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藝術職業學院
摘要:在各種質量低劣的“抗日神劇”泛濫并廣為人詬病的今天,由《亮劍》和《兄弟連》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卻令觀眾贊賞不已,其中原因值得深思。本文將從文化的角度,對兩部作品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分析。進而分析其產生的現實影響。
關鍵詞: 亮劍;兄弟連;文化角度;比較;現實影響
一、《亮劍》和《兄弟連》
《亮劍》和《兄弟連》均為當代杰出的寫實主義軍事小說,其中《亮劍》是中國當代寫實主義作家都梁的作品,刻畫了以抗日戰爭八路軍將領李云龍(以王近山中將為原型)為首的現代中國軍人形象;而《兄弟連》則是美國軍事歷史小說家斯蒂芬.安布羅斯在廣泛走訪健在二戰老兵的基礎上,以美國二戰中101空降師506團E連的官兵們的故事為藍本寫就。這兩部作品都濃墨重彩的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軍隊里的軍人們的真實生活狀態,特別是第一線的官兵們的狀態。可以說:“以 《亮劍 》 為代表的戰爭小說, 引領了21世紀中國 ‘鐵血文學 的流行”。[1]而《兄弟連》則“幾乎完全回避了對戰役的整體面貌的圖解式介紹, 執著地把視角對準了普通的士兵們”。[2]本文將著重對比分析兩部作品中反映的中美軍人的對敵輕蔑文化及產生的影響。
二、中美軍隊中的對敵情緒與對敵蔑視語
自古以來,無論是何出身、民族與人種,軍人在戰斗中面對共同的敵人時,都會產生同仇敵愾之心,結為眾志成城之勢。早在《詩經·秦風·無衣》中就曾記載:“修我戈矛,與子同仇。”由于這種對敵的憤恨情緒,軍人中極易產生對敵人的蔑視心理和行為,而這種心理和行為又主要體現在文化的載體——語言的表達上。因受不同文化背景與心理因素的影響,中美軍人所使用的蔑視語也各不相同。
中國因近代以來深受列強凌辱,多用“鬼子”一詞稱呼外敵。最初是形容西方人“碧眼黃發,形若惡鬼”,清代陳康祺在《燕下鄉脞錄》卷九中記載:“若鬼使,則出使外洋之員;以西人初入中國,人皆呼為‘鬼子也。”日本侵華以后,日軍在我國國土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同惡煞一般,因此中國人又再次以“鬼子”稱呼日軍。一個“鬼”字,囊括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稱呼來犯者“蠻”“夷”“匪”“賊”“寇”等所有特征,也是對日軍侵華行為的最佳詮釋。“鬼子”一詞貫穿《亮劍》始終。而“小鬼子”這個稱呼既表達了對日軍侵略行為的憎恨,也伴隨著我軍的民族氣節與邪不勝正的必勝信心。
美國由于孤懸西半球,其本土鮮少遭遇外敵入侵,在其國民文化中,便少有對某個外敵的刻骨憎恨之情,加之美國人具有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因此對于敵人表現出來更多的是一種輕蔑之意,這一點,在美軍的對敵稱呼語中更是表達的淋漓盡致。《兄弟連》里,美軍稱呼德國人大量使用了“Kraut”一詞,意為“酸泡菜”,由來于德國人的飲食習慣中喜食各種腌制酸菜,這種稱呼極盡美軍對德國人的嘲諷之意;而在太平洋戰場,美軍對日本人的稱呼則更“豐富多樣”,比如最常用的“Jap”(小日本,嘲諷其五短身材),“yellow monkey”(黃猴子,嘲諷其膚色及瘦小體型),“slant eyed”(斜眼睛,嘲諷其五官輪廓),其中透出一種濃濃的輕蔑之意及種族優越感。
三、對敵輕蔑文化產生的影響
對敵人的蔑視甚至憤恨情緒會很容易的引發出軍人的戰時違規行為,特別是表現在對戰俘及敵方非戰斗人員的殺戮行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歷來有著世人皆知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優良傳統,“八項注意”之第八項專門提到“不得虐待俘虜”。但即便如此,軍人們也可能在戰時出現違規行為,比如《亮劍》中李云龍是個愛憎極為分明的角色,他曾提到“抗戰時,我那個團從來不要日本俘虜,抓住活的就槍斃…處分就處分,再抓住我還是照樣槍斃”。[3]而美軍盡管大體上履行了《日內瓦公約》,但在戰爭中的違規行為更是屢見不鮮,例如《兄弟連》中提到的瓜奈若中士射殺了四名試圖逃跑的德國戰俘,“No pity.It was as easy as stepping on a bug.”(毫無憐憫,如同踩死一只臭蟲)。[4]而瓜奈若中士甚至還在諾曼底登陸戰后因為英勇表現獲得了銀星勛章(Silver Star)。[5]如果射殺試圖逃跑的戰俘似乎情有可原,那么E連的斯皮爾斯中尉(后晉升為E連的上尉連長)在D日(諾曼底登陸日)無故槍殺十名在路邊干活兒的德軍戰俘則是令人瞠目結舌。[6]同時期的太平洋戰場,美國海軍陸戰隊軍人甚至出現了殺死日軍戰俘并從尸體上挖取金牙的更加極端行為。
四、 結論
我們在研究分析中國軍隊和美軍時,如果能在傳統的視角比如裝備,人數,戰略戰術之外,也能從文化的角度的進行更深入的解析,對于知己知彼,促進中西方軍事文化交流,改善我軍建設,乃至提升本國軍事題材文藝作品制作水平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參考文獻:
[1]劉奕華. 新世紀戰爭小說的新探索——從<亮劍>談起[J]. 畢節學院學報,2009(02):75.
[2]葛維屏. <兄弟連>:戰爭中融注了對個體生命的關注[N]. 中國電影報,2005-05-05(025).
[3]都梁. 亮劍[M].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4. 51.
[4] [5] [6]Stephen E. Ambrose. Band of Brothers[M]. Simon& Schuster Paperbacks,2004. 77,85,206
作者簡介:陳曦,成都藝術職業學院講師,四川成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