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徐婉珍++李晶++羅海波
【摘要】本文針對計算機類人才在社會需求與高校培養體系中供需矛盾的情況,基于國務院對工匠精神人才綜合品質培養的要求,提出了一種以校企協同的平臺,提升計算機類專業綜合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利用學院專業種類多樣化的優勢,在軟件類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和計算機網絡專業中,有專業方向導論課程的為基礎、以實際工作中崗位職責的劃分來設計體系架構,并通過校企協同培養體系來實現計算機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工匠精神 校企協同 實踐教學 綜合能力 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256-01
一、背景
近年來,從總體來看,計算機類人才缺口很大,從全球IT行業的發展看,經過幾年的低迷發展,IT行業已經走出低谷、大有東山再起之勢,IT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日益顯現出蓬勃生機;另一方面,計算機類專業就業形勢非常艱難,據麥可思《2013年大學生就業年度指標》中的“2013年度就業預警本科專業”調查顯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竟然位于榜首。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時有充分的選擇余地,致使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業通用技能和職業專門技能。因此,提升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職業能力的計算機系行業的工匠日顯突出和必要。在計算機類專業中搭建加強計算機專業綜合性、創新性能力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體系顯得非常重要而又關鍵。
二、基本思路
由廣東東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負責的《高職高專軟件技術專業綜合實踐能力體系》項目于2011年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立項,協同世界500強埃森哲(中國)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至今通過五年的項目設計、開發和實施時間,已經形成了一個在計算機軟件類專業中的一個綜合實踐能力體系平臺,通過構建軟件技術專業綜合實踐能力體系以提高學生專業對口就業的崗位能力。現在原有項目的基礎上通過低年級的專業導論課程融合高年級的獨立綜合課程進一步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的水平,同時將覆蓋專業進一步擴展到與軟件技術相關的移動互聯網專業、定位于技術支持與維護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網絡基礎架構與安全相關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同時通過學院的五元能力培養體系融合計算機綜合能力的培養,造就社會緊需的IT復合型人才。
三、主要內容
本項目在原有項目的基礎上通過低年級的專業導論課程、融合進高年級的獨立綜合課程或者企業項目實習、加強小學期的項目實踐以及畢業設計進一步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的水平,同時將覆蓋專業進一步擴展到與軟件技術相關的移動互聯網專業、定位于技術支持與維護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與網絡基礎架構與安全相關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從而達到計算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通過學院的五元能力培養體系,呼應培養工匠精神的實踐體系。
(一)專業方向導論課
實現給每個專業的新生一個完整的畢業標準項目的全過程演示以及體驗,讓學生通過該門課程的實踐學習,以一個項目的設計方案、開發實施和管理過程了解本專業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核心知識與技能,并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與清晰的專業學習目標,為以后的學習計劃做一個夯實的知識鋪墊,該門課程總學時32學時,除了上面提供的專業主線內容以外,還可以以多樣化的講座和拓展活動來進行。
(二)擴展的1321模式的小學期實踐改革
學院獨特的實踐學期教學模式已經是一個改革創新,不過,該項目在此基礎上對于實踐的組織模式進行了更加貼切實際工作需要的改革,即根據專業(包括專業方向)的就業崗位進行項目團隊的崗位設置,項目團隊中以1:2:1:1:1:1:1的比例設有項目經理(PM)、軟件開發(SE)、數據庫設計與開發(DBA)、頁面設計(UI)、軟件測試(QC)、系統實施與維護(TS)、基礎網絡設施搭建(NO)等崗位,這些崗位從實際項目研發與實施的階段分為三個小組團隊,一個小組為軟件系統設計與開發團隊,一個是項目實施團隊,一個是項目架構系統部署團隊,項目以經過裁剪、修改或補充的真實項目需求作為團隊的目標進行實踐,配備具有雙師素質的校內老師和企業合作單位的一線工程師組成進行全程交叉指導。當然小學期的實踐模式并不是獨立分離的,需要前期核心課程設計作為支撐,后續的高年級綜合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作為補充和延續。
(三)全方位的基于實踐體系的考核評價方案
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能夠保持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檢驗項目中的改革環節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便對下一個環節的設計作出有效的調節。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及考核主導方的選擇,項目組將根據各個專業的畢業標準設計全面的指標體系,考核主導方不僅是指導教師、學校督導,還可以學生自評、互評,以及通過企業外部考核的方式進行第三方的考核評價,讓學生的出口標準更加接近于實際。
(四)協同企業開發
尋求更多的合適的多方企業和工程師來聯合開發實踐教學的體系和進行課程教學指導,首先這些企業在行業內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次實際參與的一線工程師是否具有開發與維護的經驗,同時能將工作崗位上的工作過程合理地轉換為教學過程,也可以以企業定制班的形式來開展定制培養。
四、擬解決的問題
(一)專業方向導論課的設計:一般而言,專業導論課是針對一個學科,會在本科專業來進行開設,要在專科設置專業導論課不能參照本科專業的設置思路,因為專科專業理論基礎比較窄,甚至是比較薄弱,但是又更加具有職業性的要求,需要有一個新的思路來進行恰當地設計以適應專科層次的職業需求的專業方向導論課。
(二)原項目參與的學生專業是軟件類的專業,新項目擴展到應用專業和網絡相關專業,對于綜合項目的選擇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對于師資隊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考驗;對于學生團隊的配合提出更多的挑戰。
(三)具有實際合作價值的協同企業的開發是目前的校企合作工作中的一個難點,首先這些企業的人才需求標準或者技術在行業內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通用性,其次,企業中是否有長效機制能夠進行與學院的良好穩定的合作,最后,企業在人才需求上是否能較大地支撐定制培養學生的高質量高水平就業。
五、特色與創新
在適應信息技術跨界融合的新態勢下,在國務院提倡教育倡導培養工匠精神的理念下,高職教育中的實踐教學的體系不再局限于單類專業的教學單一化,該項目結合軟件類的專業、應用專業和網絡相關專業,突破了專業范圍的限制,而擴展到以更加寬泛、更加融合的計算機類專業,對于綜合項目的選擇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對于師資隊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考驗;對于學生團隊的配合提出更多的挑戰,同時對學生的全方位的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達到一個新層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優秀綜合性計算機人才,以適應訊息多變的互聯網時代的新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強,基于工作過程的校企協同創新課程模式改革[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4.7,35-39.
[2]羅先錄等,應用型計算機類專業教學體系的工程主線 計算機教育,2017.2,153-157
[3]李克強,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