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璐
【摘要】課本劇是以本中的文章為基礎創作出的劇本,供給學生表演。創演課本劇,可以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提高,還能培養學生的活動能力。本次筆者以蘇教版五上《自相矛盾》這一課為起點,開啟了班級的課本劇創演之旅。
【關鍵詞】課本劇;創演;自相矛盾
課本劇是一種舞臺的故事表現形式,劇本是由課本中的敘事性的詩或文改編而成的。要想讓學生能夠自己創編課本劇,首先要了解劇本的形式。蘇教版的教材中,從中年段到高年段,已經為學生創編課本劇埋下了伏筆。在蘇教版三上有《三袋麥子》這篇課文,雖沒有明顯的劇本結構,但是學生可以通過基本的角色扮演來表演整個課文;在蘇教版四上的《九色鹿》,學生也可以通過大段的人物對話來感受人物。但這些都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劇本。在蘇教版四下的《公儀休拒收禮物》這篇課文中,已經出現了劇本的形式,是學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接觸劇本。從這時開始學生的課本劇編創之旅就應該算開啟。但是大部分教師卻未能很好地運用劇本這一資源。課本劇集表演與語言在一起,符合語文學科的學習規律,又滿足小學生好動及愛演的天性。如果能將課本劇運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改變傳統教學的枯燥乏味、機械灌輸的模式,為語文教學注入生命,帶來新鮮的空氣,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與參與熱情。讓學生在合作的氛圍與愉快的心情下理解文本、內化語言,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
現在,我就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中的《自相矛盾》一課為例,來展示我的課本劇創演教學。
一、別樣的預習
眾所周知,預習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無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庇纱丝梢姡A習十分重要。但是,我們平時又會怎么要求學生預習呢?把生字會讀會寫,課文流利朗讀,了解段落大意,知道課文主要內容。傳統意義上的預習只能做到這一步,而且預習的效果很難檢測。
在學習《自相矛盾》這則成語故事前,我也要求了學生預習,但是這個要求有一點不同,我沒有強調字詞,沒有強調主要內容,我要學生在家根據課文內容自己制作道具,自己表演。
學生要制作道具,勢必要讀課文知道要制作什么,達到了“讀”的要求;要制作矛和盾,勢必要知道長什么樣,要通過看書上的圖或去網絡尋找相關信息,達到了“了解背景”的要求;要會演出來,勢必要多讀多看幾遍課文,基本達到復述的程度,達到了“了解課文”的要求。其實這些已經完全超過了傳統預習的要求。
我是要求學生家長配合學生,將學生表演的視頻發送給我的。從發送過來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學生最基本的復述課文內容,加上簡單的肢體動作配合表演已經不成問題。我認為這就已經達到了我的預習要求。
二、回憶劇本要求
因為學習《公儀休拒收禮物》這篇課文是在四年級下學期,到五上的時候,學生可能已經遺忘了,因此,為了讓后面的課本劇創編能夠更好地開展下去,我在課堂上花一些時間幫助學生回憶一下劇本的要求。我出示《公儀休拒收禮物》的課文片段,幫助學生回憶劇本的要求:戲劇包括戲劇動作和戲劇語言;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舞臺說明是寫在劇本每一幕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的說明性文字,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及人物表情、動作、上下場等。
三、創編課本劇
在學生充分地了解了課本劇的要求后,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來創編《自相矛盾》的課本劇。
剛開始時,學生的創編可能比較單調,只會按照課文中的幾個文字或自己之前演的那些內容來寫,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指導。我是結合之前班級共同欣賞的《水滸傳》電視劇中的第一集《高俅發跡》中的部分市井的片段,讓學生結合這樣的場景來進行課本劇描寫。當然也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如自己逛集市時的感受來創作課本劇。在學生創編時,還要多提醒他們用上描寫人物表情動作等的提示性用語。
最后,將學生創編的課本劇進行整合與整理,集合成全班的課本劇《自相矛盾》劇本。
課本劇《自相矛盾》
時間:戰國時期。
地點:繁華的集市上。
人物:楚國人,路人甲、乙、丙、丁,賣花女,算卦者,賣風車者。
場景:大清早,一群人去集市趕集,一個楚國人拿著矛和盾,大聲吆喝,一群人馬上圍了過來,把楚國人圍得水泄不通。
【幕起,楚國人,路人甲、乙、丙、丁,賣花女,算卦者、賣風車者陸續上場?!?/p>
賣花女:賣花啦!賣花啦!先生,您要花嗎?5兩紋銀一朵。
路人甲:好,那就買一朵。
算卦者:算卦算卦,50兩紋銀一位。這位先生紅光滿面,必有好事降臨。先生可否讓本大仙為您算一卦?
路人乙:走走走,不用不用。
賣風車者:時來運轉的風車,便宜賣啦!
楚國人: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上好的矛和盾呀。
【路人甲圍了上來?!?/p>
路人甲:(瞧了瞧楚國人的矛和盾,咂了咂嘴)這矛和盾都很一般,有什么好的?
楚國人:(舉起自己的盾,豎起大拇指)它可是天下第一盾,堅固得很,隨便什么矛都戳不穿它!你看它的做工,多么精致啊,還是采用外國進口原料的!上面還刻著老虎的頭,表示有虎的沖勁,在戰場上一定會贏的!
【路人乙聞聲走上來?!?/p>
路人乙:(擺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騙人的吧?什么天下第一盾,我還舉世無雙呢!世上哪有那么好的,我才不相信呢。
楚國人:(急了)不信,你伸出手來敲敲看,瞧瞧多堅固呀。(用力敲敲盾)
路人乙:(擺出一副很不爽的樣子)瞧你這話說的,戰場上的刀劍可是不長眼的,怎么可以和血肉所長的手相比較呢?
【正當兩人爭執時,路人丙走了過來?!?/p>
路人丙:(隨手拿了一支矛)這矛不錯呀,看上去很鋒利呀。
楚國人:(滿臉堆笑)還是這位大人有眼光,我的矛最好了,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好的矛,你看?。ǔ伺e起矛在陽光下晃了一下,矛綻放出金屬特有的光澤,光耀得甲、乙的眼睛都睜不開。楚國人看著路人甲、乙的樣子,得意地笑了?。?/p>
路人丙:雖然這矛看上去華麗無比,但有可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既然你說這是世界上最好的矛,你有何憑證?
楚國人:我的矛這么鋒利,可是什么盾都戳得穿!你這樣子一矛在手,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了。
【正當丙猶豫不決時,一直在旁邊默默聽他們講話的路人丁走了過來?!?/p>
路人?。杭热荒阏f你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那請問如果我用你的矛戳你的盾,后果會怎么樣呢?
楚國人:(滿臉通紅,支支吾吾 )這個……那個……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那個楚國人真是自相矛盾呀?!?/p>
圍觀人:哈哈哈,原來是個大騙子。
【幕落?!?/p>
四、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
劇本在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完成了,下面就要排練,要安排能力強的學生當導演,招募演員,討論每一個角色的特點,根據臺詞培訓表情和動作。學生準備了一段時間后,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看哪里需要修改,哪里需要補充。這個過程既能培養學生的活動能力,又能養成團隊合作的習慣。
學生表演完后,組織適當的評議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表演能力。
五、課本劇課文的選擇
我的語文課本劇之旅選擇的是《自相矛盾》這篇課文,其實,在蘇教版課文中,還有許多類似的文章可以提供給學生選擇。像五上的《推敲》《林沖棒打洪教頭》,六上的《負荊請罪》《鞋匠的兒子》,六下的《三打白骨精》《螳螂捕蟬》等,這些課文都是偏重于故事及人物語言的,都是可以創編課本劇的。
學生創演課本劇的意義就在于能全方位地鍛煉學生的能力。創編和排演課本劇對學生來說需要的投入是全方位的,要在對課文有正確的感知和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來創編劇本;對于劇本的表演,更是要求學生大膽,有較強的記憶力。創演課本劇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肢體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將無聊的課本知識轉換成生活化的內容,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要想演好一個課本劇,光靠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肯定是不能成功的,要靠小組全部成員的共同合作努力才能成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因此,創演好一個課本劇,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各項活動能力,是個一舉多得的好事。我和我的學生的創演之路才剛剛起步,但是我相信,我們今后的旅程會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唐正蓮.課本劇表演讓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9).
[2]徐霜葉.小學中高年級開展語文課本劇活動的實踐與思考.學科教學探索,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