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商管理學是研究討論盈利性組織及企業經營活動的管理過程相關理論的科學,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企業的需要。能夠適應企業的發展,并發揮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使企業實理進一步的發展,才是企業需要的人才,才能夠在企業中得到穩定的發展和前途。因此,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在就業能力指導下完成。這樣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企業的進步,才能在企業展現管理才能。
【關鍵詞】就業能力 工商管理 人才 培養
工商管理人才是適用于社會各個經營管理活動體系中的行為主體,面對當前較為嚴峻的就業壓力,培養有就業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增強工商管理人才的實踐操作性、邁向創業型人才培養方向勢在必行。傳統的管理類專業學生在就業方向上集中于市場營銷、人才資源、企業管理等,而從實用性方向考量,此類方向很容易出現崗位重疊,供大于求的現象,致使大量的待崗人員的出現。由此可見,提高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就業能力、市場競爭力至關重要。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傳統的專業設置及專業選擇模式下,工商管理專業是對于學生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曾經的畢業生的就業走向也指導著在校生專業的選擇。因此,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逐年增多。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能力型人才大量增多,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但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首先,工商管理專業辦學模式陳舊。主要表現在專業特色張顯不出來,畢業生沒有優勢。工商管理專業最初是借鑒了西方的專業設置模式,具有很強的西方管理模式的影子。而其設計特點并不能適應我國高速的經濟發展,培養的人才沒有特色,與當前的經濟發展出現脫軌現象。其次,職業技能方面缺乏與工作接軌的機制。我國的應試教育體制存在著其特有的局限性,學生一味地上課、寫筆記、考試、拿證,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學生畢業后不適應企業的高效發展模式的情況屢見鮮。現階段出來了企業無人可用、畢業生無業可求的尷尬局面。再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專業課程設置情況關系到教學水平、教學效率的完成情況,好的課程設計能夠使教學順利進行[1]。
二、強化就業能力的指導作用培養人才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近年來各大中型企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尤其“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模式提出后,“一帶一路”經濟延線更是發展勢頭猛烈。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有力源泉,需要在培養階段就開始適應企業的運作模式。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創新式的人才培養:
(一)培養目標的設定應貼近市場
對于人才的市場需求可以決定人才的培養方式,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也不例外。市場需要管理型人才,就應在管理才能方面加大培養力度,進行相關課程的設置。對于各大高校來說,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根據現有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明確的劃分。有管理才能、組織能力的學生應多涉獵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及相關專業的學習[2]。走上工作崗位后,可以將手上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條。而對于技術型人才,則應因材施教,學習與技術相關的專業。針對不同類別的人才首先做出準確的定位。然后再體現個性化培養,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有其獨有的競爭能力。競爭能力的提高要從了解和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開始,繼進有意識地進行行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走向工作崗位時,可以快速適應管理環境,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實踐才能獲真知
增加實踐內容是教學方法的改進,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踐的內容,是提升該專業就業能力的有效路徑。首先,要加強相關案例的教學。案例是專業知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實際應用,專業知識可以從復雜的問題中找到突破口,進而解決問題。通過案例進行教學無疑是對學生思維的有效拓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意識到該項學習的重要性,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很容易找到解決的途徑,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效果。其次,開展情景模擬教學。情景模擬,顧名思義,就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將管理層面實際操作方面的內容填加到教學中去,設定管理情境,給學生分派角色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3]。情景模擬有利于學生設身處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思維方式上有所創新。與此同時,管理能力強的學生在這一學習階段,就可以看到其鋒芒,學校和教師應給予這樣的學生更高層次內容學習的機會,相信會培養出極具管理能力的人才。
(三)通過職場訓練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職場訓練很好理解,旨在培養學生進入職場后的適應能力。但在職場能力訓練的過程中切忌訓練過程過于簡單,使學生感受不到職場壓力的存在,而忽視訓練內容的重要性。實際操作中,學校和教師應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將學生分期分批地分配到大型企業實習,做與專業相通的工作,同時與企業正式職工同等要求。通過日常工作來熟悉職場環境,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在團隊中開展經營管理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協作能力、溝通能力[4]。教師可以利用學生不服輸的勁頭,與企業正規團隊同時接受項目任務,到一定階段后,看雙方的進展程度,判定學生管理潛力。到達期限后無論結果如何,都制作成PPT展示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團隊需要其他部門給予的合作應與企業團隊保持一致,從而實現競爭的公正性。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推行過程較為復雜,但對于學生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均會產生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方向。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該目標和方向進行準確的把握,對專業特色進行準確的定位,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我們應從核心能力、業務能力、發展能力等方面構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并從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專業課程、實踐課程的設置,避免出現高分低能、不適應企業發展、就業能力低下的情況。作為教育工作者,就在就業能力指導下,進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致力于高端人才的培養,為國家的發展、企業的進步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宋安玲,王小青.基于就業能力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4(4):18-19.
[2]王小清,楊健全.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綜合模擬實踐教學的構想[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4):56-57.
[3]陳又星.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建設研究[J].科技信息,2010,15(34):88-89.
[4]張琳.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7(32):36-38.
作者簡介:陸言(1994-),壯族,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