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慧
摘 要: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使養老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務院提出發揮中醫藥在健康養老方面的獨特優勢,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加快培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型人才。因此,了解中醫養老服務行業人才的需求信息,不僅可為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據,而且也可為相關學校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目標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醫養老服務人才;需求狀況;調查研究;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1-0014-02
當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預計2020年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43億。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但是,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匱乏,特別是中醫養老服務人才的匱乏,是制約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為此,2016年3月,課題組采用文獻研究、專家訪談及問卷調查等形式與方法,對貴州省畢節市中醫養老服務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 調研目的
職業教育的特點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服務為宗旨。本次調研活動,旨在了解畢節市中醫養老服務行業企業現狀及發展趨勢,了解畢節市中醫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了解社會、行業和企業對中醫養老服務人才基本素質和職業能力的相關要求,了解行業和企業對高職高專學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等。
二、 調研時間
2016年3月~5月。
三、調研對象
貴州省畢節市養老服務機構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畢節市醫療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老年社會組織和團體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民政部門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等。
四、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的方法主要是專家訪談、現場交流及問卷調查等。對畢節市具有代表性的養老院、敬老院、醫療服務機構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相關領導采取專家訪談形式調研,對以上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采取現場交流及問卷調查形式調研。
五、調研內容
本次調研的主要內容是貴州省畢節市中醫養老服務相關行業和企業現狀及發展趨勢,中醫養老服務人員的崗位職責及崗位職業能力結構,中醫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信息,相關行業企業對中醫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及崗位能力要求等。
六、調研分析
1. 對中醫養老服務人才需求的分析
優質而高效的服務,是服務類相關行業和企業的生命線。通過對畢節市中醫養老服務相關行業和企業進行調研,教師深刻認識到,相關行業和企業對中醫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強烈和多層次的。雖然優良的服務態度、嫻熟的職業能力和良好的身心素質是做好服務工作的基本前提,但是素質高、能力強和有特色的專業人才,是實現高質量服務的重要保障。中醫養老服務的對象是老年人,所以對中醫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素質與能力的要求就更高。其不僅要求具有更熟練的崗位工作能力和更豐富的知識儲備,還要求具有一定的健康管理、教育教學及科研工作能力。也就是說,具有復合技能的中高級中醫養老服務人才,更會受到相關行業和企業的歡迎。如具有研究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掌握中醫養生保健和中醫藥基本知識的一線工作人員以及善于經營管理、將中醫藥與健康養老服務融合的復合型人才等。另外,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還需要相關院校相應地加強和完善專業設置,不僅要培養中醫臨床和中醫護理專業人才,還要培養中醫養生保健和中醫傳統康復專業人才,更要加強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
2. 對從業人員社會能力要求的分析
通過本次調研,教師明顯地感受到:行業和企業在用人時,一方面考察其專業教育的背景,另一方面更關注人才的社會工作能力和非智力素質,如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愛崗敬業和吃苦耐勞精神,具有愛心、事業心和責任心,具有很高的情商善于溝通交流等。中醫養老服務是一項新興且具有特色的職業,它的服務對象是老年人,這就對中醫養老服務人才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業務能力,而且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具有全心全意地為老年人服務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價值觀和權利,情感豐富、儀表大方、謙恭有禮、吃苦耐勞,能夠營造和諧融洽的服務關系等。
3. 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基本情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老年人群體對健康養老的需求、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以及養老服務人才的質量和規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調研發現,目前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不容樂觀,普遍存在人才缺口比較大、人員結構不合理、專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1)人員缺口比較大。據統計,2015年底,貴州省畢節市老年人口達到101萬人,分別占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15.28%和11.2%,約6.5個常住人口中就有1位老年人,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老齡問題日益凸顯的關鍵時期,急需多層次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特別是中醫養老服務人才。而目前真正意義上的養老服務人才非常之少,能夠從事中醫養老服務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2)人員結構不合理。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畢節市現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一線人員,一般年齡偏大,年輕人比重偏小,87%以上的從業人員年齡在45歲左右。在這方面普遍存在著一個錯誤認識,認為照護老人等基礎服務性工作,比較適合中年以上沒有文化的人員來做。二是性別結構不合理:畢節市現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一線人員,93%以上為女性,僅有7%為男性。一般認為女性比較適合做照護老人等與家政服務相關的工作,但在遇到男性老年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時,女性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往往不能勝任。三是學歷結構不合理:畢節市現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人員,小學及以下文化占68%,初中或高中畢業占25%,中專、大專和本科以上學歷僅為7%。學歷層次普遍偏低,大部分是下崗再就業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很少是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的相關專業人才,或經過相關專業培訓合格上崗的工作人員。
(3)專業化程度不高。調研發現,畢節市養老服務崗位從業人員大多都沒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及相關的上崗證,缺少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特別是中醫養老服務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缺乏獨立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缺乏老年性疾病的應急處理和轉診能力,缺乏與老年人溝通交流的能力,缺乏養老服務機構的經營管理能力,滿足不了老年人群體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服務要求。
4. 對中醫養老服務人才教育教學的建議
在進行調研過程中,相關行業的企業提出了如下建議:第一,學校應該加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針對性,根據企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設置課程標準和確定教學內容。第二,在專業知識方面,應該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中醫養生保健基本知識、中醫養老服務專業知識等的教育教學。第三,在專業技能方面,應該加強開展中醫養老服務所必須的崗位職業能力、社會工作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等的實習實訓。第四,在專業素質方面,應該加強中醫養老服務人才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人文修養素質以及心理健康素質等的教育。
七、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老年人群體知識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健康養老服務的需求也不斷提高。現在社會不僅需要大量低層次養老服務人員,而且需要一定數量具有專業背景的中高級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特別是中醫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畢節醫學高等專科是黔西北地區唯一一所培養醫學專業人才的醫學高等院校,為促進畢節試驗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學校有責任對畢節市養老服務人才需求狀況進行調研,并擔當起為區域和社會培養中醫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重任。
參考文獻:
[1]王建民.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困境與對策[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16(03).
[2]潘聰聰,謝培豪,楊艷艷.本科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
[3]李紅武.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老齡科學研究,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