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要:大學體育是終身體育最關鍵時期,也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階段。如何在增長大學生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無疑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分別從改革傳統體育教學方法、創新高等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建立多元化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等多個方面深入探討了培養和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相應措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終身體育;大學生;身體素質
1前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大學生群體的體質健康、身體素質、耐力素質已經降低到令人堪憂的層次。究其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大學生精神緊張、睡眠不足、體育鍛煉不夠。大學體育是終身體育最關鍵時期,也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階段。如何在增長大學生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無疑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2改革傳統體育教學方法
2.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創新教學觀念
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內在要求之一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廣大學生良好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為宗旨,在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不能再是單一的教學者,只能擔當起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而務必要讓廣大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務必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結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學原則,使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既有利于學生掌握好基本的運動技能和基礎運動知識,更有利于學生去探索、創新,培養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學習中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以便能夠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2.2對學生適時激勵,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大學生雖然年齡遠遠大于中小學生,但是仍然不太成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走向成熟、完善的階段,自尊心很強,他們往往會對自己的驕傲予以小心翼翼地維護。毫不夸張地說,有時教師的無意之言,或許就會激發他們學習的信心,或許就會讓他們放棄某種愛好,或許就會讓他們的性格得以改變。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激勵,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即便是學生由于粗心大意而出現偏差之處,教師也切記不可大加斥責,而應該要予以耐心引導,讓他們以愉陜的心情來對錯誤進行改正,保持住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心態。
3創新高等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
3.1關注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興趣愛好
基于培養和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角度來看,高等院校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社會的需要、個人未來發展等因素來合理設計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并且要將人本主義的價值、觀念、思想等融入其中,教學內容的可接受性要強,既不可太簡單,也不能過于復雜。首先,高等院校體育教學內容要注重日常健身方法、體育健康知識的傳授,多為學生開設一些學習內容,讓他們能夠有更多的學習選擇。其次,高等院校應該逐步形成專業水平與初級水平相結合、選修教學內容與必修教學內容相結合的體育課程教學結構,既要讓學生能夠對所選擇的學習內容感興趣、愿意學,又要學習能夠增進身體協調性及體能的訓練方式,在體現個性的同時也要強調共性。
3.2開展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
在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活動中,合理開展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那么既能夠有利于提升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又有利于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團隊合作能力。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強調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多種教學內容,以便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求知欲望,而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就是一種較好的模式。
教師基于不同學生在學習能力、性格、體能等方面的差異來分成多個學習小組,每組學生的數量控制在8-10人,以小組集中學習的形式來共同提高、揚長避短,讓學生主動提高運動技能、掌握運動技術、學習運動知識;而教師則是邊操作邊講解,與學生充分互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知識的引導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在講授完畢相關知識點之后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自己動手操作,學生則是學習過程的主導者,具有充分的學習自主權,學生既可基于個人思考、個人理解來操作,又可基于教師的講解來操作,還可與小組同學一起合作操作,整個課堂中學生和教師處于完全平等的狀態。
4建立多元化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建立多元化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主要是指不能僅僅只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體育測試標準,更要去深入評價各種軟性衡量指標,例如學生掌握體育人文知識、體育學習方法的程度,是否自覺養成每日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等,這些指標比硬性標準往往效果更佳。此外,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主體不能僅僅只有教師,而應該更多地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參與到體育課程評價中來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能力和他人的能力予以正確評價、正確認識,并且能夠便于學生保持積極的體育鍛煉心態。
正基于此,高等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應該由教師、學生來共同完成,考核主體分為四大類,分別是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既要強調評價學習過程,又要強調最終考試成績,真正形成“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良好結合。過程評價強調學習體會評價、體育意識評價、體育能力評價、調查表評價、活動記錄表評價等;結果評價則強調學生體育運動技能評價、體育運動知識評價等。
(作者單位:九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