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華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來沒有了圣賢文化的教育,不良現象熏染著孩子那顆純真的心,特別是電視、電腦影響最大,他們崇拜大俠、富豪、明星,大批大批的追星族上演著電視中的一個個鏡頭。孩子們就是廚房里用了多年不擦的油燈泡,沒有了光芒,沒有積極進取的心,貪吃、貪玩、貪名牌。自私自利,感情脆弱,逆反心理強烈,在家忤逆父母,在校忤逆老師。因此道德教育成了迫不亟待的問題,班主任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
那么班主任怎樣開展對初中生的道德教育呢?
一、修己心,正己身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班主任首先要用教師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和思想品德。諸葛亮的《誡子書》中說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培養自己溫和的性格,心靜如水,處處節儉,以勤
精業,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認真批改每一次作業,對每一項工作一絲不茍。還要從班里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起到示范的作用。孩子們跟著學,養成習慣,班務工作迎刃而解。自然就樹立良好的班風。
二、感恩教育
現代的初中學生不知道感恩,好像人人都要為我,父母的養育,老師的教育,國家的培育,朋友的幫助,都是天經地義的。從不為別人考慮,自私自利,所以教育他們孝順父母、尊敬老師是首要的感恩教育。
1.孝順父母。《孝經》里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我們應該知恩感恩。一個人懂得了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百善孝為先。所以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是道德教育的根本。
2.尊敬老師。人有兩條命,一條身命父母給的,一條慧命老師給的。師嚴道尊,人倫表率,道德學問,是效是則。養我蒙恩,教我嘉謨,不敬其師,何能受益。居里夫人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
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它是發自內心的。教育學生尊敬老師,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見面問候是尊師,認真聽講是尊師,遵守紀律是尊師,態度端正是尊師,完成作業是尊師……這些要落到實處。尊其師方能信其道,一分誠敬一分收獲,十分誠敬十分收獲,恭敬心達到了,
學習態度端正了,成績自然就提高。
3.感恩一切,讓自己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正如一首詩中所說:感激撫養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不斷成長;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藐視你的人,因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
感恩就是教育學生不能怨天尤人。要懷一顆感恩的心對待一切,人與人之間就沒有怨恨、沒有嫉妒,互相謙讓,和平共處,其樂融融,使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措施:可以讀感恩的美文,講感恩的故事,也可以唱感恩的歌曲,如《小草》,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感恩春風、陽光、河流、山川、大地母親,教育學生像小草一樣消除攀比心,提升感恩心,用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順境與挫折、學習中的困難與成績以及周圍的人和物。
三、圣賢教育
沒有圣賢教育,是現代中學生道德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弟子規》上講: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所以要讓學生讀圣賢書、看圣賢故事,凈化他們的心靈除去污漬,讓燈泡發出原有的光芒,顯露出至純至善的本性。班主任可安排學生早自習20分鐘讀《弟子規》,天天如此,蘇東坡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弟子規》是做人的根本,儒家修學的基礎,一千零八個字,一百一十三件事,包括了生活中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事,是一個人言談舉止、接人待物的準則。它從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幾方面教誨學生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同時讓他們懂得“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愛人者,人恒愛;敬人者,人恒敬”;“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道理。這樣謙恭由心而生,自然而然。再有,現代中學生太浮躁,沒定力,馬虎,煩躁不安,如果每天端身正義、語速放慢、一頓一挫的讀《弟子規》,還是培養學生定力的好方法。另外,班主任還可以在國學課上讓學生讀《孝經》《朱子治家格言》等一些經典。讓學生了解古圣先賢,像圣賢人看齊,學做君子,對照自己的言行思想,不斷改過,立志做國家棟梁。
四、定期開家長會
在家長會上,交流經驗,借鑒好的方法;一起學習《弟子規》《孝經》等圣賢經典,督促落實到生活中,做出榜樣。
五、做好總結
無論是感恩教育,還是圣賢教育,要督促學生做到力行,做好總結。比如:在家里是怎樣孝父母的,一周完成一張力行表,內容是,為父母敬茶、捶背、洗腳、做飯、掃地、洗衣……做了哪些,每天填寫,周一交,周會總結。在學校里時刻提醒學生,字沒寫好就告訴他“字不敬,心先病”;當同學之間有矛盾時提醒“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們懂得了倫理道德,能孝悌忠信,知禮僅廉恥,這樣,人最優秀的品格“謙虛”就培養出來了,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就能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