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漢文化為主的現代文化、主流文化既要做到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要以此為標桿,剔除傳統文化中落后、愚昧、保守的意識,使其成為促進和諧與發展的助力。本文通過探討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內涵,分析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轉型的必要性,對目前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漢文化的整合做了整理。
關鍵詞: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轉型,漢文化,整合
一、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內涵
新疆作為多民族聚集區,共有47個民族,其中世居民族包括漢族及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滿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土克曼族、達斡爾族13個少數民族。
新疆各少數民族存在不同的宗教信仰、節日風俗、民族禮節等,但各民族長期生活在同一地域,在衣食住行、生活觀念方面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存在統一性,共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新疆傳統文化,主要體現在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方面。
制度文化方面,經相關調查問卷數據顯示 ,新疆各少數民族熱愛祖國、熱愛黨,高度認同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物質文化方面,主要體現在服飾、飲食、民居、語言等方面。服飾方面,新疆各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大同小異,風格類似,細節區分,如維吾爾族與哈薩克族女性著裝皆為彩色綢裙,頭戴艷麗或潔白的絲巾,喜愛耳環、手鐲、項鏈、戒指等小飾物。鑒于共同的宗教信仰,新疆部分少數民族在飲食、民居、語言方面類似——飲食上以面食為主,其次是肉類和水果,形成了獨特的伊斯蘭飲食文化。民居上呈現阿拉伯風格,房屋為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同時注重建筑裝飾的色彩性。語言上采用統一禮貌用語與輩分稱呼,表達對人的尊重之意。
精神文化方面,新疆各少數民族以崇尚和諧、樂觀向上為民族精神。“維吾爾”意為“凝結、團結、聯合”,足以體現維吾爾族人民崇尚和諧的思想。新疆各少數民族所信仰的宗教如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教義也對各民族人民的道德規范提出了要求。同時新疆人民能歌善舞體現了豁達、開朗、樂觀向上的民族性格,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仍然勇敢的面對大自然,用音樂與歌舞表達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除此之外,新疆少數民族對內強調群體意識與民族尊嚴意識,對外熱情好客,講究禮儀。
總之,新疆各少數民族文化在交匯中求同存異,其獨特的文化風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崇尚和諧、樂觀向上的民族精神與中華民族文化一脈相承;其講究禮儀、熱情好客的精神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轉型的必要性
歷史上,中原漢族政權與新疆少數民族文化互動頻繁,以絲綢之路為紐帶,以物質文化交流為媒介,最終實現精神文化交流,強化了新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文化認同與融合,密切了民族關系,促進新疆經濟文化的發展,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以史為鑒,在國際國內變幻莫測的政治時局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要堅持在黨帶領下進一步加強的全國各族的交流——經濟交流、文化交流,實現共同發展。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碰撞,我們要繼承發揚傳統民族文化的精髓,剔除拋棄傳統民族文化落后、愚昧、保守的因素,以正確的思想統領各民族發展,以現代主流文化引領傳統民族文化。
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受到特殊的地理環境、生產力水平、宗教信仰和部分傳統習俗等因素的制約,導致自身發展程度低,素質技能不高,使得新疆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滯后于主流文化。因此,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面臨轉型,也必須轉型,剔除傳統民族文化中不利于發展的因素、不利于團結的因素如保守意識、群體意識、過于封閉的宗教意識。
三、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漢文化的整合
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漢文化的整合是相互的——漢文化改變了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同時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也影響著漢文化,豐富了現代文化。
漢文化對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服飾著裝與生活方式方面。
服飾著裝方面,新疆少數民族傳統的長筒皮靴與小花帽逐漸淡出日常生活,年輕姑娘趨向有鮮明時代氣息的著裝,同時保留著民族傳統的喜愛偏好,更傾向于色彩多變、帶有花紋圖案的服飾。
生活方式方面,高樓大廈逐漸取代傳統民居,電器與技術解決了氣候帶來的不便。電視、廣播、網絡為新疆人民打開了了解世界的大門。同時交通現代工具也走向千家萬戶,通過建設,逐步形成了以公路為基礎,鐵路為骨干,包括航空、輸氣管道的重要運輸方式。
新疆地區少數民族文化對漢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藝術文化與飲食文化方面。
新疆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如十二木卡姆,不但被列為世界級、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樂器、旋律、舞蹈等因素也成為當代音樂創作的源泉,促進藝術文化發展。
新疆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清真餐廳與新疆水果聞名于世。手抓飯、烤馕、羊肉串、清燉羊肉、炒面等美食已然代表了“新疆風味”,留香于全國各地。
除此之外,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漢文化整合還體現在意識形態方面,近年來,黨中央針對新疆一系列問題,加強管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科學思想與主流文化武裝,解決思想問題,從而消除不穩定因素。
結語
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轉型意味著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中積極因素,包括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剔除傳統文化中落后、消極、不利于發展的因素,但要注意民族文化生存環境、傳統文化觀念和價值觀的保護,尊重民族文化,才能實現“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賀萍,《新疆少數民族文化變遷現狀的實證分析》[J],《實事求是》,2006.06
[2] 彭清,《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統一性與差異性》[J],《兵團黨校學報》,2012.05
[3] 高桂云,熊威,《近十年來新疆意識形態安全研究綜述》[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
[4] 魏琪,《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及其保護與發展》[J],《實事求是》,2006.03
[5] 趙江民,《歷史上新疆少數民族與漢族文化互動探討》[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1
[6] 陳玲,《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基于新疆地域文化的分析》[J],《人民論壇》,2014.34
[7] 閆煒煒,《新疆少數民族文化現代化轉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疆社科論壇》,2011.06
[8] 木拉提·黑尼亞提,《啟蒙精神與新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轉型》[J],《新疆社會科學》,2011.04
作者簡介:李玲 女 (1985年-) 籍貫四川 本科學歷 政治理論,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