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主要分析與探討中國設施果樹栽培現狀,并剖析設施果樹栽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問題提出我國設施果樹栽培的發展方向,以期為我國設施果樹栽培的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設施果樹;栽培;現狀;發展方向
果樹栽培,指的是不適應果樹生長的環境下,通過塑料大棚、溫室等設施,對光照、水分、溫度等環境因子人為調控,延遲或者促成栽培果樹的一種方式。近些年因為果樹密植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果品淡季供應收益,對設施果樹產業發展極為有利,目前已成為我國果樹生產的一個高效產業。
1、中國設施果樹栽培現狀
1.1果樹設施生產地域范圍廣
現階段,中國果樹設施栽培樹種比較多,主要是葡萄、草莓以及核果類,成功栽培的樹種包括桃、草莓、櫻桃、葡萄、番石榴等,其中栽培面積最大的是草莓,占據面積超過65%,其次為桃、葡萄及櫻桃,其他樹種比較少,目前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
1.2設施栽培涉及樹種多
我國果樹設施生產有著較為廣泛的地域范圍,北方栽培有大量果樹設施,然而,規模化、分散生產程度明顯比花卉、蔬菜低,目前我國已形成遼寧、山東、河北等集中化果樹設施生產基地。到2016年底,我國已達到67000hm2的果樹設施栽培面積,年產量達到2020kt[1]。
1.3設施栽培技術日趨完善
葡萄、草莓、杏、桃等樹種已達到露天栽培水平,其中中國櫻桃、葡萄、杏等為四當生產,也就是說,當年定植、促花、扣棚及豐產;草莓味周年生產,葡萄實現了一栽多年制。預備苗培養、基質栽培、人工破眠、起壟限根、逆境增糖等設施生產技術逐漸得到應用與完善,保障了設施果樹栽培成功率,而且也提升了設施果品質量。
2、中國設施果樹栽培中的問題
盡管近些年中國設施果樹取得了迅猛發展,然而,從設施果樹生長發育規律、優質高效標準化體系、環境智能控制等環節來看研究存在很多問題。
2.1設施栽培專用品種資源的缺乏
對于中國設施栽培品種,大多在現有品種內部篩選,具有較大盲目性,而且也不了解設施栽培適應性,很多品種并不適用于設施栽培,所以,選育與引進最佳設施栽培專用品種資源是當務之急[2]。在對設施品種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方面應該注意的問題包括:①選擇早熟、需冷量低的品種。自然休眠長、需冷量大是限制扣棚保溫與品種成熟的一個關鍵環節;②選擇花粉量大、自花結實能力強的品種。產量調節方面,盡管設施栽培借助于棚內放蜂、人工輔助授粉等方法,然而,花粉粘滯,具有較低的生活力,所以,應該選擇具有較強自花結實能力與較大花粉量的品種。
2.2工程化技術體系薄弱
近些年,山農農科院提出容器栽培、限根生產以及預備苗培養等工程技術體系,盡管在生產中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然而實際生產中技術環節缺乏標準,而且應用也不配套。棚栽導致光照減弱,設施光照只有自然光照的65%左右,而其間樹體徒長導致群體或者個體光照進一步惡化。因此,控制樹體過旺生長是設施果樹栽培的關鍵環節[3]。
2.3設施環境調控技術落后
設施果樹栽培種,設施將特殊區域環境提供給果樹,其中二氧化碳濃度、溫度、光照、濕度以及土壤等直接影響著果樹生長,以上因素是否能夠有效的結合或者單獨調控,是對設施栽培成功與否具有決定性因素的關鍵。相比于西方國家,我國設施果樹環境調控技術還比較低,依舊沿用干旱水灌、溫度高開棚放風的方法,并未應用自動化、機械化設備,特別是對各發育物候期比較適宜的因子模型缺乏了解,而且統一適宜標準也比較缺乏。
3、中國設施果樹栽培發展方向
3.1加大設施品種資源的選育及創新力度
選育設施果樹品種資源應該嚴格遵循引進國外良種資源與改良國內果樹資源的原則,實現育種創新,同時實現生物技術育種和常規育種的有效結合,提升育種效率。設施品種資源選育目標上應該突出以下幾點:①選育低需冷量品種。需冷量是決定自然休眠時間的一個重要標志,而較大的品種需冷量,是限制品種成熟上市的一個關鍵環節,所以,通過低需冷量品種實現設施栽培,能夠實現提前扣棚生產;②選育耐弱光型品種。弱光照環境是設施生產的一個突出問題,因為光照比較弱,導致光合生產能力的下降,由此就會影響到果品質量,所以,選育耐光型品種非常重要[4];③選育矮化砧木或緊湊型品種,改善群體的光照狀況,此為棚室空間利用率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徑。
3.2完善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的集成創新
創建果樹設施栽培資源選配、培養預備苗、前促后控、打破休眠、逆境效應提升品質、限根生產及連續豐收的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實現技術體系的后續配套和組裝集成,強化樹體的綜合有效管理,其中包括革新土壤制度、授粉組合、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創建不同樹種標準技術規程,使設施果樹果實品質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3.3加強設施生產基礎理論研究
從根本上說,設施生產本身就是新穎的一種生產模式,而且設施環境導致設施果樹發育周期與生命周期的改變,進而改變了設施果樹生長發育規律,對設施果樹變化動態與發育規律加以了解,是創建高效、優質新技術體系的前提和基礎。現階段,加強設施生產基礎理論研究包括:①對芽自然休眠機制予以研究,同時分析人工技術調控自然休眠的途徑與效果,從而實現自然休眠的人工調控;②研究果樹品質發育營養分配特性與生理特性,為連年豐產、質量調節的實現提供依據。
總結
總而言之,設施果樹栽培一方面有助于減少我國多數地域的旱災影響,另一方面還可以將我國廉價勞動力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有限土地上發展勞動密集型、精細化產業,從而增強我國果品在國內及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田利. 我國果樹設施栽培現狀和存在問題及對策[J]. 河北果樹, 2016(6):1-3.
[2]王琛, 王健. 果樹設施栽培現狀及主要技術概述[J]. 中國林業產業, 2016(5):16-17.
[3]王春剛. 寬城縣果樹設施栽培的現狀及發展方向[J]. 雜文月刊:學術版, 2015(2):197-198.
[4]伍早瓊. 基于巫山縣的果樹栽培現狀及技術探討——以栽培李子為例[J]. 農家科技旬刊, 2016(10):156-157.
作者簡介:崔國超(1972-8)男 大專 林業工程師 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