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不良資產在我國金融市場上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有效處置不良資產,從而最大限度保全資產和減少損失,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對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影響更大。論文從不良資產處置的一般理論出發, 對不良資產處置的環境與不良資產處置原則做了分析,并為金融機構提出了相應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求完善我國的金融不良資產處置。
關鍵詞:不良資產;不良資產處置;法律分析;完善建議
一、金融不良資產的概述
(一)金融不良資產的概念和特征
1.金融不良資產的概念
不良資產是指全部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不能如期收回的資產加預期收益的總和。而金融不良資產除了包含銀行不良資產外,還包括由證券業、保險業、信托業等其他非銀行機構形成的不良資產。
2.金融不良資產的特征
(1)金融不良資產一般具有低效益、低流動性,以及加速貶值的特性
與信貸資產的正常收益標準相比,不良貸款的預期現金效益嚴重降低。由于借款人的償付能力減弱,信貸資產的本息回收風險增大,信貸資產的轉讓或出售的困難增加,信貸資產的流動性降低。同時,借款人因經營、技術、管理、市場、宏觀環境等因素而無法按期償還貸款本息,債務人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陷入困境,且上述因素在短期內獲得調整和改善的可能性小。因此,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不斷下降,此類信貸資產的價值也呈加速貶損的狀態。
(2)金融不良資產過度積聚的危害性
金融機構可通過基本財務和風險管理方法對一定程度和范圍內的壞帳進行控制和處理,但當金融機構經營活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將過度積聚、并暴露大量的不良貸款。微觀上,惡化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發生流動性清償風險,甚或招致擠兌和倒閉。宏觀上,阻塞社會正常的資金循環,擾亂貨幣金融秩序,降低資源配置效率,威脅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甚或對宏觀經濟帶來沖擊。
(3)金融不良資產價值實現的條件性
金融不良資產是發生嚴重流動性困難的特殊資產,其反映了社會資源的低效或不當配置,但并非是完全意義上的無效資產。對于專業的不良資產管理和投資者等特定的資產受讓方來說,在一定的宏觀經濟條件下,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利用不良資產的合理價值,并挖掘和提升其價值來獲取一定的收益。此過程實現不良資產潛在的價值。
(二)金融不良資產形成的原因
1.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法律支持不夠
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法制建設不完善。
2.社會誠信度差
信用風險指的是在辦理貸款業務中,可能由于對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判斷不準、保證人故意違約、或者抵押物不足值等原因,導致借款人不能及時將貸款本金及利息歸還而成為逾期貸款,進而逾期貸款有可能因部分無法收回而形成呆帳給銀行帶來一定的損失。當企業沒有能力償還貸款時,通過直接宣布破產或者通過將好資產從經營狀況差的分公司轉移到經營狀況好的公司然后宣布經營狀況差的公司破產,以此來保住好資產逃避壞資產,進而將壞資產轉嫁給了銀行。
3.金融監管不力
首先,1998 年才開始實行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以前我們從沒有重視過對銀行資本充足率、資產流動性等風險性指標的考核;其次對貸款風險管理不規范,沒有一套科學的風險預警和監控機制;最后,執法不嚴,使銀行違規操作、帳外經營等行為時常發生,如果商業銀行把信貸資金大量投向房地產和高風險行業,那么勢必會造成大量資金無法回收。
二、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概念和原則
(一)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概念
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是指采用債務更新、拍賣、債轉股等各種市場化處理方法實現金融不良資產價值的回收。金融不良資產處置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債權類、實物類和股權類三種金融不良資產的價值損失。
(二)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原則
1.金融不良資產盡快處置的原則
處置不良資產的損失,不是處置行為造成的,而是不良資產本身原有的、潛在的,通過處置顯現出來。處置不良資產不及時、操作中的道德風險和市場風險,都有可能擴大不良資產原有的、潛在的損失。實踐中,不良資產最大的風險不是處置中的風險,而是不處置帶來的風險。因此,盡快處置是首要原則。
2.金融不良資產回收價值最大化的原則
金融企業既是經營貨幣的企業,又是負債經營的企業。因此,金融資產必須具有流動性、安全性。不良資產,簡單說是失去了流動性、安全性,已存在損失風險的資產。金融企業處置不良資產,就是要恢復資產的流動性、安全性。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處置成本,減少資產損失。金融企業資產經營周期循環以貨幣為始終,最終目標是現金回收最大化。
3.金融不良資產價值處置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最終目標決定,金融企業在處置不良資產過程必須堅決杜絕“黑箱操作”和“內幕交易”,處置的客戶必須是社會化、群體最大化,信息的披露必須全面、公開,程序的操作必須透明、嚴格,采取的手段必須公平、合理。
三、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完善建議
(一)重視不良資產處置工作
要提前處置和化解不良資產,防止新的不良資產產生,用多元化的資產處置方式處置不良資產。
(二)加強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各大金融機構的重要工作,要將資產風險控制在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加強內控建設,構建高效的風險管理體系,減少不良資產的發生。
(三)創新不良資產處置方式
不良資產的形成原因是復雜的,債轉股和不良資產證券化是處置方式的重出江湖,如何運用創新的處置方式,仍需研究探討。
總之,要創新不良資產處置手段,需要良好的金融環境和完善的金融資產處置市場。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需改善我國金融機構的經營環境,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和法律環境。結合國情,逐步試行推廣,通過立法賦予金融機構依靠市場處置不良資產的功能和能力,提供不良資產處置的政策保障、權力保障和處置便利,努力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政干預。創新不良資產處置手段,降低不良資產的處置成本,有效地盤活資產,降低銀行的經營成本,增強銀行的流動性和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財政部 銀監會關于印發《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的通知(財金〔2012〕6號).
[2]李瀟. 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的評估問題探索[D].安徽財經大學,2014.
作者簡介:高菲菲(1994—),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現為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2016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