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學教育必須與醫療體制的需求和社會對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相適應,為了順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更好的滿足人們對于健康維護的需要,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全科醫生制已經成為我國衛生改革的重要舉措。文章首先從在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醫學教育三個層面分析了目前我國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所面臨的問題,然后探討了在校教育和畢業后教育兩個階段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對今后一段時間內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全科醫學 人才培養 在校教育 畢業后教育 規范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06-02
醫學教育必須與醫療體制的需求和社會對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相適應。為了順應新的醫學模式,更好的滿足人們對于健康維護的需要,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全科醫生制已經成為我國衛生改革的重要舉措。而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關鍵是要提高全科醫學人才質量,因此,探討適合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一、我國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現狀
全國全科醫學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工作的全面啟動和開展。目前,《關于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見》、《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等一系列規范已頒布實施, 標志著全科醫師培訓工作已全面展開。由于國家學科專業目錄中還沒有設立全科醫學專業,因此只有少數院校開展了全科醫學教育。
二、我國現階段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理論上講,全科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有三個層面:一是醫學院校在校生的全科醫學教育;二是全科醫師的規范化培訓,屬畢業后教育范疇;三是全科醫學人才的在職培訓,屬繼續醫學教育范疇。目前在三個階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問題。
在校教育階段,只有少數醫學院校開設了全科醫學教育專業, 但教學內容基本上以臨床醫學教育為主,缺乏全科醫學教育專業的應有的特色。畢業后教育階段,醫師的規范化培訓中對全科醫師的規范化培訓在國內開展的也較少,即使少數已經開展的全科醫師的規范化培訓,培訓內容也偏重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與社區實際工作密切相關的公共衛生知識,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等培訓較少,基本上以大內科的學習為主;衛生法規、醫學倫理學等人文學科內容更少。直接影響著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質量。繼續教育階段,多數省份以在職衛生技術人員轉型培訓為主,主講教師大多從高等醫學院校聘,師資隊伍本身仍然處于??评碚擉w系中,從理論講授到實踐操作的培訓內容實質上是專科醫學,對全科醫學的專業培訓較少。
三、積極推進全科醫學的在校教育
目前醫學院校的??漆t學教育是針對器官、系統和疾病來展開教學的,以診療技術的傳授為核心,導致醫生提供的醫療服務是片面的、階段性的。在實際生活中,未分化的疾病和需要時間康復的慢性疾病很多, 大部分人群需求能夠提供提供綜合性服務、立足于社區的全科醫生???。因此,高等教育應和全科醫學人才需求進行有機整合,將全科醫學納入醫學生的在校教育,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
1.教學對象
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的基本素質應該是相同的,它們的關系應該是互補的。應對臨床專業的醫學生開設全科醫學相關課程,增強對全科醫學的職業興趣,并與畢業后規范化培訓相銜接。
3.2課程設置
在醫學導論中增加預防醫學、全科醫學內容的介紹,使醫學生在入學之初就樹立醫學的整體觀念。在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開設全科醫學概論、醫學心理學、社會醫學、老年醫學等課程,學時數可根據學制的長短加以區別。
2.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加強生物醫學基礎課的針對性、連貫性、完整性教學,注重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使教學內容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2)對于全科醫學概論課程中,應著重介紹全科醫學的整體醫學觀、基本概念、基本原則,特別應強調全科醫學服務相關的技能、態度和全科醫生的職業特色等。
(3)加強急診急救的訓練。使在校學生掌握緊急處理或入院前處理的技術,具備識別急癥和準確轉診的能力。
四、畢業后醫學教育階段,完善全科醫師的規范化培訓。
高素質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在校教育只是個基礎階段, 畢業后必須要通過全科醫師的規范化培訓才能達到培養目標。
1.注重制度建設,加強科學管理。
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要具有強有力的約束力量,能夠對畢業后醫學教育運行起著導向作用,管理模式上要實行培訓、考核和使用三位一體,要以社區衛生服務的實際需求為目標,建立切實可行管理制度。
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配備應本著有利于社區衛生服務的實際需求為目標,在滿足實際教學需要求基礎上,注重教學過程中的相互配合,教學內容上的優勢互補,能夠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員的職業精神和道德情操。另
3.建立健全評估認證體系
評估體系的建立必須要關注培訓的長期效果,能夠正確評價培訓內容是否滿足學員畢業后進入社區服務的各項要求,從而保證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與我國的??漆t師準入制度相符合。
參考文獻:
[1]關于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見,衛科教發[2000]第34號.
[2]丁紅楓.吉林省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7.
[3]張曉玲,韓建軍.澳大利亞與中國全科醫學教育的比較和思考 [J].中國全科醫學,2004,7(5):302-304.
[4]孫偉,張曉楓,王亞東.畢業后全科醫學教育的培訓規范研究 [J] .中國全科醫學,2004,7(13):947-949.
作者簡介:丁紅楓(1969-)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 碩士,副研究員,從事為醫學教育管理,全科醫學教育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