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貴藝
摘 要:音樂是一門藝術性的學科,許多學生利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感情,還有的學生利用音樂陶冶性情,總之音樂教學中包含著許許多多的內涵,是對人類感情的進一步升華,思想的云濤能帶讓靈魂的深處隨之觸動,音樂藝術美的教學具有藝術美它對初中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主要從音樂教學出發,就教學藝術美的潛移默化作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學;教學;藝術美;潛移默化作用
美體現在萬事萬物中,存在于事物的方方面面。同理,音樂也是存在美的。它具有獨特的藝術美,初中音樂教學是為了凸顯以情感人,以美動人。這種目標貫穿于音樂的整個課堂,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這種美能夠潛移默化引導學生發展音樂思維,從而真正體驗美。
一、開發音樂思維
在新課改的推進下,初中音樂教育有了新的改革。新課改教育理論認為:音樂要融合興趣和情感,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開發學生的藝術思維,使其真正進入藝術領域。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根據音樂的情感藝術性選擇相對應的歌曲進行教學,老師應該積極向學生表達自己多音樂的熱愛之情,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用音樂中包含的情感打動學生,讓學生能夠感受音樂的藝術美。學生必須認識到個體與群體的緊密關系,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才能取得成功。
例如在民族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不僅僅局限于課本,應該結合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開放式教學。可以選取《瀏陽河》《烏蘭巴托之夜》《青藏高原》等不同種類的名族歌曲進行對比教學,這樣就可以體會到不同的情感,豪邁、婉轉、讓人高亢的情感都能從歌曲里感受出來。
二、重視音樂的“效應”
1.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我們都知道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藝術天分也是待開發的。學生的藝術天分如同一片寶藏,等待著老師們的發掘。老師是學生音樂學習上的朋友,和學生處理好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天分。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前提和基礎。老師在教學生活中也應該關愛學生,這樣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才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英語知識,感受音樂的藝術美。
例如在學習《美麗的村莊》這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先進行介紹一下這是一首優秀的意大利民歌,全歌分為兩段講述。第一段曲調活潑,描繪了村莊周圍的景色,表達了孩子們而家鄉無比熱愛之情。第二段旋的旋律優美抒情,表達了意大利人民對自己家鄉的贊美,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引導學生跟著節奏踩著節拍進入旋律,想象自己就在美麗的村莊中,想象著村莊的景色,感受著音樂的魅力。然后引導學生學習曲子的特點,老師和學生可以進行互動,學習完這首歌以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合唱,一遍打著節拍一遍歌唱。體驗這種熱情奔放的音樂色彩與鄉村藝術。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呈現出一種溫馨的氛圍。
2.構思個性課堂
在初中《青春舞曲》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新課標的知道精神進行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體驗到音樂的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青春舞曲》一課的教學中,主要是要求學生從新疆的名族特征中,感悟其中所包括的人生哲理。在音樂教學中一遍聽這首歌曲,一邊讓學生邊思考邊討論這首歌要表達的人生道理,讓學生自己通過思考描寫出自己的感受,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我民族的內涵美和藝術美,最后進行交流總結,最后節奏與演唱的結合,全班同學分成演唱組和節奏組,進行唱奏表演。學生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口、眼、腦并用,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會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三、應用多媒體,呈現英語藝術美
1.巧妙在音樂教學中加入音樂欣賞
在音樂教學中加入《愛我中華》音樂賞析,大部分學生都聽過這首愛國歌曲。在“九一八”愛國運動中,經常作為主題曲演奏。五十六個民族的發展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命運,我們更應該團結起來。大到我們的國家,小到我們的班級體,我們都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一首歌曲就可以包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說明音樂所包含的藝術美是豐富的。學生能融入歌曲感受到音樂的感染力,就自然而然可以感受到音樂包含的無限魅力,體會到音樂的藝術美。
有句話說的好:音樂藝術首先應當是所有人喜愛的藝術。有一顆感受音樂之美的心,就像是多了一條通向藝術的捷徑。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善于在課堂中發覺自己的潛力,獲得更多音樂知識。
2.靈活運用多媒體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對于傳統老舊的教學模式已經厭煩。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老師倍感輕松,現代化的知識傳輸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許多益處,但是現代化教學手段還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模式。適當使用現代化手段輔助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對于聽歌曲、唱歌曲、悟歌曲的教學模式已經感到厭煩,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容易走神,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老師應該在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
在《踏雪尋梅》音樂教學中,可以發現這個音樂教學有點難度,可以進行兩個課時進行。第一個課時教學基本內容是掌握知識:結合本文所要表達的主題,老師就很容易把歌詞同生活實際相結合,根據學生對音樂藝術美的理解程度,指引學生往音樂的意境中走去,激發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創造力。第二課時則是鞏固知識進行創新。對歌曲的歌詞進行深度賞析,并在聆聽、比較、表現、創編等活動中充分體會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老師可以根據所學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編制音樂情景劇。教學結束后用能用學生生動的演唱來表現歌曲的高雅意境了。這樣的教學成果是顯著的。
在改革的不斷推進下,音樂對學生的要求也有所改變,音樂最后也是為了培養品格高尚的人,說到底就是為了育人。在音樂教學中,要培養初中生對音樂的態度,一定要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習音樂的藝術美。音樂的藝術美主要體現在積極樂觀的態度。初中音樂老師一定要不斷自我反思與學習,以身作則,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音樂以及對音樂美的追求。
參考文獻:
[1]吳艷.初中音樂教學藝術美的潛移默化效應[J].學子(理論版),2015,23:86.
[2]晁雅楠.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