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勝岑
摘要: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主導地位往往取而代之學生主體地位,主要表現為:教學過程中,師生職責不清,教師的教取代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學呈現“被動”的局面。“啟—導—輔—設”四環課堂教學模式將有效地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打造新型的師生關系,最終實現師生關系的平等、尊重、合作,使教、學相得益彰。
關鍵詞:歷史課堂; 四環教學模式;作用
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是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達到理想化活動程序,是教師在不斷學習研究反思總結的過程中提高專業化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徑,是發揮歷史課堂教學在培養初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主導地位往往取而代之學生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主要表現為:教學過程中,師生職責不清,教師的教取代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學呈現“被動”的局面。而在新課標中,要使“被動”變成為教師輕松的教,學生愉快的學。“啟—導—輔—設”四環課堂教學模式將會使課堂教學在規定的時間內職責分明,教師的教不越位,學生學到位。
“啟”的本質即是打開學生思維活動之窗。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句話強調了學習過程中“啟”對“學”的重要性。“啟”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學習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內在動因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尋找強調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啟發式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樹立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學習意識,其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又不硬牽著學生鼻子走;嚴格要求學生,但又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它們達成結論。
“導”在素質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是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各環節,學生主體體現的最佳途徑。因此,教師除了在備課、教學內容設計上、學生學法指導上下功夫以外,更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新知識,運用歷史思維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并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是讓歷史課堂活起來的關鍵。
“輔”是教師 “發現”,誘導學習的思維活動的著眼點。在課堂教學中,教材是教學的內容和知識的源泉,學生是學習者,是教學活動的主題。而教師是鏈接教材與學生之間的媒體。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常采取:讓學生做“老師”、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傾聽、交流的能力、合理處理學習和游戲的關系、組建學習互助小組等方法來實現以學習為主,教師為輔的雙向教學活動,行之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之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設”就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教學中達到主動學習歷史知識,發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想覺悟的一種方法——情景教學法。歷史情景教學是在課堂中創設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形象、具體的歷史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主動參與學習、探究,有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創設情景的方式多樣,可以圖片、視頻、文字材料再現歷史情景,還可通過角色扮演、教師講述、歷史劇表演等創設真實而全面的歷史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有利于構建有效歷史課堂。它體現了新課改的重要理念。
“啟—導—輔—設”四環課堂教學模式汲取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中心論,現代教學模式—學生中心論,主導—主體論(優勢互補教學模式)三種教學模式的精華,它是我國長期以來學校教學的主流模式。它的優點是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作用,主張從教學思想、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均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促進教師在教法上的改變,教師觀念的改變,回歸教育的本位敢于放手發動學生,讓教師從一個“教書匠”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引者。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歷史、理解歷史,把學習到的歷史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歷史,感到學習歷史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總之,“啟—導—輔—設”四環教學是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是在統一的教學目標下形成一個富有生機,職責分明,較為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能有效地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打造新型的師生關系,最終實現師生關系的平等、尊重、合作,使教、學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陳楊霞 《讓生命力在歷史課堂中競相迸發》歷史教學問題 2004.4;P100-101.
[2]郭曉華 《淺談歷史課“開場白”的設計》 中學歷史教學2005.4-5;P93.
[3]胡杭軍 《歷史教學激趣藝術初探》中學歷史教學資源2007.1-2.
[4]簡笑天《淺談啟發式教學》,《中國集體經濟》2009年第9期上.
[5]劉長吉《“啟探導用”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0,1。
此論文是黔南州教育局科學規劃課題《初中歷史黃金分割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15B002)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