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玥
【摘要】高校美術館建設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有極其緊密的聯系,本文主要以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美術館為例,探討高校美術館在藝術設計專業建設中的具體發展策略。
【關鍵詞】高校美術館 藝術設計專業 發展策略
在高校日益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今天,美術館作為學院藝術教育的輔助機構,對于高校師生的文化交流與學習無疑是非常必要的。當代語境下的美術館是一個具有六大功能的特殊場所:研究、典藏、展覽陳列、教育、交流、服務等。高校美術館已成為對外交流的平臺與專業建設的載體,在宣傳學院精神、提升學院影響力方面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作為民辦高校而言,如何合理地利用學院美術館的資源,結合學院的發展定位,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更是亟待我們思考的問題。
綜上,筆者即以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美術館為例,從以下幾方面重點探討一下高校美術館在我院藝術設計專業建設中的發展策略。
一、通過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內容相銜接,美術館主題展覽應做到多元化、系列化、定期化
目前國內的高校美術館普遍存在利用率相對較低,展覽類型較為單一的狀況。在保質保量的基礎上,應最大限度對美術館的展覽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比如高校美術館可以按照特定時間點推出不同類型的主題展覽。
常規主題展覽包括教學成果展、教師作品展、學術交流展、專業作業展、畢業設計展等。如推出學生作業主題系列:“場域—景觀設計”作品展、“空間—室內設計”作品展等;教師創作個展或聯展,按教師專業分類有:視覺傳達專業教師作品展、環境設計專業教師作品展等;結合各類設計大賽的預評,組織參賽作品進行主題專項展覽。小到院系組織的各類比賽:如書畫設計比賽、校園紀念品設計比賽、攝影比賽等;大到參加國內外設計比賽的獲獎作品展等。除校內美術館自己策劃、舉辦的各種主題展覽以外,美術館還應定期承接一些非常規展覽,如校內外專業人士、藝術家或機構策劃舉辦的展覽。這一類展覽涵蓋面廣,從繪畫到雕塑、從設計到民間工藝等無所不包,這對于開闊學生的眼界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結合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美術館舉辦的主題活動應做到創意化、國際化、媒體化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是設計者自身綜合素質——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體現,應做到活動主題創意化、內容國際化、宣傳媒體化,并及時進行各類媒體的推介和報道。
通過定期或不定期舉辦不同主題、或不同國家、不同團體、不同專業間的創意工作坊(Creativity Workshop)活動是打開美術館活動日常的正確方式。“工作坊”一詞最早是由1960年代美國著名風景園林師勞倫斯?哈普(Lawence Harplin)引用而來,成為一種鼓勵參與、創新、以及找出解決對策,使其成為不同立場、族群的人思考、探討和相互交流的方式。因此,創意工作坊不僅是針對藝術類專業所進行的團隊創意活動,以解決問題、鼓勵創新、達成共識為目標,以頭腦風暴、團隊共創、世界咖啡、未來探索、開放空間等組織形式,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讓不同群體、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員工能夠有效共同參與,采用多種引導技術組織開展團隊的學習,群策群力探討解決問題的方式。
三、改善美術館設施、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做到網絡化、資源化、人性化,為專業發展提供保障
美術館的發展推動專業建設的發展,如在美術館內設立藝術鑒賞、展覽策劃等專業課程教學的藝術工作室區域,充分顯示和發揮大學美術館教育功能的多面性與教育性,使之成為藝術教育與研究的重要基地;打造數字化的信息平臺,如增設電子顯示屏,實時發布展覽、展品及活動等相關信息;設立美術館網站進行網上多媒體展覽,讓師生和校外人員不受空間和時間的約束而獲得最新最及時的美術館展覽、展件等信息。也可以開通網上美術館藝術工作室,通過網站互動平臺提供師生文化交流和藝術展示的平臺。
美術館建設只有做到展示網絡化、信息資源化、服務人性化,積極改善軟硬件設施,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完善運營管理模式,才能使美術館的各項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四、加大專業隊伍建設、促使展覽型美術館向服務教學型美術館發展
首先,要發揮學院各學科的優勢和能量,強化美術館在選擇展覽、自主策展上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從導向者的角度,敏銳地觀察當下的發展潮流,對學院教學和藝術設計專業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其次,院校專業教師應充分利用展覽檔期,利用美術館現場進行實例教育或舉辦講座,結合正在進行的重點展覽,提供背景,給學生增加某個領域的知識,讓學生了解藝術設計的發展特征,增強鑒賞與應用能力,從被動接受變主動參與。
最后,要密切結合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將美術館的展覽項目分配給學生團隊,指導學生完成一套真實的項目任務,從展覽策劃到材料預算、再到設計圖紙和實施布展,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充分開發美術館的教育功能,以更加生動和直觀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寓教于樂,這種教學方式與現代教育思想不謀而合。
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文化建設正在逐漸進入一個美術館的時代,美術館教育勢必成為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歐美發達國家早已將美術館、博物館建設列入辦學資格和辦學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龍外美術館也不應僅僅把這里看作是校園文化和藝術風貌的展示窗口,更應該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系統的專業教育,成為一個推動藝術設計交流和對話的平臺,使審美教育的專業性和普及性協調統一,使我們的美術館更好地服務教學、服務師生。
參考文獻:
[1]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策略研究課題組,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許江,毛雪非.學院的力量·中國美術學院新時期三十年文獻集[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