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云++黃李琳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逐漸普及,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為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國家政府和教育部門制定了一些措施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高校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就畢業生就業創業現狀及原因進行分析介紹,詳細分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能力 創新創業 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02-02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及成因
1.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原因
改革開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中表現大多期望值過高,較多畢業生選擇留在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就業,而發達地區相應的企業人才需求較少。與之相反的是,偏遠地區的用人需要較多,但因工作生活條件艱苦,往往招不到合適人才,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相脫節,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高校擴招,畢業生人數持續攀升,國家提供的就業崗位也逐年增加,但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幅度更劇,加之,社會老年化嚴重,退休人數遠低于就業人數,就業機會沒有明顯增加,就業形勢依舊嚴峻。
2.大學生創業現狀及成因
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每年都會有針對性的出臺各種創新創業措施并提供創業優惠政策,用以解決大學生就業壓力和鼓勵大學生創業,期望以創業帶動就業。部分大學生迫于就業壓力,同時受政府對創新創業的倡導和對創業政策的大力宣傳的影響,轉變了就業觀念,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認為通過所學知識和社會實踐進行自主創業是種不錯的選擇。但對于一個剛出校園的學生來說,選擇創業面臨著不少的阻力。
首先,國家經濟發展快速,但家庭觀念和對孩子的培養方面比較保守,由于固有就業觀念的影響,較多學生為規避職場風險,不愿意貿然選擇創業,更傾向于選擇穩定的就業工作。其次,高校在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培養并沒有著力進行,教學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的設置上沒有對學生進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專業方面欠缺實踐操作的優勢,阻礙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可能。再次,較多的高校還沒有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開設相應的課程,大學生并不了解創業相關的政策法規,側面加大了大學生創業難的程度。最后,大學生在大學學習生活期間還沒有創業意識,缺乏對自身職場的規劃,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限制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
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路徑
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社會和學校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利用各種方式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實踐。國家政府通過建設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提供減息免息創業貸款等政策扶持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學校通過改革培養方案,不斷創新和改革課程,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學水平和能力,引導學生了解就業創業能力發展的意義。不過,創新創業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建設高素質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提升專業技能實踐教學水平
有道是“名師出高徒”,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取決于教師。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的、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表現了一個學校的綜合實力,也是學生專業技能提高的必要條件。
首先,需加強對創新創業教師的支持和培養。例如,提供培訓機會,鼓勵教師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積極推進 “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專業深入企業實踐,為課堂教學吸收企業的實踐經驗;組織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定期參加交流培訓和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其次,拓寬師資來源,強大教師隊伍的師資力量。高校應鼓勵具有豐富社會工作經驗的專職或兼職教師、國內為知名學者、企業專家到校授課或開講座,提高原有教師對知識的理解,拓寬知識面,同時,有利于學生近距離了解企業,為學生創新創業的培養提供貼合現實情況的知識體系。
2.加強并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很多創業者都是在自己專業基礎上加以改進發明新產品、新技術才成功的。所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的課程設置和專業實踐應圍繞專業制定,根據不同專業制定對應的創新創業課程和實踐。
設置創業創新課中應注重學生的個人發展和社會實際需求,引導學生結合本專業知識主動了解創新創業知識內涵,提高自身創新創業素養和意識。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不同階段學生的層級教育。根據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教學,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需要主動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高校應注重和引導學生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更新就業觀念。
3.改革學生管理制度,組建創新創業學生團隊
高校應積極開展合作教育,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創業是團隊創業,不是個人單槍匹馬,創業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于團隊合作能力。因此,創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團隊間的競爭意識,而且要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系統中,管理人員往往在教育和管理學生,強調嚴格的管理和紀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主體意識的發展,導致學生主體性的喪失。
為更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生管理制度應實行學生干部選舉輪換制度改革。學生管理者在學生干部競選中不采用直接任命,而是在指導作用下產生干部。在培養中以“幫、傳、帶”為指導思想,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傳承創新創業精神,形成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工作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育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一次創新變革,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大學生通過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以自己獨特的思想和優勢去突破和創新,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汝楊.“互聯網+”條件下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2016.
[2] 教育部.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百題問答,2012.
[3] 李巖.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的途徑與對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