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秧秧


摘要:營改增全面實行,成為我國稅改完善重要步驟,對經濟發展意義深遠,作為我國支柱產業之一,建筑企業現狀是大而不強,稅改后增值稅制下,對于建筑企業供應鏈及發票管理較為細化,而這對于多年來一直較為粗放管理,并且實行營業稅制的建筑企業來說,行業企業整體管理與增值稅制不相適應,本文通過全面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進行分析,針對問題提出應對措施,促進建筑企業可以抓住契機,面對挑戰,不斷進行管理轉型升級,使其可以在競爭中獲得優勢。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影響及應對
中圖分類號:F426.92;F812.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一、建筑企業營改增概述
2016年5月1日我國營改增在各行業、各地區全面鋪開,至此建筑企業納入到營改增范圍,國家稅務總局在建筑業增值稅暫行辦法中,明確了執行問題,明確了稅制要素:納稅人、征收范圍(工程服務、安裝服務、修繕服務、裝飾服務、其他建筑服務)、稅率和征收率(一般納稅人適用稅率為11%,小規模納稅人及一般納稅人簡易計稅征收率為3%)、計稅方法(一般計稅和簡易計稅方法)、銷售額確定(價外費用)、增值稅進項額抵扣制度等內容。
二、全面營改增對建筑企業影響
(一)沖擊建筑企業經營方式
從建筑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來看,建筑企業大多以資質投標,并且將其分配給子公司進行項目施工,而這種經營方式,使建筑企業經營、核算及發票主體不一致,最終對建筑企業的進項稅抵扣鏈產生影響,可能造成部分進項稅款不能抵扣的局面,同時,建筑企業全額轉包情況較為普遍,發包人不能得到進項稅發票,造成稅負增加部分,超過了其抽取的管理費用,從而造成利潤縮水,虧損出現。
(二)對核算內容產生影響
原有營業稅制下,建筑企業以總價款做為收入,購入成本全部計算原材料成本,稅額是價內稅,包括在價款中,而營改增以后,建筑企業對于采購的材料核算方式與之前不同,被采購的材料進項稅款可以抵扣,進項稅額應該從采購材料成本中扣除,在進行核算時,將其計入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款中),建筑企業的收入在營改增以后,變為價外稅,其價款中不包括的增值稅,在進行收入確認時,將銷項稅款扣除后確認收入,另外,營改增以后后,建筑企業的固定資產、租賃設備用于施工的進項稅也應該予以扣除,與采購原材料的核算相同,其進項稅額當期抵扣有余額部分,可以在以后期間進行扣除。盡管從核算方式來看,變化并不是很大,但是實際上,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核算過程產生了一定影響,如:原材料成本,在營改增前后,受進項稅額抵扣的影響,造成會計科目金額發生了變化。
營改增前后,材料成本與工程合同成本發生了變化,成本差異必然會對當期利潤產生影響,而成本金額的下降,直接造成建筑企業利潤上升,另一方面也需要對營改增前后的收入核算影響分析,才可以分析營改增前后,對于建筑企業總體影響。
從數據可以看出,營改增以后建筑企業的收入,扣除銷項稅額以后,導致營改增前后收入減少。由于原材料、固定資產等進項稅額,在營改增以后,需要從原價中扣除,從而導致建筑企業資產總額下降,此時,在負債不變的情況下,建筑企業資產負債率會上升,而上升的幅度與存貨、固定資上占資產總額大小相關。
三、建筑企業全面實行營改增應對措施
(一)構建建筑企業共享中心
全面實行營改增以后,將建筑企業作為納稅主體匯總申報,特別是大規模、主要以資質共享的建筑企業,應該在管理中,體現分級統籌管理增值稅,建筑企業的經營特點是多級管理,而多級管理存在權利與義務關系,基于承包人管理,應該對企業的進項與銷項稅額充分考慮,對每個項目實際稅負進行清楚核算,充分考慮單項目稅負,根據自身多級管理,建立增值稅稅負核算,進行同級統籌、稅負核算,核算不同利益主體實際稅負,清理內部稅負關系,有效發揮建筑企業增值稅統籌增值收益,實現建筑企業,總承包資金流出、收益等相應管理最優化。
(二)建筑企業應該做好戰略性調整
營改增后建筑企業應該對原的管理制度、架構及戰略進行調整,建筑項目以合作方式進行。營改增后,建筑企業應及時轉變經營觀念,對企業自身的經營結構進行調整,控制項目規模,對項目合同、資金、成本、稅務等方面進行規范性管理,以減少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經營、涉稅風險。在增值稅體制下,建筑企業應從規模向質量效益轉變,吸收、兼并、收購優秀合作方,成為自身合法分支機構,實現統一、自營管理。建筑企業還應該與下游企業建立合作協議,稅負由合作方自行承擔。健全建筑企業賬務核算,并且對合作項目成本進行規范性管理,積極與一般納稅人合作,取得足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建筑企業還應該創新管理思路,實行專業化外包。規范賬務管理工作,注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專業技能培養。做好管理制度調整,規范業務操作,避免不當管理引起稅負增加,面對經濟形勢變化,管理者應該充分聽取專業建議,做好經營決策,加強對材料成本管理,保證賬務處理正確,采取積極稅務籌劃措施,以減少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產生的影響。
四、結語
自2016年5月,我國營改增全面實施以后,根本地解決了建筑企業的重復征稅問題,促使了建筑企業運營管理規范化,但與此同時,也對建筑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建筑企業如何應對這種新環境、新政策的沖擊,企業應該不斷進行相關理念的學習,并將其合理應用在稅改后的企業管理中,對企業的戰略進行調整,以消除稅改對行業企業帶來的影響,以此為契機,將建筑企業粗放經營轉變成為集約經營,即實現了轉型升級,同時也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使建筑企業未來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劉建徽,周志波.營改增的政策演進、現實困境及政策建議[J].經濟體制改革,2016(2).
[2]王甲國.建筑業應對“營改增”之策略[J].稅務研究,2016(1).
[3]付書博.淺談“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及相關建議[J].商業會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