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發生沖突和變化,心理問題也尤為突出。對此,本文從和諧發展的角度,來探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以達到促進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理想、價值觀念以及健康的人格的目的。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復雜背景下,探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對高校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意義
1.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導致人們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多元化,這也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內心世界,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發生沖突和變化,心理問題也尤為突出。對此,為了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有效教育機制的構建,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整合,運用心理學知識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豐富高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克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理論說教的局限,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為交流式教育,縮短師生雙方的心理距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同時,運用心理學知識來分析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和主動性,便于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其行為加以控制和引導,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與學生之間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詢者與來咨詢者是平等的朋友關系,這種關系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想。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有利于高校教育功能的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運用說服教育、榜樣示范和實踐鍛煉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只解決學生的政治立場、道德規范和法律意識問題,卻往往忽視學生人格方面的特點,如社會適應、應對挫折、情緒調適及人際交往等。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柔性化、隱性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形式,善于在雙向以至于多向的互動中工作,通過滲透教育、養成教育、示范教育來推進工作,注重依靠學生自己的力量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病態行為等人格問題,以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途徑方式
1.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提高認識,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積極創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整合的條件和氛圍,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對此觀念有深刻的了解、認識和認同。教育者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關,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其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堅定的政治信念的心理基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整合,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相關學科的教學和學校的教育、管理活動中,能使二者相互協調、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突破傳統心理健康教育課只重視心理學知識的傳授,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視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的現狀,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與依托,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人格品質和健康心理素質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以心理健康教育豐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手段,樹立現代教育目標觀,促進構建起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達到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整合。
2.培養一支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雙重角色”的教師隊伍。
從體制上,把心理教育教師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使之渾然一體,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傾向問題,而且要全面掌握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及應對措施,調適、矯正、發展學生心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會有針對性、實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以和諧理念為指導,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氛圍直接關系到大學新生的健康成長,特別是隨著時代和社會不斷的前進發展,隨著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階段的邁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顯現出我們教育體系中的弊端。對此,我們更要重視校園文化在大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加大校園文化的建設力度,完善和創新校園文化的功能,努力建設一種高等教育大眾文化階段的創新性、先鋒性、兼容性、民主性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應加強指導,努力營造健康高雅、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利用多種渠道和途徑,通過組織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把校園文化中的先進的價值觀念、文化品位、思想意識、現代文明行為、健康生活方式等傳播輻射到廣大學生中去,在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中達到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
總之,在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在這紛繁復雜的環境中感到迷茫,學生的人生問題和心理問題日益增多,道德實踐中知與行脫節,多元化的價值觀顯現。在這種情況下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整合,符合我國現階段高校學生教育的實際情況,將極大地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對高校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S].2001.
[2]衷華.論高校學生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6.
[3]梅國英.大力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4]劉鳳林.心理健康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