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奇+張乃脆+汪蕾
(海南大學,海南 海口 570228)
摘 要: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其職業能力直接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成績。本文從制度建設培養、考核評價體系激勵、提高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著手,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對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優化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 高校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教師 綜合素質
一、優化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的重要途徑,如何將核心價值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義不容辭的任務。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一線工作者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傳播者,他們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決定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與效果,其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立德樹人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學校的崇高使命。教書育人是高校教師的根本任務,作為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校輔導員肩負的使命更特殊、更艱巨,如何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中增強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文化意識、創新意識、引領意識和品牌意識,與其職業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目前,全國高校部分輔導員職業能力不夠強、經驗不夠豐富、思想不夠穩定,輔導員職業能力更有提高的必要性。
二是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面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勢、新變化、新挑戰,要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硬仗,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通過強化隊伍建設提升整體教學水平,深入基層掌控學生的思想新動態,積極運用新興信息平臺開拓“思想陣地”,不斷強化完善思想政治教學,開啟思想政治教學新常態[1]。高校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課放在主體地位,制訂好制度培養方案,利用教學、科研、工作交流會等形式提高輔導員教學積極性,引導他們守好主陣地,充分運用新媒體、下課堂、實踐活動等從容應對新形勢,切實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是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當前,網絡信息發展迅速,大學生可從網絡上接觸各種文化和思潮,這對他們的知識結構和意識形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高校輔導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當前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轉型的好時機,充分運用新媒體,打好信息戰。要調整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寓思政教育于網絡、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與學生打成一片,讓他們接受相對來說乏味的理論課,教學效果也許更好。
二、當前一些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期以來是高校學生工作的主要抓手和重點工作,高校始終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領和基本遵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成長服務全過程。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和思想引領者,如何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他們的作用尤為重要。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穩步快速發展階段,高校部分輔導員在多重文化交融中受到一定的影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多元社會價值觀的沖擊,削弱思想政治青年教師的職業自信。當前社會網絡信息發展快速,民眾對外部世界了解的渠道和信息量拓寬,受此情況的影響,部分高校輔導員缺乏職業自信,無心工作,認為在社會上從事商業活動或其他行業的收入更高、更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產生職業倦怠和得過且過的思想。
二是高校考評體系不完善,某些輔導員缺乏育人意識和敬業意識。高校輔導員的育人意識和敬業意識除了需要自身主動塑造以外,還需要高校的引導和制定考評體系規范制度。目前,部分高校的輔導員考評體系不太完善,某些高校甚至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至于輔導員在職業生涯和日常工作中產生不被重視的感覺,不會主動增強育人意識和敬業意識。
三是注重自身學術利益,缺乏集體意識。在目前職稱晉升途經上,某些高校輔導員產生急功近利的傾向,在課題申報、論文撰寫等方面偏向于單打獨斗,獨立創作。這樣的形式固然很好,但合力完成、團隊協作可以提高科研質量,并且在團隊溝通的過程中,思維邏輯能力可以兼容并包,進一步提升。
四是注重往日教育模式,缺乏創新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的內容相對理論化,部分輔導員還在用照本宣科、念PPT的教學方法。老師缺乏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精神。要轉變思路,創新模式,讓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內容生動、豐富,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寓“心靈雞湯”于理論課中,讓思想政治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傳播給學生。
五是部分高校輔導員角色意識模糊,職業定位不準確。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少數青年教師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職業情感與職業道德淡化、服務意識不強,個別教師言行失范、不能為人師表。”[2]高校思想政治青年教師應為大學生的表率,必須政治可靠,理想信念堅定,言行如一,這樣才能發揮思想引領、道德示范作用。當前,某些高校輔導員政治信仰迷茫,職業自信有待增強,職業能力有待提高,身為思政教育一線教師角色定位不明確,不能很好地與學生融合在一起,上課照本宣科,下課轉身就走,服務和引導意識有待強化。
六是科研能力不強,缺乏自主提升意識。科研能力是高校輔導員職稱晉升的基本手段,是提升其專業素質和個人素養的重要抓手。目前,部分輔導員對科研不重視、不積極,只求上好課,完成日常工作,等到需要的時候才明白科研成果的重要性。
三、優化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路徑
2017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3]。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和主要實施者,其職業能力關系著思政工作的質量,針對目前存在的若干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
一是注重自身角色定位,增強自身角色意識。高校輔導員對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職業自信要有高度的認同意識,要意識到自己承擔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擔,同時必須明確自身職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從實際出發,找準定位,增強職業認同感。要明確知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藝術應該教出什么樣的學生及怎樣教。要根據社會發展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式,才能從容應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二是高校從制度層面著手,完善高校輔導員綜合評價考核體系。輔導員除自主提高素養以外,還要高校從制度層面著手,著力完善綜合評價考核體系,用制度激勵其提高綜合素質。高校應針對輔導員的特點和工作性質,從政治素養、教學業績、科研能力、課外實踐、創新能力、學生評價幾個方面制定綜合評價考核體系,將其考核結果與職稱評定和績效掛鉤,以激發其職業自信和工作熱情,提高其職業能力。
三是高校要完善輔導員培訓體系,創建學科交流平臺。高校輔導員日常事務較多,沒有過多的機會和時間交流、學習及培訓,高校要著力完善其培訓體系,無論是對外派出還是把國內外學科知名專家學者請回來,都要給輔導員提供機會和平臺多學習,多充電。同時,學校可創建學科內的交流平臺,可以是網絡信息平臺、研討會等多種形式,讓輔導員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對其教育教學思路是一種啟發。
四是高校輔導員要積極參加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創新能力。當前,網絡信息發展迅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這說明傳統思政教育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輔導員要與時俱進,積極參加各種教育教學時間活動,多利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緊跟時代步伐,根據時代要求,銳意創新,用既新穎又實用的教學形式切實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是高校輔導員要優化自身知識結構,提高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提高科研能力有助于提升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理論水平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高校輔導員必須沉下心做科研,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提高科研能力,這樣才能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同時知識儲備能力和教學水平相應提升。
參考文獻:
[1]凌云.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J].煙臺南山學院報,2015(4).
[2]吳漢玲.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與重構——基于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視角[J].時代教育,2016(7).
[3]肖昊宸.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上新水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12-12.
[4]王鳳環.普通高校青年教師綜合素質培養探究[J].亞太教育,2016(8).
[5]馬小紅.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4).
[6]費萍.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培養論析[J].教育評論,2015(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海南省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課題(編號:Hnsz2016-4)成果之一;2016年度海南省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課題(編號:Hnsz2016-15)成果之一;海南省高等學校2015年度馬克思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課題(Hnsz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