互異,操作方法也各不相同,加之技術平臺的使用接口標準不一樣,優質數字資源難以被檢索利用。用戶檢索數字資源,容易出現檢索程序復雜,檢索困難,大大降低用戶使用的體驗。
(三)數字資源耦合程度差,資源利用效率低。高職院校中數字資源整合的核心問題是提供良好的共享服務與檢索效率。但經過多年的發展,隨著數字資源增多,資源管理混亂,資源使用標準不統一,各高職院校已形成各類不同的資源結構,數字資源的更新比較慢,數據之間的關聯性比較低。高職院校各種網絡平臺中散落的各類數字資源,多數長期處于閑置或無人利用狀態,管理不到位,整合方法不科學,也沒有形成有效完整的評估體系。調查顯示,高職院校中很有價值的數字資源僅占25%,其余75%的數字資源的價值都不是很大,也就是說,真正能有效利用的數字資源只占到小部分。各類數字資源沒有得到合理評價,利用效率也將被大打折扣。
三、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數字資源整合與利用
(一)數據整合。數據整合是指不同結構的數據源的融合,采用一定的標準,將處于不同系統中的數據收集、整理、歸納,重新形成一個新的數據集合,方便用戶訪問和查詢。首先,不同資源庫的數據資源必須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技術開發的資源庫使用的接口不一樣,進程間、系統之間的接入標準不同,難以實現共享。因此,數據整合首要任務就是使不同數據系統形成一個統一規范,方便異構系統之間進行數據共享。其次,各個應用系統實現集成。每個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資源應用系統,有些應用系統開發時間早,使用時間長,可能存在功能落后、運行性能差的問題,此時應及時對系統進行升級或者檢修,使應用系統能正常運行。或者使用新技術開發性能更好的系統,將舊系統融合到新系統之中,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最后,數據整合技術的運用。根據整合的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整合技術。數據整合技術分為數據倉庫整合技術和中介模式的整合技術。數據倉庫整合技術通常用于處理復雜的高層次的數據。中介模式整合技術需要借助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用于處理低層次數據資源。
(二)信息整合。信息整合是根據特定需要,通過某種標準或機制,將原有的信息做進一步加工、組合,形成新的信息整體,滿足更多不同用戶的需求。信息整合并不是去除原有無用的信息,而是對零散的信息、更低層次的信息進行重新組合,形成更高層次信息的過程。信息整合分為時間維度整合、空間維度整合、類型維度整合。時間維度整合是指按照不同時間段,將處于各個時間段內的信息有效、合理地整合在一起。空間維度整合是指根據空間方位,將不同信息進行整理歸類合并在一起。類型維度整合是指將不同類型的數據信息分類歸并在一起,比如圖像資源、文字資源、視頻資源等分類整理。數字資源庫經過信息整合,將成為更高層次的信息,容易被用戶檢索與使用,提升數字資源的運用效率。
(三)知識整合。知識整合是在信息整合基礎上,對信息資源的結構及其相關概念進行重新整理,形成重要的知識資源的過程。數字資源信息種類繁多、結構不同,容易造成類別不一,稱謂不同,相互之間檢索訪問就會受到影響。知識整合通常使用本體技術和語義網技術,將數據資源的結構和概念進行重新劃分和定義。語義網技術植入了智能化手段,使計算機能達到人腦的理解能力,能高效處理數據資源的異構問題,提高數據資源的檢索效率。數據整合、信息整合和知識整合顯示出相互交叉重合并且逐層遞進的數字資源整合的發展過程。
四、移動互聯背景下數字資源整合與利用的對策建議
(一)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資源整合系統。數字資源的整合不僅需要先進的信息技術,更需要科學的資源平臺管理方法,為用戶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務。開發功能豐富、界面友好、操作易掌握的平臺肯定是受歡迎的。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時代,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先進技術,運用云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等先進理念來構建信息資源整合平臺,同時也要建立和完善信息資源整合的方法和手段,進一步促進資源整合的良好發展,促進數字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二)保證資源的質量,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由于每所學校的辦學文化、辦學條件、地理位置、經濟狀況、價值追求、發展目標等不一樣,每個學校所產生的數據資源比例往往各不相同。因此,學校應根據學生與教師的實際情況,配置相對應的數字資源,確保數字資源的質量。與此同時,學校應加強教師和學生使用數字資源的引導和培訓,出臺相應的政策,促進學校數字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數字資源的浪費。另外,大多數高校在數字資源的利用上,提供的幫助文檔或使用指南均有不足,導致用戶對于數字資源的利用能力不高。
(三)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資源整合理念。數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充分考慮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心理特點,進而引進和建設不同類型的數字資源。而且這種以人為中心的理念,應該一直堅持下去,以此來支撐整個數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過程。學校需要加強對用戶的行為特點和心理特征的調查,了解用戶的需求,重視用戶的反饋和評價,盡最大可能將數據資源高效地服務于教師和學生,提升教師教育能力和學生學習能力。因此學校需要研究師生的需求動機、需求內容和需求特點,針對不同的信息需求配置相應的數據資源。
(四)加強數字資源使用的教育宣傳與引導。高職院校中大量數字資源集中在學校各種網絡中,相互間無法做到共享,利用率極低,容易造成浪費閑置。因此,學校應當建立統一的數字資源管理模式,加強數字資源使用的教育與引導。提供用戶必要的使用技巧和網絡知識,引導正確的閱讀觀,對用戶進行數字資源的教育與宣傳。必要時,學校應組織用戶進行培訓教育,及時收集用戶使用數字資源的意見與建議,進一步改進數字資源整合與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數字資源的利用效率。
(五)體現個性化和智能化,適應云計算的新環境。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用戶對資源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發展,傳統數字資源整合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數字資源整合正朝著個性化和智能化時代邁進。在先進技術開發智能化的數字資源整合系統中,植入數據挖掘技術,跟蹤用戶使用數字資源的興趣和行為,能分析出用戶的需求信息。根據用戶對信息需求情況,智能地整合各類數字資源,并通過特定的方式及時呈現給用戶,提升用戶的體驗效果。云計算是近年來產生的一種新型資源模式,它具備強大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服務能力,將對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空間的數字資源開發與利用產生巨大影響。云計算環境下的數字資源利用模式,必將成為今后學者研究的熱點。
總之,數字資源作為一種信息化、網絡化的產物,其充分、合理、高效利用是當前資源建設和管理發展趨勢,也是高校教學與科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資源在“互聯網+”環境下的利用效率問題應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伏琰.云計算環境下數字資源整合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11)
[2]夏日,王宗寶.近十年來我國信息資源整合研究綜述[J].情報科學,2015(2)
【作者簡介】溫劍鋒(1979— ),男,廣西貴港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學碩士,研究方向:智能計算,移動互聯技術。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