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君
[摘要]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群體已經構成了社會就業壓力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創業主體。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對大學生創業工作開展了一系列促進和支持工作,極大地鼓舞了高等學歷人才自主創業的信心。然而針對大學生創業這一行為來看,不僅僅是一個單純地市場行為,全球化背景下各國都將創業教育融入到自身的教育體系之中,不斷地進行擴展和完善。美國作為世界上最早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國家,在模式、機制、政策等領域相對成熟,這對我國新興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借鑒價值。但同時,全球化視野下,還應該看到中美兩國的市場差異、文化差異和教育差異。本文中針對中美大學生創業教育展開研究,分析其異同點,并提出相應地策略。
[關鍵詞]全球視野;中美教育;創業教育;比較
1.中美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概述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僅僅是教育范疇的概念,同時也發展為一種社會趨勢。就我國而言,重視大學生創業的直接原因在于大學生造成的就業壓力,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大學生畢業總量達到749萬,而這一數據在2016年達到了756萬,數量龐大的大學生進入社會之后勢必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而我國傳統社會結構和體制下,根本無力滿足如此龐大的就業需求。尤其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陷入“新常態”,一二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第三產業規模不斷增加,這導致傳統高校人才培養方向和戰略的“誤差”,進一步提高了就業難度。因此,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立足全球化視野,中美兩國在大學生創業教育層面既有相似點,同時也存在區別。一方面,中美兩國都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中國通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國民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目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也面臨著經濟新常態的困擾,經濟高增速優勢開始削弱,社會發展驅動力要素改變,與美國相比同樣存在技術創新的客觀要求。另一方面,中美兩國基于政體模式差異,在市場、教育、文化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存在很大不同,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開展較早、規模較大、體制完善,大學生群體具有強烈的創業意識。而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方興未艾,從21世紀初期開始逐漸確立以來,始終處于摸索前進的狀態,但相對應地在國家號召、社會支持和教育延伸的作用下,掀起了全社會層面較高的熱情。因此,可以通過對比發現自身的差異,借鑒美國大學創業教育的優勢,從而實現我國大學生創業意識、能力的提升。
2全球化視野下中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比較分析
“全球化”意味著大學生創業教育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開始得到普遍的認同,同時也意味著大學生創業教育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基于全球化視野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不僅要立足自身存在的問題,還要充分學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及教育模式。綜合分析,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在世界范圍內對比并不高,同時對“創業成功”的判斷標準也有很大片面性,狹義上,大學生創業判斷與市場資本創業被“等同”,以企業模式為基本發展方向,這導致現實中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很多瓶頸。
2.1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對比
第一,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對創業教育的認可程度較高,且注重知識經濟與市場回報的有效結合,在針對大學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聚焦教育、普及教育和混合式教育三種模式。其中,聚焦教育是世界著名大學哈佛大學提出的一種創業教育模式,對于教學內容、環節、過程等有嚴格的要求,是一種典型的“精英式教育”,所培養的學生在從事創業方面成功率較高,但產量并不突出。相應地,普及教育則是一種“常規模式”,即模仿美國著名大學(如哈佛、麻省理工等)建設創業課程、創業服務和創業空間,提供創業實踐活動內容,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資源整合能力。混合式教育模式可視為前兩者的結合,主要存在于獨立創業教育中心或部分商學院、管理學院等,由大學管理部門統一負責,以促進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的結合。
第二,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基本是進入21世紀以后開始的,同樣有三種教育模式,分別是素質教育、園區實踐教育和綜合教育。其中,素質教育本身也是教育改革理念,它并沒有脫離學校理論教育的范疇,但擺脫了教育內容單一模式,增加了人文、自然和藝術等類別,從而在創業思想上對大學生產生影響。園區實踐創業模式又是一種完全脫離教育環境的創業教育模式,通過真實性較高的創業環境歷練,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而綜合教育模式也可以視為前兩種類型的結合,它是指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環境從學校轉移到創業園區內,通過“孵化器”空間的模式,強化知識傳授和創業實踐,相對而言具有很高的結合度。
2.2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異同點
第一,中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相同點。基于全球化視野展開分析,中美大學生創業雖然在環境、理念和資源等方面自成體系,但相似點也同樣存在。其一是在發展方向上,呈現出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和創業教育的不斷融合趨勢,其二是創業理念上,基本上都立足于創新實踐層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未來驅動力。
第二,中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差異點。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在總體目標上異于美國高校,美國大學基于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不斷地強調創業精神培養和創業能力提升,在教育職能作用下,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素質。而我國目前的大學生創業教育主要依賴“素質教育理念”,使其擺脫單一地理論知識學習能力,提倡走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精神培養。
綜合以上兩方面的分析可知,中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理念不同、理論不同,導致在發展方向上存在了較大的差異,同時中美兩國在國家整體層面的差異,也表現出對創業的不同認知。如美國屬于典型的移民國家,人們大多具有冒險精神,而在中華文明綿遠千年的熏陶下,人們大多具有安居樂業的思想,創業被視為一種“巨大的人生決定”,這也導致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區別。
3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開展必要性及策略探析
充分認識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先進性,通過借鑒和學習先進經驗,提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有效策略,是當前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改革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具體的實踐層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樹立科學的創業教育理念。現階段,我國高校總體上對創業教育認識不足,普遍存在形式主義、應付教育改革等現象,沒有認識到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在充分學習美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結合中國教育環境、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樹立科學的創業教育理念,將重點從創業精神培養方面,轉移到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素質等方面的提升,實現“腳踏實地”的教育效果。
第二,提升創業教育師資力量水平。強大的師資力量是保障大學生創業教育質量的關鍵,我國大學中雖然普遍開設了創業指導課程,但師資力量存在很大問題,絕大多數教育人員并沒有任何的創業經驗或實踐,歸根結底依然是“理論灌輸”,這導致價值大打折扣。因此,應該多方面、多渠道引進創業教育實踐型人才,如企業家、創業者(包括成功者和失敗者)等,與專業教師展開交流,或直接擔任授課職責,確立企業家兼職教師的制度。
第三,構建合理的創業教育模式。就現狀而言,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在專業教育和創業實踐層面還存在一定的脫節,如素質教育理念下,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考試評價的機制,這導致很多學生對創業“望塵莫及”,甚至是應付大學中一項單純地考評工作。因此,構建科學的創業教育評價機制至關重要,不能僅僅重視結果,更應該重視過程,通過對學生創業教育學習情況的客觀反映,指出大學生存在的不足,重點培養其優勢能力,同時結合銀行、企業和國家部門等給予必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