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玲
摘 要:美聲唱法中,花腔女高音中的花腔樂句是具有高難度的一種聲樂演唱技巧,它能夠在作品中靈活地表現演唱技巧的華彩樂段,將人嗓的演唱機能通過高音女花腔作品更大限度地展示出來。花腔女高音有著獨有的感染力與藝術表現力。近幾年,為了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在我國民族聲樂作品中,作曲家們不斷的融合了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來進行創作,并且呈現出一個持續創新發展的趨勢。為了更好更自如的詮釋這些作品,我們在日常訓練中就要加入花腔的發聲方法,使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能夠更好地融入于我國民族聲樂作品的演唱中,為我作用,不斷完善、提高中國民族聲樂演唱方法。
關鍵詞:民族聲樂演唱技巧 花腔女高音 花腔樂句 融入
民族聲樂演唱方法是傳承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精華、借鑒西洋美聲唱法的科學發聲原理的中國聲樂唱法。為了更好的走向世界舞臺,我們在從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研究工作時除了傳承、借鑒我國傳統音樂的精髓,還要大量借鑒西洋唱法的獨特技巧。使我國民族聲樂唱法得以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時尚化”、“國際化”。近年來,美聲唱法中花腔女高音以其花腔時唱法的輕盈、絢麗的華彩受到大眾的喜愛。為此,我們的作曲家嘗試著在民族聲樂作品中不斷地融入花腔旋律的音樂表現形式,如:《牧笛》、《 在清脆的山谷里》。在演唱時如何將其更好地融合于我國民族聲樂中,這就需要在日常訓練中不斷的研究與探索花腔女高音的訓練方法與演唱技巧。本文參考一些專家的意見,嘗試性的探討民族聲樂演唱與花腔女高音演唱技巧的融合。
一、花腔女高音的含義
花腔女高音,英文名:coloratura soprano,是指美聲唱法中具有花腔技巧的女高音,通俗的說,主要是指歌唱者在高音區的炫技演唱。花腔女高音的音域比一般女高音還要高,尤其擅于演唱快速的音階、頓音和裝飾性的華麗曲調,聲音色彩豐富、靈活輕快,其性質與樂器中的長笛類似。主要用來表現熱情的、歡樂的情緒、情感或抒發心中的理想。花腔女高音又可分為戲劇花腔女高音和抒情花腔女高音。花腔的演唱技巧可以靈活巧妙地裝飾旋律,并采用華彩經過句、顫音、華彩樂段、急速走句等演唱方式來進行即興演唱。花腔出現于17~18世紀閹人歌手的盛行時期,到19世紀達到頂峰。代表性作品有歌劇《魔笛》中的《夜后詠嘆調》(莫扎特),歌劇《蝙蝠》中的《笑之歌》(小約翰·施特勞斯),歌曲《弄臣》中的《親切的名字》(威爾第)等。
二、花腔女高音演唱技巧的類別
花腔中包括:跳音、琶音、倚音、震音、回音、捷音等曲調特征。將其按演唱技巧總結如下:
1.斷音技法:是指音符上方的頓音記號、跳音等記號,在演唱時,要將出現這些記號下面對應的音符時值進行縮短。音色集中、共鳴位置高、氣息隨聲音同時出、收,干凈、敏捷。
2.裝飾音技法:該種技法包含了趙梅伯所提出的琶音、倚音、震音以及回音。以上技法均在音符上加了其他裝飾記號或小音符,并能夠修飾其他音符。
3.捷音技法:該種技法是指包含了五連音、三連音、快速音階以及更多連音的樂句。演唱者必須將每一個音均唱得清晰、均勻、爽朗。捷音技法常出現于羅西尼、莫扎特以及巴赫的作品中。
4.其他技法:驚愕聲、泣音、笑音等。
三、“花腔樂句”融入中國民族聲樂唱法的訓練
西洋美聲唱法在上個世紀30年代傳入我國,并被中國傳統音樂所接受、借鑒。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們對作品的完美演繹曾經轟動一時。例如吳碧霞演唱的《美妙的歌聲隨風飄蕩》、《今年梅花開》;方瓊演唱的《春江花月夜》;常思思演唱的《瑪依拉變奏曲》、《春天的芭蕾》等被廣大民族聲樂學習者傳唱。眾多美妙的花腔女高音作品使眾多的民族聲樂愛好者感受、領略到了中國式花腔女高音的魅力。同時對更多藝術家、民族聲樂工作者研究花腔聲樂作品起到激勵作用。
中國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的民間音樂又都有自己本民族的風格、韻味和藝術特色,中國民族聲樂唱法的花腔演唱技巧在傳承中國民族聲樂藝術豐富表現力的基礎上,演唱者結合作品的風格將“跳音”、“琶音”、“滑音”、“頓音”等各種裝飾音加入演唱中,其富于彈性,輕巧的音色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由此可見,將西洋美聲花腔女高音的唱法與中國民族聲樂唱法的巧妙融合,這對建設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聲樂演唱方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使花腔女高音的花腔演唱技巧能夠更好地融入到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本文就以下幾個方面簡析我國民族聲樂中訓練花腔的方法:
1.柔軟性訓練
聲音的柔軟性是花腔女高音中最基礎的演唱技巧訓練之一,也是能夠使花腔女高音的發聲質量得到保證的關鍵訓練部分。演唱者的生理機能運作是否協調可以通過進行規律的發聲訓練來實現,以此對演唱者良好狀態的形成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我們在訓練演唱者聲音的柔軟性時,演唱者應用半打哈欠、興奮吸氣的自然、放松的歌唱狀態,充分地利用吸入的氣息,強化氣息對隔膜的支持,成聲支點的控制。不要出現漏氣,聲音散、不集中的情況。吸氣后待咽腔打開,重點練習和強化咽壁的力度控制訓練。在日常練習中,從吸氣到發聲,再到支點穩定等環節,要用心體會其中的關系和微妙的變化。這樣才能將演唱技巧進行全面地提升。我們常用來訓練聲音柔軟性的作品有《春之聲圓舞曲》,《祖國,我為你干杯》,《今夜無眠》等。如:在《春之聲圓舞曲》第一主題的旋律(降B大調)后緊接著F大調的第二主題旋律,該段旋律生動而連貫、旋律趨于平和、但是色彩卻依然生動,演唱者可以反復練習此段旋律,同時注意強弱、節奏和音準,正確完成聲音的柔軟性的訓練。
2.裝飾音訓練
裝飾音是指有特殊記號或用作裝飾旋律的音,裝飾音又被稱為花音。當演唱者完成基礎發聲練習,并能夠保持相對較為穩定的演唱水平后,則可以開始進行裝飾音技巧訓練。在整首作品的演唱中,裝飾音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為歌唱的聲音增添許多色彩,而且還能夠將演唱者的活力與激情注入音樂演唱中。在花腔中,裝飾音有著眾多的表現類型,也有著不一樣的唱法。因此,演唱者在進行裝飾音的發聲練習時,應將歌唱情緒調整至較為激情、飽滿的精神狀態中;同時將身心放松、不能僵硬,適當地練習起音。另外,演唱者應注意控制發聲訓練的節奏,并保證自己能夠熟練每一種裝飾音的演唱技巧。如:由邵永強作詞,尚德義作曲的裕固族音樂風格的花腔歌曲《牧笛》。就是一首典型的花腔藝術歌曲。歌曲中“啊”,是很好的裝飾音訓練部分。經過演唱者跳動的裝飾,使旋律變得更為動聽、活潑。
(1) 跳音訓練
跳音又稱頓音,指的是聲門閉合后與起音發出的干凈音質。演唱者在訓練跳音時,應對訓練的節奏性與規律性進行重視,才能更好地協調自身的生理機能,從而達到良好的演唱狀態。深厚的氣息能夠更好地支持高音演唱,通過演唱跳音技巧,能夠使觀眾感受到歌曲積極向上的力量。在訓練跳音時,應收縮、擴張腹肌與橫膈膜,并從頭腔的共鳴處發出聲音,形成具有很強穿透力的聲音。同時,演唱者可以選擇琶音分解等曲子進行練習,從而使自己的跳音技巧得到提升。另外,演唱者在初次進行跳音練習時,可以選擇速度較為緩慢的歌曲進行訓練,待其演唱技巧較為熟練后,才開始進行加速訓練。經過長時間的跳音訓練能夠將演唱者的花腔高音演唱技巧進行有效地提升。如在發聲練習中我們可以加入1 3 5 i 5 3 1的跳音練習,訓練嗓音可以輕巧的運動,并且能夠這一組的全部音符都以相同的力度、清楚地唱出來。每個音符之間要均勻的斷開,既不過于連貫,又不能過于斷斷續續。與民族聲樂唱法中的“聲斷氣不斷”融合在一起來完成。練好相鄰音階組成的樂句后,再練習由很難音程組成的花腔樂句。一定要練到在演唱的時候很有把握。同時注意音準。如《春江花月夜》、《苗嶺的早晨》、《草原上的烏蘭娜》等作品,均可以作為跳音訓練的練習曲目,但是以上歌曲難度較高,演唱者可以在完成高難度跳音發聲練習后,再練習以上歌曲。
(2) 力度與節奏控制能力訓練
旋律對音樂的作用極為重要,節奏是旋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演唱者在使用花腔進行演唱時,在保證音準的同時,應重視掌握音樂作品的節奏。此外,花腔樂句的演唱要具有強弱表情,并且可以時而用不連貫的音唱,時而用滑音唱。如果我們不注意力度控制,把花腔樂句的發生狀態開的太大,或者添加過多的重音,聽起來就會笨重,僵硬。而流暢、均勻、輕巧、集中、準確等才是花腔樂句要展示給聽眾的優美動聽之處。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加上半顫音(波音),特別是在唱帶附點的音符時,以此增加旋律的色彩。決不允許把花腔節奏唱的不均勻,無論是在速度進行方面,還是在節奏方面,都必須保持均勻,流暢。如演唱者應對切分節奏進行熟練地掌握,使歌曲充滿朝氣的氣質以及愉悅、快樂的情感得到充分地展現。作品《火把節的歡樂》中花腔部分的節奏通過后十六、兩個八分、一個四分、切分、前符點、后符點等不斷的轉換來完成。增添了整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又如《小鳥飛來了》、《欣喜的等待》等歌曲的節奏均較為活潑、歡樂,適合訓練節奏與力度控制能力。
結語
花腔女高音花腔樂句的演唱方法,不僅能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欣賞音樂作品時增添豐富的藝術色彩,而且是聲樂愛好者提高和完善自身專業水平的一項高難度演唱技巧。成為眾多音樂愛好者、藝術家通過作品傳遞感情、感嘆人生以及抒發感悟的一種藝術形式。在西方美聲唱法中,花腔女高音是極為重要的財富與絢麗的瑰寶。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方法,在傳承與借鑒中不斷地探索、前行、持續發展。只要是演唱技巧的精華,我們都會結合自身特點巧妙的融會貫通,為我所用。持續的促進、提高民族聲樂唱法技巧,取得更大的飛躍。將越來越完善的具有濃厚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應的我國民族聲樂作品展現給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使我國民族聲樂更具民族性,藝術性和科學性,在世界聲樂藝術舞臺上獨樹一幟。
參考文獻:
[1]金鐵霖.中國民族聲樂教材(三)[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2]金鐵霖.金鐵霖聲樂教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
[3]金鐵霖.中國音樂學院:民族聲樂3[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
[4]理查德·奧爾德森.嗓音訓練手冊[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5.
[5]莉莉·雷曼.怎樣歌唱[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6]趙梅伯.唱歌的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7]【蘇】那查連科,汪啟璋譯.歌唱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