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
摘要:數學課程是初中學生必須學習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之中,老師應課前備好課,課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主動的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之中,有計劃的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達到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教學;教學方法;談論
一、轉變原來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原來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學生總感覺太枯燥、太單調、太抽象,提不起興趣,與現實生活離得太遠,體會不到數學的樂趣。而新課程改革后的數學與現實生活密切結合在一起,要求數學教師改變原來的“一言堂”,一個人說了算的現象,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體,把課堂交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學生在數學課上思維活躍。教師則采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得出結論。初中學生學習科目多,自尊心強,學習壓力大,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扮演好引導者、導游的角色,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只有這樣學生在數學課上才能學會自己獨立思考,放開思路,建立起自己的思維的意識。比如,在講某道例題:某班組織秋游,同學自愿參加,租車費240元由參加者平均分攤,后來參加秋游的人數比原定的人數增加了1/4,但租車費不變,這樣每位參加者就少交了3元,這次活動共有多少人參加?我讓學生先自己思考,然后讓學生小組討論,通過討論學生自己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法,建立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原來的初中數學課是教師先講例題,講完之后學生照著例題模仿做練習,學生的數學課就這樣在枯燥無味中度過了,導致許多學生不喜歡數學,厭倦數學課。新課程改革后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醒和給予學生充分的主體意識,建立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內汲取知識,汲取養料。良好的課堂氣氛能讓師生之間沒有隔閡,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老師是良師,更是益友。這就要求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上敢于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通過學生的大膽發言,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
三、在數學課上把學生動腦、動手、動嘴巧妙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課上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讓學生的大腦“動”起來。靈活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成生動、有趣,有較強吸引力的數學知識。在數學課上我適當地編設一些一題多解的題型,和學生一起探討這些題的解決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新教材安排的“想一想”教學環節,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大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數學課上教師也要讓學生的手“動”起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生只會照葫蘆畫瓢的模仿,不會自己動手實際操作。新改版的教材增添了 “做一做”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紙板、木棒、皮筋、鐵釘、鐵絲等材料制作一些簡單的幾何模型。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和立體思維能力,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能夠由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
在數學教學中還要讓學生的嘴動起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原來的數學課是老師講例題學生做練習,整節課只能聽到學生寫字的聲音,學生學的是“啞巴數學”。新課程改革后,要求教師可以給學生發揮自己個性的空間,學生在數學課上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指出教師教學中的不足。而且新改版的教材增添了“讀一讀”的內容,擴大了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又可以讓學生的嘴更加充分的“動”起來。
四、在數學課上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和參與競爭的能力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社會對新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所以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數學課上必須有意地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和參與競爭的意識。數學來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在數學課上教師適當的給學生講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識。比如,漁場主怎樣管理漁場既能獲得最高產量,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個企業的管理者設計怎樣營銷方案才能讓自己的產品快速得到市場認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等等。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這些適應社會的問題的講解可以讓學生盡早的擁有競爭意識,為將來走向社會做好鋪墊。
五、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現在的社會,由于每個學生大都受到家庭的寵愛,從小就養成自私、傲慢的性格。因此,在數學課上,教師想方設法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多安排一些學生互相配合才能解決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如在講圓柱的體積公式時,我課前讓20名學生用厚0.5厘米的紙板做半徑依次為0.5、1.0、1.5……9、9.5、10厘米的圓柱,讓學生列出各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并計算出結果。然后又讓40名學生用厚0.25厘米的紙板做半徑依次為0.25、0.5……9.5、9.75、10厘米的圓柱,讓學生再列出各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并計算出結果。在課堂上我把學生得出的結果依次匯總,得出常用的半徑對應體積列表。通過這些實際操作使學生認識到只有團結合作、齊心協力才能節約時間,到達成功的彼岸。
總之,新課程改革后的初中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激發自己的靈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每個學生都可以插上個性的翅膀,在數學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變得春光燦爛,精彩萬分。
參考文獻:
[1]潘存秀,《淺談初中數學理想課堂中有效教學》,《現代閱讀》,2011年5期
[2]邱文,《初中數學的數學思想方法》,《成才之路》,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