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翌皓
[摘要]剛踏入大學校園的藝術設計專業的大一新生對大學的教學模式、育人理念、生活環境等都會有一段不適應時期,由于各種原因總會出現各類問題,輕者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重者會對身心造成傷害。因此,在入學初期能否讓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對學生的整個大學學習生活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需要學校、老師、學生等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也能讓學生一生受益匪淺。
[關鍵詞]藝術設計;大一新生;自主學習;習慣;養成
藝術設計專業成為高中生考大學的熱門選擇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全國各大院校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陸續開設了藝術專業或設計專業,使得報考人數逐年增加,藝術設計前景“一片繁榮”。但是,當學生入學之后,卻發現“希望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面對完全陌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環境時,會表現出對前景的迷茫和擔憂,甚至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從而影響到自身的學習發展。大一新生入學后最難適應的應屬大學的教授方式,學生在大學階段主要需要調整的也是學習的方法,急切需要養成的是學習的習慣。《學記》“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精辟概括了“善學”的重要性。“善學”既是會學習,從中學階段的“學會”到大學階段的“會學”的轉變,其本質就是學生會不會自主學習,因此對大一新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盡快讓新生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對其整個大學階段及以后的職業生涯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然而,新生入學后的學習狀態卻普遍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動力不足
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唯一目標就是考大學,考上后就好像突然沒了方向,不知何去何從。由于藝術專業的錄取是文化和專業分數的結合,所以相當一部分學生為了考進大學,會臨時抱佛腳突擊練習專業,根據學校的錄取情況選擇就讀的專業,真正進入大學后才發現所選的專業并不是感興趣的,從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也有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沒有了升學壓力,沒有了滿滿的作業,沒有了老師的緊逼,沒有了家長的督促,突然多出來的自由時間不知道要如何利用,漸漸養成了玩游戲、睡懶覺等習慣。
(二)缺乏自律意識,自控力弱
多年來養成的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被動學習習慣,使得學生一入學就有一種“小鳥自由了”的感覺,以前不能玩的游戲可以盡情玩了,以前不能看的電視劇可以盡情看了,甚至一直被禁錮的心此時也蠢蠢欲動,談戀愛不再畏畏縮縮。另外,考證、兼職、聚會等各種活動充斥著新生,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在學習上。老師上完課就走,輔導員不可能每天盯著,家長管不著,同學又各有各的精彩,自己不好好學也沒什么影響。缺乏自我反思的習慣,缺乏對自我的有效約束。
(三)無法適應上課節奏,學習主動性差
大一新生在入學后面對陌生的學習環境會感到茫然,原有的方法已經不太適應當前的學習狀態,大學的教學方式比較靈活,特別是藝術設計類的課程,純理論的大課相對不多,單獨輔導或操作練習的課程較多,且因老師的上課方式差異較大,學生很難在短期內適應此種教學方法。大學階段自主學習占主要地位,可是多年養成的依賴老師的習慣讓他們無法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合理的安排,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從而形成得過且過、敷衍了事的學習態度。
以上挪列的主要問題不僅影響學生自身的學習發展,甚至還會影響到學校的學風和教學質量。引導大一新生適應大學教學模式,轉變學習觀念,養成自主學習習慣迫在眉睫。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是由外部支配到內部控制,并不斷鞏固調整的過程。一旦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就不需要更多的外在意志力來調控,也能取得學習上的收獲。如何養成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從“要我學習”過渡到“我要學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
(一)制定學習計劃,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習慣養成的初始階段,往往需要外在力量的干預,學校與老師在新生學習習慣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新生入學不久就幫助他們制定月期或學期學習計劃,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有學習目標。但制定的學習計劃和目標不能好高騖遠,以防那些急于求成的學生因完不成任務而產生失落感,打擊信心,從而產生放棄的念頭。同時,計劃和目標也不能制定得太過低拙,太容易完成的計劃會使學生失去完成它的動力。而且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最佳的學習狀態來合理安排自主學習的時間。所以合理的學習計劃可以幫助大一新生盡快度過迷茫期,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在課程以外,在規定時段內要求學生完成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練習作業或參展參賽,最好是能和專業課程內容相輔相成,讓學生認識到課外他們能做些什么、看些什么會對學習有幫助,對自身修養有提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二)監控學習過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的教學模式往往只講授重點和難點,藝術設計類專業更強調“熟能生巧”,所以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需要學生課后花更多的時間去消化掌握。面對內容多、速度快、課時少、課后需要大量練習的學習模式,需要一套完整的學習監控體系。根據之前的學習計劃來監控大一時間段內的學習進度,及時跟進或調整教學內容,評價學習成果,反饋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實行獎勵與評比機制,對于學習成效明顯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未能完成學習計劃或者態度明顯不認真的學生給予諸如加大練習量的懲戒措施。在班級或本專業范圍內進行公開評比或優秀成果展示,讓學生看清自己的優勢或差距,激發他們向好爭優的斗志,發揮教與評的作用。督促學生長期堅持實施學習計劃,有制約力的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改變學生認知,形成自主學習習慣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協助制定學習計劃和監控學習過程無非是要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當一段時間的外力介入后,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會明顯提高的,當學生發現自己有進步后,主觀上也會逐漸認同并接受這一學習模式,更加主動實施學習計劃。而“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生活,學生對大學的教學方式、對專業、對自己都有了較全面的認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此時可以引導學生制定一個自主度更高、操控性更強的學習計劃來幫助他們達到目標。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大學學業生涯規劃,內容不僅涵蓋專業和文化學習,更應包括修養、社交、興趣愛好、其他技能提高,以及本專業發展前景和將來的就業創業定位等內容,更明確學習的目標,合理有效安排時間,化外在監管力為內在需求,主動實施學習計劃,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營造學習氛圍,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俗話說:“環境可以陶冶人,也可以造就人”,環境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思維和行為,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新生的感染力是很大的。學校通過開放畫室、圖書館、美術館、網絡中心等公共設施;開展師生交流、參展采風、學術活動、專業社團、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營造藝術氣息濃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身在其中”,“身不由己”融入進去。在對新生的影響力方面,有一股來自同輩的力量不容小覷。很多新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通過BBs、QQ群等途徑與師兄師姐暢快地交談,入學后更是以學長們的思維舉止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從老生中挑選工作能力強、成績優異、充滿正能量的優秀學生作為朋輩導師,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老生的親身經歷、學習方法、學習心得往往更有說服力,更能被新生接受,他們的學習習慣也會被新生們爭相模仿,從而鞏固剛剛養成的自主學習習慣。
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培養的。藝術設計類的學生只有養成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主動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打好扎實的基本功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才會變得輕松,為日后的專業學習創作做好能力和素養的儲備。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有各方面的配合和持之以恒的信心及決心。強化自主學習意識,內化為學生本能的行為習慣,不僅有益于學生大學期間的學習,還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天賦和才能,對他們的一生都至關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