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煒
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班班通”具有強大的應用功能,為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一系統的應用,主要通過電子白板、短焦投影儀以及網絡多媒體教學機等信息化設備,使多媒體互動教學更加優化。筆者在近幾年的品德課程教學中,對“班班通”這一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了有效利用,結合其生動、靈活、直觀等優勢,在激趣中導入新課,在情境中學文明理,在內化中辨析導行,在歸納中延伸提升。筆者將在本文對應用“班班通”提升品德課堂的教學效益進行粗淺探討。
一、“班班通”應用于品德課程的意義
1. 使課本內容妙趣橫生。
在許多學生的意識里,品德課程與學習成績沒有直接的關聯性,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因此課堂學習興趣不高,無法對文中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感悟。這一現狀也成為許多品德教師教學的難點,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效率。而“班班通”結合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形式,能快速活躍品德課堂氛圍,通過將課本內容制作成為漫畫、幻燈片或者視頻形式,將課本內容展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好奇心也得到激發,能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體會到品德課程的趣味性,一舉兩得。
2. 引導學生快速融入情境。
在品德課程中,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班班通”的運用,將一些影像資料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開展課堂教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進行《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課教學時,可以尋找央視3·15“打假”晚會上曝光的影視資料,向學生清晰呈現出一些不符合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內容。如此一來,能吸引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情境,通過適當的點撥、知識傳授,就可以幫助學生對抽象的知識點進行理解與吸收。
二、運用“班班通”提升品德課堂教學效益策略
1. 多維銜接,激趣引情。
品德課程與其他課程最顯著的區別在于品德課程的知識相對抽象,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存在一定難度,如果僅憑教師一張嘴加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學生無法對知識點進行生動理解,更加無法愛上品德課程。因此,提升品德課程教學效率的首要任務應當是打破學科局限性,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興趣。筆者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歷史的豐碑》這節課時,就采用多維銜接,激趣引情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程一開始,筆者陸續開展了一系列課程內容展示活動:首先選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相關視頻進行播放,其次展現碑文圖片指導學生閱讀。在此過程中,進行提問:為什么要在天安門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圖片的基礎上,一步一步探尋答案。
在上述課堂教學模式中,“班班通”技術的應用通過視頻、圖片等具體影像進行表現,這一教學情境的創設明顯強化了學生對這一課知識點以及情感的認知,使品德教學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教學境界。在品德課程新課導入環節,“班班通”的應用起到了刺激學生基于疑惑不斷探究持續思考的作用,激發了學生主體作用,也為后續的新課教學做了良好的鋪墊。
2. 立體銜接,直觀理情。
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得出以下數據:人類信息獲取的來源中,視覺與聽覺兩者合計達到94%,其中有83%來自視覺,聽覺信息為11%。這一數據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感官刺激獲得的信息量遠遠大于在課堂教學中單一聽講所獲得的信息量。可見,在品德課程中合理運用“班班通”對學生感官進行刺激,將為學生提供多感官獲取知識的途徑,強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直觀感情,突破教學重點。在教學《歷史的豐碑》中,由于年代離學生相對久遠,要小學生了解江姐、楊靖宇、方志敏、狼牙山五壯士、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事跡,特別是體會他們的情感精神是本節課難點。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先指名講江姐、楊靖宇等革命英雄的故事(展示他們的人像及相關事跡的圖片);再讓學生配音朗讀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課件中出示),看看他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愛的;接下來播放與本課時有緊密聯系的《狼牙山五壯士》片段,對其中的跳崖鏡頭進行重點表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片段播放也可以有效輔助開展教學。在強大的視聽沖擊中,英雄們對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信念和忠于祖國、忠于黨、忠于人民,英勇無畏、舍己為人的精神,就能擦燃學生的思想火花,引發學生強烈的心理共鳴。
3. 意境銜接,內化悟情。
小學生正處在個性活潑,對事物有積極的探究興趣的年齡階段,同時思維具有形象性特征。基于小學生這一特點,在品德課程中運用“班班通”,可以有效利用視頻、圖片等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轉化,使其抽象的道德概念逐漸向具體的道德意境進行轉化。“班班通”合理的應用可以發揮磁石的效果,吸引學生融入課堂,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意境之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對品德課程的每一個角色進行全身心的投入,融入真情實感,內化悟情,實現良好品德的培養,性情的陶冶。在《歷史的豐碑》的情感導行這一教學環節中,筆者充分使用“班班通”來創設意境銜接:先引導學生學習表達對烈士的崇敬之情“我要對你說——和烈士的對話”;在教學活動開展后,設計一次“網上祭英烈”的活動,指導學生登錄網頁查看活動寄語,并通過圖片對烈士紀念日等內容進行展示。通過多種途徑對革命先烈進行悼念,能幫助學生體驗情感,內化情感,得到升華。
4. 時空銜接,拓展升情。
在信息量儲備上,“班班通”的效率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省時省力的優勢也是傳統教學手段所欠缺的。在品德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班班通”將優化教學信息的處理速度,對于強化時空銜接,提升教學密度與速度具有鮮明的優勢。例如,在教學《歷史的豐碑》一課的最后環節時,可運用“班班通”進行時空銜接,拓展知識內容,升華情感。筆者向學生介紹如今中國已由原先的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作為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我國在領土、領海等權益上經常出現各種矛盾,這些復雜的地緣矛盾對我國的安全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最為顯著的安全影響因素為恐怖主義、民族分裂勢力、霸權主義以及強權政治等。在引導學生分析我國安全態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樹立居安思危的國防意識,使其認識到國家主權神圣不可侵犯,樹立積極的愛國之情。
方寸之間風采揚。綜上所述,在現代品德課堂教學中,教育工作者應當不斷探索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應用“班班通”,對于促進學生發展以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作出重要貢獻。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桂林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莊嚴 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