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蓉
【摘 要】 隨著金融自由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一國的經濟波動可以通過國際貿易途徑、金融途徑傳導到其他國家或經濟體,對其他國家或經濟體造成沖擊。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最終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其他各國的經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泰國、印尼等國的金融體系甚至也隨之崩潰。因此,國際資本的流動對企業的財務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文章分析這些風險,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國際資本 財務風險 影響建議
引言
國際資本流動是一把雙刃劍。國際資本的流動不僅可以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而且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社會福利,促進經濟的發展。從發展中國家的角度來看,國際資本的流入不僅可以緩解企業融資約束、促進資本的積累,同時會帶來外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從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1.國際資本流入對企業短期財務風險的影響機制
1.1 貨幣市場傳導
(1)投資擴張,短期財務風險增加
當國際資本流入時,若中央銀行不以市場操作進行對沖,那么外匯占款增加導致貨幣供給量增加,市場利率將會下降。市場利率下降使得投資項目的折現率下降,可選投資項目的凈現值增加,這會刺激企業增加投資,投資的擴張增加了投資風險。當投資的項目最終失敗時,企業可能無法償還項目貸款,從而短期財務風險增加。
投資項目的價值通常用凈現值(NPV)來衡量,凈現值是項目未來現金流入和流出折現的差額。凈現值越大,投資項目價值越大;當凈現值大于 0 時,項目就值得投資;凈現值小于 0 時,項目就不值得投資。凈現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1)
其中, It 表示投資項目每年的現金凈流入; Ot 表示投資項目每年的現金凈流出;R 表示項目的折現率,與市場利率呈正相關關系;n 為投資項目的運營年限。
(2)債務融資增加,短期財務風險增加
國際資本流入時,貨幣市場的寬松將導致市場利率下降,從而企業負債需要負擔的成本下降,利息支出減少,企業的現金流情況會得到改善,資產負債表的質量得到提高,從而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降低,企業可以獲取更多的貸款加大對外投資,進而引起短期信貸風險的提高。
1.2 信貸渠道
(1)銀行貸款渠道
從銀行貸款渠道來看,流入我國的國際資本大多是通過銀行為主的金融中介流入的,資本大量流入時,銀行系統的可貸款規模增加。在金融市場存在融資約束時,缺乏銀行放貸的替代渠道。而對于銀行而言,貸款規模的增加可擴大自身的經營利潤,商業銀行的逐利性將促使銀行的放貸意愿増長,對于客戶信用的考察放松,某些原來不符合銀巧放貸政策的客戶可能會成為込些貸款的獲得者。而信用較差的客戶獲取貸款后可能從事更多投資,最終導致企業短期信貸風險増長。
(2)資產負債表渠道
國際資本流動將通過直接影響企業債務價值的方式導致短期信貸風險變化。國際資本流入時,貨幣供給增加將導致國內的總體價格水平提高,但由于企業債務的名義價值已經通過過去的合同確定,并不會隨著價格水平的變化而改變,因而總體價格水平的上漲將導致企業的實際負債下降,從而企業實際的資產負債表得到改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降低,最終會導致企業的短期信貸風險增加。信貸渠道中的資產負債表渠道傳導機制主要來源于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若企業資產的價值較高,則意味著銀行向企業發放貸款將面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可能性較低,從而在信貸市場上企業面臨的外部融資溢價會越低。一方面,企業資產價值較高時,其向銀行貸款時可以提供的抵押品的價值較高,當企業發生逆向選擇時,抵押品能夠補償銀斤的損失,從而銀行會傾向于向資產價值較高的企業發放貸款,規避逆向選擇問題。另一方面,當金業資產價值上升時,企業的股東的財富得到升值,從而會選擇將貸款用來從事低風險的投資項目保證自身股權資產的升值,因而銀行會面臨較低的道德風險問題。國際資本流動會通過多種方式影響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進而影響企業的短期財務風險。
1.3 保險效應
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將導致本國的外匯儲備快速增加,而外匯儲備被認為是抵御外部宏觀沖擊的緩沖墊,高外匯儲備對于本國企業意味著更強大的保險效應。基于這樣的預期,高外匯儲備國家的企業反而會采取更為激進的財務策略,從而面臨更大的財務風險。這種影響方式的傳導渠道如下:國際資本流入外匯儲備增加抵御外部宏觀沖擊的緩沖墊采取更為激進的財務策略面臨更大的財務風險。
2.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健全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2.1 逐步放松利率管制,推進利率的市場化。
為了緩解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消除其在信貸市場上受到的所有制歧視,應該逐步放開對利率的行政管制,逐步放開存貸款利率,促進利率市場的完全競爭。
2.2 引導民資進入金融市場,促進銀行業競爭。
目前我國金融企業需要持有相關金融牌照才能開展業務活動,但國有企業幾乎壟斷了大部分的金融牌照,民營企業獲得金融牌照的難度很大。而民營資本的進入有助于推進金融行業的市場化進程,民營資本的進入加劇了行業的競爭,這不僅有利于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與融資難度,更有利于我國金融體系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2.3 建立恰當的監管體系,減少金融系統風險。
金融自由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政府應該做好監管工作,讓市場主體遵守金融市場各項規章制度,降低金融系統的風險,維持經濟、金融市場的穩定。
3.結束語
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信貸市場上不對等的關系,使得我國民營企業具有更強的融資約束。同時信貸市場的扭曲也導致資本不能得到最優的配置。我國應該加快建立健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增加企業的融資渠道,加速直接融資的發展,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促進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巴曙松,顧磊,嚴敏.我國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15,45(3).
[2] 劉立達.中國國際資本流入的影響因素分析[J].金融研究,2007.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