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樹梅
【摘要】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流通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性強。新媒體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創新了高校校園建設的內容,另一方面也給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使大學生普遍地出現心理問題、交流障礙等。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本文將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進行探究,希望對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 校園文化建設 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31-02
高校校園文化作為高校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行為規范準則的指導方針,是高校各方面素養的體現,對師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起著巨大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內容和新形式。
一、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文化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信息傳播快、亂、雜,這是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高校是各種思想意識交流的場所,各種思想意識形態通過網絡傳到校園當中,發生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而西方文化在中國并不適應,這使得文化產生了反作用,破壞了校園文化。大量色情、淫穢、血腥、暴力的信息充斥著校園,而學生的自我選擇力弱,是非判斷能力差,各種不良的信息對他們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這給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文化建設的路徑
1.結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
新媒體具有傳統媒體不具有的超時空性,傳統媒體具有新媒體所不具有的穩定性和易管理性。因此,只有結合二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具體來說,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主動利用新媒體的同時,還需要繼承和發揚沿襲下來的好的教育方式和建設方法,以實現最優目標。
一方面,傳統媒體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發展觀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具有強大的作用,因為其具有公信力強、認可度高的特點。另一方面,新媒體對于校園文化建設內容的傳播有著巨大的作用,因為其具有傳播性好,互動性強,受眾面廣的特點。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當摒棄對于新媒體的偏見,主動利用新媒體,并結合傳統媒體的優勢,從而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2.加強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培養
新媒體席卷社會,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僅僅掌握思想政治的相關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科學技術、現代交流手段,來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實施教育工作。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觀念要做到與時俱進,符合時代主流思想,與現代思想很好地接軌,不能墨守成規,固步自封,把腐朽、古板的思想傳授給學生。現代科技的發展,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知識傳授方式,此時,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時機,深化改革,很好地利用這些方式來實現文化建設。
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創建相關的網站,上傳主流文化的宣傳視頻,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瀏覽網站并且觀看視頻。這樣在潛移默化下,學生將會慢慢接受這些先進文化,從而達到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
3.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數字化教學
新媒體環境下,數字化資源和設備多,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利用數字化方式,吸收網絡資源。高校要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數字化的圖像、視頻、音頻等作為教育的資源,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文化建設要結合線上和線下,使校園信息網絡資源得到高效的開發與利用。
例如,利用網絡論壇來進行專題討論和開展相關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在校園網站建設中宣傳學校勵志人物;開通校園和學院微博,宣傳和弘揚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能量等等,都可以成為文化建設的有效辦法。
高校校園文化作為高校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行為規范準則的指導方針,且高校的新媒體傳播技術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支撐,高校作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場所,依托新媒體來實現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建設先進的大學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當了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相關問題和現實情況,來探索出能夠很好地建設校園文化的路徑,從而讓校園文化真正的有利于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其更好地成長與發展,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
參考文獻:
[1]許倩曄.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新聞研究導刊,2016,(05):81+4.
[2]陶衛.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路徑研究[J].企業導報,2014,(19):136+138.
[3]張喆.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特點及其建設路徑選擇[J].經營與管理,2014,(0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