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潔琦+李君
【摘要】根據高職學生和數學學科特點以及高職教育的特色,本文認為可從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增強數學實用性教學兩方面提升高職數學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高職數學 有效教學 教學對策
1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作為最后批次招生的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強,缺乏正確的學習方式。入學后,他們大多關注的是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對于學習公共基礎課程表現出漠不關心。有學者曾對某高職院校100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進行問卷調查:課前有預習習慣的學生占24.2%,課堂上基本有做筆記的學生占47.3%,課后能及時復習的學生占12.2%;有會去對作業中的錯誤進行修正想法的學生占46.3%;章節測試中,67.7%的學生關心的是否及格,而不去關心知識的掌握程度;復習迎考中,80%的學生寄托于教師的“圈題”,而自己能去系統復習的僅占10.5%。這表明:有相當一部分高職生數學學習習慣不好,一學期下來很難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數學的方法,對數學中碰到的困難有妥協思想,缺乏補救措施。依據高職數學的課程定位,有效的高等數學教學應(1)讓學生理解高等數學概念和結論的本質,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2)提高學生數學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基本工具使用能力以及簡單實際應用能力;(3)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發展創新意識,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根據數學學科、高職學生特點以及高職教育特色和經過筆者多年的高職數學教學實踐,認為高職學生數學有效教學可從激發學生數學興趣和加強數學實用性教學兩方面提升。
2 激發高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高職學生從小學、中學到現在,并不是很清楚數學學習的真正意義,學習也經常處于盲目狀態,缺乏興趣。所以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可從下面三方面激發。
2.1 加強對高職數學重要性的認識
高職教育的總目標是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向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等應用性、技能型人才。作為應用工具的高職數學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不僅是培養高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且是訓練他們用數學的思想、概念、方法并結合自己專業所學理論和方法,解決生產實際和生活中的問題。高職數學對高職學生在能力培養、職業生涯的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2.2 增加數學文化史的滲透
從高職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經驗出發,在教學中適當地穿插數學史、數學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在高等數學的第一次課中,借用恩格斯對微積分評價的一段話“在一切理論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紀下半葉微積分的發現那樣被看作人類精神的最高勝利了,如果在某個地方我們看到人類精神的純粹的和唯一的功績,那就正是在這里”;在“洛必達法則應用”內容中介紹人物洛必達,“青年時期曾是法國騎兵部隊的一名軍官,因視力近視而被迫退伍,從而轉向從事學術研究…….”。
2.3 增加趣味性教學
趣味性教學是以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為基礎,不僅能增長高職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想象能力、寓教于樂,激發學習興趣。比如,“零點存在定理”的應用借用“小明到南岳觀日出,往、返的出發點和到達點都是兩天中的同一時刻,上、下山走同一條路徑,則小明必在兩天內的同一時刻經過某一地點”或“椅子放平穩問題”。
3 加強數學實用性教學
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以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專業趨向專門化,對數學知識的需求也不同,要加強數學的實用性教學。主要可從更新傳統教學內容、開展案例教學和強化實訓教學著手。
3.1 更新傳統教學內容
高職數學課程是一門為專業課程服務的公共基礎課,傳統高等數學內容很難與高職學生專業對接。建議數學教師和專業教師對接,對傳統高等數學內容進行精選和提煉,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教師共同制定數學類課程教學模塊。教學內容可按照基礎必修模塊和專業選修模塊進行設計,內容的設計按照“淡化概念、降低難度、突出實應、重視創新”的原則。模塊主以實際問題的求解過程為鋪墊,導出數學知識,再將知識應用于處理實際問題。
3.2 開展案例教學
數學案例教學法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核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的教學:第一層次理解,教師創設案例情景,使學生因為期待問題的結果而產生探究問題的新的需要;第二層次數學知識的應用,引導學生確定案例的主題,師生或生生各方都可運用數學知識提出各自的觀點,展開辯論,實現知識向培養能力的轉化;第三層次研究性學習,學生自己搜集素材,拓展所學知識點可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哪方面,并能結合實際給出可行性建議等。
3.3 強化實訓教學
實訓教學是高職教育的特性要求,是學生能力形成的基礎和保證,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我們應該向專業一樣把實訓也引進數學教學。實訓課的教學模式要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訓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僅用于技能的訓練,還要突出高職數學的“應用性”,教師和學生要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數學軟件,化抽象為具體,突出學生的可操作性。比如在函數最值的實訓中借用2006年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題“易拉罐形狀和最優設計”,在微元法思想的應用實訓教學中借助“鏟雪車的鏟雪問題推導雪是什么時候下的?”。
4 結束語
總之,研究提升高職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是當前高職數學教育的一個課題,筆者原同廣大高職數學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實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一線輸送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曾慶柏.高等應用數學[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5
[2]譚潔琦.基于數學實驗平臺的數學課堂教學實踐[J].湘南學院學報,2016(5)
[3]李君.高職數學案例教學法初探[J].硅谷,2009(6)
作者簡介:譚潔琦,(1978--),男,湖南邵東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研究,數學建模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