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基礎教育課程的進一步改革,“減負高效”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內輕松且高效率地獲得知識,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首要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教學觀念;教學過程;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4-00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42
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提升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培養地理能力、分析地理問題的速度和效果,以促進學生地理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 轉變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思想意識,它決定教師的教學活動。現今很多教師仍然秉承著“填鴨式”“滿貫式”教學原則,認為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或者依靠學生的獨立學習會浪費很多課堂教學時間而否定“以學定教”。由于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使大多數學生課堂參與度降低,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坐享其成的意識越發強烈,主動性變差,聽、說、做的能力得不到提升,進而影響課堂學習的效率,最終教師又會按照以往的方式進行“滿貫式”教學,這樣的惡性循環不斷周而復始,課堂的高效性就更加難以體現。
教師應該正確看待學生。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學生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途徑變得多樣,他們聰明、好學、接受快、主動性強、信息面廣,對于一些中低難度的學習問題有自主解決的能力。教師應該信任學生,適當放手讓他們自主學習。
二、 改善教學過程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氣氛對教學效果有激勵或抑制的作用。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進而提高課堂效率;相反,如果課堂氛圍欠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逐步下滑,可能會出現學生不想學習的狀況,或者教師過于嚴厲刻板導致學生不敢提問,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學方向可能會發生偏移,課堂效率也會下降。
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主體是教師,教師的情緒、期望、教學風格等都能影響課堂氣氛。在課前教師適當調整自己的情緒,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在這種積極的氛圍中緊隨教師的引導學習。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常,學生對教師有一定的依賴性,因此教師的期望會成為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動力。在課堂上,教師通過神態、語氣、動作等外在行為傳遞對學生的期待,會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改進課堂氣氛。因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由之路。
(二)改變教學方式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科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本身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和實踐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適時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實現教學創新,以滿足學生對不同教學內容的需求,使學生學有所獲。
多媒體教學的引入。雖然高中地理教學內容涉及方方面面,但都是以空間分布為基礎的,具有明顯的空間特性,這種空間性的內容若僅僅通過教師語言描述學生難以理解,而借助多媒體演示則會更加直觀,減少對知識的理解難度。例如,在講解“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時,教師可以通過動畫逐步演示,并在演示過程中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氣壓帶和風帶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這種圖文并茂的授課方式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加深學生對此知識點的印象,提高學習效果。除了演示動畫之外,還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地學類的網站或軟件。例如,在探究全球地表覆蓋類型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時,教師可以通過GlobeLand30 進行授課。GlobeLand30,全稱是“全球30m分辨率地表覆蓋數據”,此數據覆蓋了南北緯80度的陸地范圍,影像精確度高達30m,并且地表覆蓋數據多樣(包括耕地、森林、草地、灌叢地、水體等10個類型),每個地表覆蓋類型都有相對應的信息描述。此外,GlobeLand30包含了2000年到2010年的地表覆蓋數據,因此可以對某一具體的地表覆蓋類型(如東非大裂谷串珠狀湖泊、乍得湖)進行定位,實現不同時間內的區域地表覆蓋類型的對比,通過對比分析進一步探究地表覆蓋產生變化的人為或自然原因。多媒體的引入可以增強地理知識的直觀性,也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讀圖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地理學是在人類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發生、發展的,人類對地理環境的認識來源于實踐,也應該將這種認識應用于實踐進行驗證。將地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擴展了課堂空間,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實踐對課本知識進行驗證,可以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地理技能,增強了學習效果和效率。例如,在學習“熱力環流”之后,設計研究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城市熱島效應”的成因;參觀地質博物館,了解地球的起源、地質歷史時期的發展過程、大陸漂移學說的運動理論等;在參觀南水北調博物館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分小組并設計學習任務,了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背景、調水路線特點、影響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們深切體會到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深遠意義,增加學生的興趣和知識記憶點,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學的效果。
三、 強化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自身的行為表現、課堂效果等進行解析和修正,進而提升教學效能和自身教師素養的過程。因此要打造高效地理課堂,教師的教學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改進教學、優化教學,從而達到最佳。反思的內容要包括課堂教學中的“優”與“劣”。“劣”,即在教學中出現失誤或者未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環節,對于這些問題首先應該仔細研究其形成原因,設計改進意見或建議,對癥修改教學設計或改變教學方法。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不但教師的教學能力、業務水平會得到一定提高,同時也加強了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而對于自身教學中的優點、閃光點,教師也要給予關注,恰當地將這種優點運用到教學中用以豐富教學。
總之,打造高效地理課堂,不僅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師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也要不斷加強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相信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高效地理課堂將會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 張愛軍.如何構建高效地理課堂[J].金色年華(下),2010(11):164.
[2] 王頔菲.對打造優質高效地理課堂的教學實踐與反思[J].文理導航,2012(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