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08年全球發生金融危機之后,內憂外患,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增速換擋,本文就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現有的幾種較為成熟的模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文中穿插了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金融的對比,說明互聯網金融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方面具有傳統金融沒有的優勢;同時也提出了一些當下互聯網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所遇問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小企業;融資模式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一、概述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到目前為止并沒有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定義,當前學術界主流看法認為就是在這一模式下,支付快捷方便,市場信息較為對稱,資金供求的兩方不通過第三方即可進行交易,不經過傳統的金融中介行業,可以做到甚至超越和現在融資模式一樣的金融資產配置效率,且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較大的削減了雙方交易的成本。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1.成本低。在利用互聯網金融進行交易的條件下,資金供需兩方可利用互聯網平臺完成信息真假甄別、條件匹配、定價以及進行交易等環節,不需要傳統中介參與、沒有相應的交易成本、不存在壟斷利潤的問題。2.效率高。互聯網金融工作的進行主要是由計算機來完成,具有操作流程標準化的特點,客戶不存在和傳統金融機構一樣排隊等待的問題,工作處理的速度有比以前快,消費者的體驗感覺更好。3.覆蓋廣。這些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既額度小且每家具體情況都不一樣,在傳統金融體系中根本不被考慮,但是就是因為這樣,在服務中小企業客戶方面互聯網金融有著天然的優勢,可以百分之百的去覆蓋到這一塊傳統金融無法覆蓋的區域。4.風險大。首先是信用風險。到目前為止,我國都還沒有大規模的推進信用體系的建設工作,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也還沒有正式出臺施行,互聯網金融的違約成本很低,發生了較多的詐騙貸款、攜款潛逃等風險。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傳統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
全國中小企業協會在2015年4月做了一份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制約企業發展的因素中,融資困難占比23.5%,僅次于宏觀經濟不景氣。而融資的方式主要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的占比分別為46%與54%。內源融資主要來源是企業自身經營所得或企業主再次投入;而外源融資的主要構成為銀行貸款32.2%,民間借貸32.3%,互聯網金融12.9%,小額貸款公司12.9%,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8.1%,典當融資1.6%,從中我們分析一下主要的兩個來源。
1.民間借貸。民間借貸相對于利息要求極大的制約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民間借貸一般都是沒有抵押物的信用貸款,在匹配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方面比銀行更有優勢。民間借貸因為較高的風險系數,而投資永遠都是高風險高收益,所以民間借貸一定是高利率,但中小企業普遍面臨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較高的利息壓力肯定會限制其融資能力,減弱其融資意愿。2.銀行貸款。一般來說,中小企業的財會制度不夠完善,財務報表中往往存在不準確、不真實、不完整的情況,切信用體系未建立健全,中小與銀行之間的業務往來也比較少,銀行無法為其建立長期信用檔案。信貸市場上的信息不透明、不對稱導致銀行不愿意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當前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主要是依賴企業進行內源性融資,少部分選擇間接融資,卻面臨了間接融資體系不完備的問題,直接融資并不是常用的占比高的融資模式。
1.我國的中小企業主要依賴內源融資。因為向外部的融資往往需要完善的財務數據來證明企業的還款能力,同事要求企業有完備的會計制度,在此環境下更多的的中小企業選擇了使用自己經營所得的利潤滾存作為融資的渠道。2.間接融資體系不健全的問題。我國的企業間接融資主要有向銀行貸款、以及融資租賃和利用票據向銀行或者商業機構進行貼現等一些方法,企業向銀行借貸,銀行在對中小企業放款上都是非常小心,存在許許多多的門檻和限制條件,能夠從銀行拿到貸款的中小企業只占10%左右,還有一些農業銀行和城商行因為服務范圍有限、項目不多,同樣制約中小企業的融資。3.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的難度相對來說最大。我國的直接融資方式主要包括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集合出資等。因為債券的發行條件和審核要求都是針對較大成規模的企業而制定的,且債券的發行規模也有數量上的規定,中小企業的發債融資這條路受到了嚴格的管控。
三、互聯網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信用體系不健全
企業對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企業信息比較分散,難以采集錄入,銀行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積極性不高。
(二)互聯網金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不夠
在這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無法與傳統的金融企業相比,可能會因此而造成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壞賬率達到利潤無法覆蓋的程度,所以互聯網金融企業對風險控制的把控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四、建議與對策
(一)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
由政府有關部門設立征信標準,促使各地區的征信系統與全國征信系統可以資源共享,無縫對接。加快建立一套全國性的中小企業信用獎懲機制,按照實際工作中得出的企業信用等級的高低,信用良好的企業可以慢慢的增加其可融資的額度,并且放寬一些融資的條件等。針對信用不好的企業就要設置黑名單,將這些不守信用的企業在各種媒體中曝光,加強社會媒體對其的監督,并且再也不能從金融機構融到資,使企業失信成本太高而不高失信違約。
(二)互聯網金融企業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現階段我國的中小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存在的特征主要是營收規模較小。企業經營不規范以及信息不透明等問題,這幾個問題的存在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風險控制的考驗是相當嚴峻的。所以說,互聯網金融平臺在實際工作的風險控制當中,不僅僅要運用好傳統的金融行業風控手段之外,而且還要積極的學習運用先進的互聯網科技手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內控管理相關的制度體系。
(三)政府有關部門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立法和監管
互聯網金融作為近幾年才興起的一種全新的金融模式,我們國家現有的金融監管方面的立法并沒有跟上它的發展速度,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套完整的互聯網監管的法律以體系的形式出來。但是目前這個行業又面臨了非常多的監管風險以及法律風險。
五、結語
本文對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作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國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建設的工作,使以后利用信用體系可以能了解到企業準確的相關基本經營信息和融資情況,為信貸的決策提供很好的決策依據和信息保障。金融機構也可以直接利用系統查詢相關的信息,省去了傳統金融中的貸款調查等環節,持續調整整體信貸結構,優化貸款方向,助力我國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邢樂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與出路[J].濟南大學學報,2013,2:2-3.
[2]鄭聯盛.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4,5:23-25.
作者簡介:敖文雅(1996-),女,回族,河北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本科生在讀,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