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陳世品+鄭世群+何中聲+何理+林文俊
摘 要:《樹木學》是高等林業院校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之一。由于該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學生普遍對該課程的學習熱情不高。在此背景下,在該課程中引入了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內容,以參與為中介,以發展為目標的“參與式”教學法,探討了參與式教學法的主要特點及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形式、效果等。通過參與式教學法改革,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值得推廣的一種教學法。
關鍵詞:樹木學;參與式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3-0165-03
Exploration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in Dendrology
Liu Bao et al.
(Forestry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
Abstract:Dendr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forestry colleges.Because the course is ver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students are generally not enthusiastic about the course. In this background,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pproach which advocates student centered,activity oriented,participatory as intermediary,and development as its goal,and probes into the main features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and its forms,effects in the process of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Through the reform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improved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 is obtained.It is a type of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Dendrology;Participatory teaching;Teaching reforming
1 樹木學課程及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作為高等林業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樹木學》是研究樹木的形態特征、系統分類、地理分布、特性及其資源利用的學科,是林學相關專業的重要必修課程[1-3]。《樹木學》課程不但理論性強,而且其實踐性也是相當強,它以《植物學》作為基礎,是研究木本植物的專業課程,因此,《樹木學》課程存在諸多特點,如描述性強,形態術語多,涉及到的樹種多,樹木的學名(拉丁文)難記,而且內容枯燥等。一直以來《樹木學》的教學方法一直是教師單方面的講授方法為主,教學內容是以主要是偏向講授一些樹木的分類學知識為主,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固定的形式,反復的信息大量沖擊學生的大腦,很容易造成學生心理麻痹,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通常會出現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很辛苦,而下面的學生昏昏欲睡的場景。那么如何將這些“枯燥”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主動性?隨著科技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一直有調整與改革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高等林業院校的相關專業也同樣在不斷地進行調查與改革。作為一門林學及相關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樹木學》的課程及實踐教學改革也勢在必行[4-6]。隨著現在《樹木學》教學時數的不斷精減,我們采用一些教學方式,如精講理論教學、現場教學及其理論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手段等來適應它,并且在近兩年的教學與實踐過程當中引入了“參與式教學法”來提升樹木學教學課堂及實踐的效率。
2 參與式教學法的主要特點
在“參與式”教學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產生了互換,教師由原來的演員角色轉變為導演的角色,而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成了主動參與課程教學,進行出現了教與學相互促進,教學效果明顯得到提高的現象[7,8]。主要特點如下:
2.1 參與性與互動性 參與式教學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學生的各方面的知識水平與技能得到明顯提高,老師的主導作用與創造性也得到充分的發揮。
2.2 民主性與合作性 在參與式教學實踐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學生能夠平等地參與其中,學生獨有的觀點與感受是充分受到老師的尊重的。參與式教學過程中提供了更多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機會。
2.3 開放性與激勵性 參與式教學中,教室的布局等都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在學習過程中對某個問題進行不斷的探究,并且注重發揮學習過程中的激勵功能。
2.4 發展性與反思性 參與式學習過程期待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只要學生努力探索了,在外界的幫助下取得一定的進步,在學習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從而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3 參與式教學法在樹木學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形式
“參與式”教學是西方國家所提倡的快樂主動的學習與我國傳統的講授型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手段[9]。在一定且明確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受教育一方,創造性地而又積極與主動參與到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當中,進而提高能力、獲得知識與提高素質的教學方法,同時,它也是教育學多種綜合教學方法的體現[10]。本課題組《樹木學》課程應用了如下幾種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演示、分組討論、小組活動等教學法。
3.1 演示 演示教學法是教師在進行具體的演講和示范操作過程中,靈活運用諸如投影機、幻燈機及電腦等教具或電教設備等實物,為教授對象提供豐富的感性資料,以及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推理和歸納的方式,使其獲得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新穎生動的演示,制作精美的PPT,能允分調動學生探索求知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更集中,活躍課堂氣氛,進一步激發其學習興趣度。好的演示,往往可以使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好知識。
如我們在樹木學的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會碰到許多樹木當中相似的種類,這些相似的類型(科、屬、種)往往都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在相似之中找到不同的點,將大大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再配上深動而精美的相關樹木的PPT,使得學生在該知識點上的印象進一步加深。例如,我們在講授大戟科油桐屬下面的油桐與木油桐兩個相似的種時,用PPT演示了兩個種從枝葉特征,花果特征及習性等方面進行逐條對比,同時配上兩個種類的樹木特征區別表,在對比當中強化記憶,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毫無疑問,演示法是樹木學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但此法的運用是建立在教師對課堂內容的高度的理解與概括的基礎之上的,同時也是建立在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的分析與評價,這就要求教師要吃透“兩頭”,組織好課堂教學。
3.2 分組討論 討論式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為導向,在具體組織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的身份是一名“導演”,主要對引導與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教師幫助下進行有意識的思維探索活動。討論式教學法使得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發生重大改變,他們既是知識的接收人,也是知識的發出人,學生的思維不再受限于教師,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準備材料,搜集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并進行獨立的思考,因此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闡明自己的觀點、駁斥對方的觀點等一系列活動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鍛煉和提高。此外,通過討論,教師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學生個體和總體的知識準備程度和認識狀況,隨時調節教學進程,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學生能在討論中聽取別人的發言并作比較,取長補短,擴大視野,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
近兩年來,我校樹木學教研小組除了采用直接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外,還將研討交流模式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直接觀察、網絡資源獲取、圖書館資料查詢等方式,撰寫研究報告,并在課堂上作交流。通過這個環節,提高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如我們曾經有布置了“桉樹在我國南方種植的利弊分析”論題,學生通過數據庫和圖書館搜尋資料,拓展了他們的知識和研究視野,整體教學效果良好。此外,為了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教學團隊還組織了一批班委作為小組組長參與教學工作,分小組進行野外實習,提高了現場教學和實習的教學效果,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3.3 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法即對某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是需要完成的任務,依據自身興趣愛好,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興趣小組,在老師的幫助監督下,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來一起合作來解決某個問題或任務。采用小組活動學習法,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當中有機會表現其自身的能力,各自的觀點能夠自由得到表達,同時學會接受別人意見,學會合作,培養團隊精神。例如,本課題組在《樹木學》教學實踐過程中,老師鼓勵和引導學生自己收集新鮮樹木標本到實驗室進行解剖鑒定;以小組形式完成綜合類植物資源調研報告,并以PPT的形式進行課堂交流;老師在學生樹木標本鑒定和自學過程中應充當指導教師的角色。學生們通過自我學習,野外識別植物的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在期末的綜合實踐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通過代表性植物特征的解剖,鞏固和深化教學內容。通過不同方式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與總結,引導學生將分散、獨立的科、屬、種之間的知識點連貫起來進行總結復習,同時讓學生設計科學實驗,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
4 參與式教學法在樹木學課程中的教學改革效果
在《樹木學》課程教學中采用參與式教學法,適應了當前高等院校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都做了有益的嘗試,參與式教學法實施后,學生普遍對樹木學知識的學習有了更大的熱情,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并積極參與到老師的科研項目與大學生創新性課題中來,進而開闊了學生的科研視野與科學思維,有部分學生的研究成果還公開在國內外的刊物上發表。另外教學效果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較高,近年來,學生對樹木教研組老師的評教成績均為優秀,學生的課程理論課成績及期末實踐課的成績均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實踐證明,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法,得到學生及同行的一致肯定,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唐光大,莊雪影,黃久香,等.“樹木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14,32(2):72-75.
[2]王輝,張淼.林學專業樹木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J].現代農業科技,2016(1):341-342.
[3]何中聲,陳世品,鄭世群,等.MOOC理念在《樹木學》理論與實踐教學改革中的探討[J].武夷學院學報,2015(12):99-103.
[4]李景俠,張文輝,趙建民.樹木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林業教育,2001(4):18-20.
[5]康永祥,李登武,李景俠,等.林學專業樹木學課程教學體系改革[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9):14556-14558.
[6]權俊萍,王秀芹,楊梅花,等.《樹木學》綜合教學體系實踐之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1(10):132-133.
[7]張翔.參與式教學在《就業與創業》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論壇,2008(4):7-9.
[8]蘇文平.參與式教學法在本科教學中的實踐創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3):74-77.
[9]韓云濤,周佳,李偉明,等.參與式教學法引入教學的改革與思考[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07(3b):135-138.
[10]梁娟,曾漢元,李愛民,等.高校公共選修課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懷化學院學報,2015(3):124-12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