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余珺

摘 要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高職商貿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由于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實現其教學目的。PBL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起點、以真實工作情境為背景,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處理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有助于外貿業務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PBL 國際貿易實務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PBL 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起點、以真實工作情境為背景,通過在“問題中學”,使學習者習得理論知識、掌握應用能力、培養合作精神。PBL一經提出,就受到了西方學者和教育界人士的青睞。20世紀90年代,我國引入了PBL教學理論并將其應用在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領域,但PBL在高職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還在探索中。
1高職國際貿易實務PBL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推進PBL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國際貿易實務通常開設在高職院校商貿類專業的第二學年,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必修課程,主要講述國際貨物買賣的基本流程和一般規律,側重于學生對已學國際貿易理論的理解和應用。其前期基礎理論課是國際貿易理論、國際市場調研、國際商法、商務英語談判等專業基礎課程,這表示學生已經具備了在課堂討論中所需要的商貿專業基礎知識;其后續銜接課程是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單證制作等多門專業核心課程,這意味著學生需要進行獨立思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PBL教學模式可以較好地提升學生搜集資料、處理問題、操作業務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熟練掌握外貿業務操作技能。
1.2推進PBL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高職國際貿易實務所對接的職業崗位有外貿業務員、外貿單證員、外貿報關員、外貿報檢員等等,這些工作崗位要求相應的畢業生必須具備高度專業的國際貿易專業知識、嚴謹獨立的思考能力和超強的業務處理能力。但高職學生由于長期處于 LBL傳統教學環境中,習慣了教師一言堂或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嚴重缺乏學習自主性,懶于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方式的惰性和操作能力的鈍性勢必必將對其步入社會后的職場生涯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引進 PBL 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2高職國際貿易實務PBL教學模式的構建
2.1明確教學任務,做好PBL教學問題設計
為了能夠較好的解決課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首先必須明確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目標,做好教學任務書,使學生能按進度完成教學任務,使教師能及時參與和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解決問題。PBL教學任務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問題題目。包含本次課程內容名稱、學習目的、待解決的問題等。
(2)公司信息。本次課程模擬交易的進出口公司雙方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貿易商品名稱、數量、包裝、貿易條件、運輸方式等等。
(3)師生信息。指導教師姓名,學生姓名和學號。
(4)解決問題的方案。
(5)主要參考依據。主要指所搜集的資料和可供參考的資料。
(6)學生總結。由學生自己總結本次業務操作,分析處理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以及需要改進的意見。
(7)教師評價。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價。
2.2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PBL教學過程設計
國際貿易實務以進出口業務流程為線索,進行相應的業務處理和操作,根據外貿業務流程,可以將教學內容細分為國際市場調研工作、營銷策劃尋找和瞄準目標客戶、交易磋商確立貿易合同、準備貨物、租船訂艙、報檢報關、辦理保險、制作單證、結算貨款、核銷退稅等。
根據每一個細分的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在明確教學目標,可以按照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見表1: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高職商貿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國際貿易實務操作是外貿工作崗位必備的職業技能之一,PBL教學模式擯棄了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以問題為中心,依據外貿工作環節設計任務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獨立操作、協同完成課程內容,鍛煉了學生自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實際業務操作能力,促進了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的創新,為外貿業務行業提供了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 鄭芳.經濟學專業 PBL 教學模式研究[J].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
[2] 吳正芳. PBL教學模式在國際貿易實訓課程的實踐探析[J].青年時代,2016(3).
[3] 朱波.PBL 教學模式下英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理論,2012(9):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