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應運而生且表現活躍。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管理存在發展動力不強、缺乏發展目標和內部管理無序、缺乏自身行為規范和外部規范的約束等現實問題。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管理引導的對策建議包括樹立正確觀念,重視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引導管理工作、依托骨干學生建立與培育網絡青年自組織、提高高校學生個體網絡素養、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建設等四種途徑。
【關鍵詞】 高校 網絡青年自組織 對策分析
我國網民規模經歷近10年的快速增長后,紅利逐漸消失,網民規模增長率趨于穩定。隨著“互聯網+”的貫徹落實,網絡進一步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方式,網絡虛擬空間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社會生活的第二大平臺,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也應運而生。
一、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興起及存在問題
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指既沒有到當地民政部門正式注冊、登記擁有法人資格,也沒有在學校有關部門登記備案的,由高校青年以現代網絡科技為基本聯系手段,自發成立、自主組織、自我運作,在高校中較為活躍的各種群體、社團、協會等新興學生組織。如何正確認識和應對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對引導大學生的成長、維護高校的和諧穩定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發展動力不強。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成員絕大多數都是學生,加入相關的組織都是基于興趣愛好或者需求,而學生時間有限使得投入自組織的精力不足,無法很好地推動自組織的發展。
其次,由于缺乏發展目標和內部管理無序,導致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吸引力不足,造成組織吸引力的進一步下降,使得一些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幾近消亡其次,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正能量不足的情況,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成員組織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隨意性。且組織基于個人興趣和需求而成立的,在組織活動時更關注的是成員的想法。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很少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當中。在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時,難以對事件冷靜、全面的考慮和看待,難以獲取正面的結果,影響了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健康發展。
再次,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缺乏自身行為規范和外部規范的約束,組織易受不良信息的煽動,發展部順暢。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未制定管理和準入政策導致活動或言論不可控,導致一些虛假的信息流傳。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是存在和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容易被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忽視,要加強對高校青年自組織的教育和引導。
二、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管理引導的對策建議
(一) 樹立正確觀念,重視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引導管理工作
高度重視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管理和引導工作,將其納入學生工作開展的戰略規劃與日常管理的高度,給予人力、經費、管理等多方面支持,引導其向專業化、品牌化發展,搭建自組織建設課堂和大舞臺促進學生成長發展。特別是共青團組織,作為青年學生的主要陣地,對尚未登記注冊的自組織進行關心、幫扶和有效引導,不斷拓展黨團組織對大學生自組織的有效覆蓋,使大學生自組織納入團組織管理范圍; 加強對青年自組織發展的現狀與規律調研工作,對學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數量、規模、組織類型等進行調查統計,及時調整管理引導方案,針對不同類型自組織制定不同的幫扶或引導計劃,充分利用、有效發揮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在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和帶頭作用。
(二)依托骨干學生建立與培育網絡青年自組織
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是成員信息傳遞與交流的載體和平臺。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受到個體主觀好惡的影響容易出現信息傳播失真的現象,從而出現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引起自組織成員的盲從與盲動,由于網絡信息傳遞的快捷,不良信息可能帶來的巨大的負面影響因受到重視。高校網絡自組織中如果能夠有理性聲音與話語的存在,將減少非理性信息與情緒的傳播與影響,使網絡青年自組織的不可控性大大降低,使高校學生管理者能夠更好地把握網絡輿情。依托骨干學生尤其是在網絡中活躍、較受學生喜愛的、有一定號召力的學生主動建設網絡群落,使得骨干學生在其所參與的網絡自組織中發揮良好的作增強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可控性,通過發揮個別學生的“以點帶面”的重要方式是一種有效途徑。對骨干學生進行指導、委以重任而增強其責任感與使命感,使其協調溝通能力得以提升。保持暢通的信息渠道,主導與培育網絡自組織的良性發展。
(三)提高高校學生個體網絡素養
提高高校學生個體網絡素養是提高學生對待網絡態度與方式,提高大學生對各類網絡信息的解讀、批判和應用能力,增強大學生在復雜的網絡信息生態中的辨別力,批判力與免疫力,提高對網絡行為的自我管理能力,教育學生了解個人與網絡之間的關系和信息的多樣性。面對錯綜復雜的網絡世界,大學生應當隨時保持清晰的頭腦。另外,大學生還應該增強網絡倫理道德意識、網絡安全意識及網絡法律意識,以此增強分析辨別網絡信息的能力,科學客觀地選擇網絡上的信息內容,提高甄別信息的能力以及自控和自我調節能力,最大程度抵消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擾和侵蝕。
【參考文獻】
[1] 劉妍,陳偉. 引導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走向規范的對策[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0):20-23.
[2] 汪婧. 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興起及應對[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01):59-60.
[3] 于曉威. 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健康發展的對策分析[J]. 學理論,2014,(35):255-256.
作者簡介:林春(1981-),男,福建寧德人,集美大學誠毅學院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福建省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2016年度課題立項(課題批準號FJTW2016QYL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