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國
【摘要】“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由音標入手,三位一體識記單詞;從用法差異入手,歸納共性、分離個性掌握詞匯;學會引申、對比,創造性的歸納使用詞匯;由語言文化差異入手,融入共性,學習個性用英語思維思考;注重生成,教學生學會成功的同時學會怎樣避免失敗。
【關鍵詞】新課標 語言文化 同性詞匯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107-02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指導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那么在英語教學中,就要體現以生為本、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就要引導學生探究方法,學會學習,逐步擁有不斷汲取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由音標入手,三位一體識記單詞,力求實現會讀就會拼
英語和漢語發音的基本元素音標是基本一致的,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學英語完全可以遷移漢語拼音的知識,學習音標重點在元音;識記單詞重點在元音字母及其組合;只要掌握了元音字母及其組合的發音規律,就可以做到會讀就會拼,因此教會學生能看著音標會讀單詞;看著單詞會寫音標;看著漢語會拼會讀。那么學生學會了音、形、義“三位一體”識記單詞的方法,也就有了自學英語單詞的能力。
二、由用法差異入手,歸納共性、分離個性歸類掌握詞匯
英語學習中,動詞無疑是核心部分。依照動詞的不同用法將其分類,并在后繼的學習中不斷更新拓展,猶如圖書館里的藏書,數目雖多但條理清晰、位置明確、使用時得心應手。最常用的幾類動詞:1.+sb+sth; 又可以+sth+to+sb.的動詞有give, show, lend, sell, pass, send,…;2.+sb+sth; 又可以+sth+for+sb. 的動詞有make, buy, get, cook,…;3.+sb+do.的動詞有see, watch, notice, let, have, make, hear, feel…;4.+sb+(not)to+do. 的動詞有ask, tell, want, order, warn…;5.直接+do.的動詞有can, may, must, could, would, should, shall, will…;6.+doing的動詞有consider, discuss, enjoy, finish, keep, practise, suggest …;7.否定提前的動詞 think, believe, imagine, guess, suppose, …。還有區分諸如:in the hospital in hospital, at the table at table的詞組, 結合此類詞匯特征總結出“有the是地點,無the表相關”的口訣,帶the的詞組譯為“在某地點”“在醫院”“在桌旁”,不帶the的譯為“在做和該地點相關的事”“在住院”“在吃飯”。
三、學會引申、對比,創造性的歸納使用詞匯
1.創設情境、遣詞造句,區分詞匯近義和多意。
充分發揮想象力,模擬情景將幾個近義詞匯或一個多義詞便編寫進一個句子或句群中。如“die(v.), dying, dead(adj.) death(n.)” 編為The dying dog died, the dead dogs death makes Tom sad;表示“借”的三個動詞“borrow, lend, keep”可以組合為Tom borrowed a book from me, then he lent it to Lucy, Lucy has kept it for ten days; “famous”的用法“be famous to/as/for” Chengde is famous to people as a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for Mountain Resort.(承德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因避暑山莊而為人們所熟知。); 以身邊的話題解決了學生的難題,學會方法的同時激發了他們自我創新、學以致用的熱情。如學生為區別“until, not …until”編出了Jim always sleeps until ten on weekends, he wont get up until his mother wakes him up.
2.積累總結、舉一反三使用同性詞匯。
教師不可能教給學生所有的知識,但是可以教給學生自我學習的方法。如old用法,Mike is an eight-year-old boy,he is eight years old. 而我們學過long, wide, high, tall等,就可以讓他們舉一反三:The bridge is eighty meters long, twelve meters wide and six meters high; It is an eighty-meter-long , twelve-meter-wide and six-meter-high bridge;又如 A boy like Tom 學生就會仿造出:a city like Beijing; a country like China; a festival like Workers Day等詞匯,學生們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升了自我學習能力。
四、由語言文化差異入手,融入共性、學習個性用英語思維思考
漢語和英語既存在共性的地方又有不同之處,那么融入共性學習個性,讓學生注意英漢差異用英語思維思考即:注意主謂結構差異、看主語定單三;注意時態差異、看時間時定態;注意詞匯固定用法差異、看單詞定詞組;注意語境語義差異、看上下文定語意。使學生們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五、注重生成,教學生學會成功的同時學會怎樣避免失敗
新型課堂教學把舞臺還給學生,體現以生為本。對教師“導學”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的設計能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體驗成功;怎樣的活動才會使學習真實發生,不是虛假繁榮。成功的路只有一條但失敗的路卻有千條萬條,課堂中我們總是希望學生回答正確,其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遇到的是一條正確的信息夾雜在許多類似的正確信息之中,讓學生們難于取舍,所以我們要關注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將其作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辨別學會怎樣避免失敗,讓學生們在失敗中提煉,在成功中收獲快樂。
學法掌握關鍵在于“導”,教師要在教學和輔導過程中體現學法,讓知識好學,讓學生好學。指導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益”,讓學生學而得法,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能夠可持續發展,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也是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海英.習語的認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