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全球經濟形勢不佳,就業環境嚴峻,國家層面加大了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輔導和政策支持,大學生中也不乏一批抱有創業夢想的學生畢業后甚至在校時就走向創業道路,為了深入了解在校大學生對于自主創業的認知情況,開展調查,幫助高校進一步做好創業教育指導的各項工作。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 認知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207-02
一、調查目的、意義及過程
為了進一步了解我院學生大學生對自主創業問題的認知情況,對目前高校開展的創業工作狀況進行摸底和評估,進一步做好創業以及就業工作提供參考數據,進行調查,采取網絡問卷的方式,面向我院全體在校學生進行,問卷由學院負責大學生創業教育指導課程的教師共同設計完成,并于2016年9月在學院網絡平臺上進行,最終網上提交問卷3508份,有效問卷3431份。有效率達97.8%。
二、調查結論和分析
1.大學生對“自主創業”概念和相關政策流程有些了解但不是太清晰
“自主創業”是近幾年來比較熱門的話題。從選項可以看出,對它有一些了解的同學比例也不在少數占到了73.42%,非常了解的同學比例還是偏低,只有15.36%,很模糊的也占到了10.43%。同時,對創業優惠政策很了解的同學比例很少,只有3.12%;比較了解的占了15.04%;了解一些的最多,占到45.21%,將近一半人數;不了解的人數占到36.64%。在申領《就業創業證》流程問題上,僅有18.81%的同學選擇“很了解”和“比較了解”,“了解一些”和“不了解”分別占到了36.67%,44.62%。說明學校還是要花大力氣普及“自主創業”概念,積極的宣傳自主創業的各類優惠政策,悉心的指導有創業熱情的大學生,進一步為創業做準備。
2.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熱情高漲但主動性不高
在問及你是否考慮在校時或者畢業后選擇創業之路時,有5.36%同學想過創業并一直有打算的,有16.96%想過創業并在進行中的,還有59.40%同學想過創業但不知該做什么的,沒想過創業的有18.30%。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到大學生創業的主觀意識比較強,熱情比較高,有22%的學生創業意識極強,已有行動,近60%的學生有考慮。但整體主動性不高,表現在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創業講座、創業模擬實訓以及創業知識獲取上,都表現的積極主動性不高。
是否參加過創業指導講座時,54.39%的同學選擇“偶爾參加過”,33.46%選擇“沒參加過” “每次都參加”的僅有9.12%,還有3.03%同學沒聽說過。在問及是否了解“創業模擬實訓”活動,有4.52%的同學很了解,比較了解的有13.47%,了解一些的占到了48.32%,根本不了解的有33.69%。在回答是否愿意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創業培訓,61.99%要根據自己的時間來看,很愿意的雖有35.77%,但真正參與時一定比例不高。在創業方面知識獲取途徑上,學校做出的貢獻是最大的,占到了36.17%,從周圍人群獲取的比例有22.68%,信息媒介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占到了28.77%,看相關書籍有4.55%,其他課程涉及有7.84%。
雖說學校在大學生中創業教育做出的貢獻最大,但從前面幾題同學的表現可以看到大多數學生主動了解創業知識太少了,很缺乏積極性。需要加大對學生創業實踐的引導。
3.創業項目的選擇具有多樣性但創新性不夠
在回答要入住創業園你會選擇什么行業進行創業時,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學眼中,餐飲業是校園創業項目中最能獲得收益的項目,所占比例為32.23%;娛樂業位居第二,比例為21.63%;其他項目類型如教育、電子產品、體育用品等五種項目共占46.14%。都是圍繞校園大學生的實際環境有關的實體行業進行,對項目本身的開創性不夠,目前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如果不能拿出比其他人更好的服務,沒有創新的經營模式,將很難長久生存下去。高校應該在孵化階段前就積極引導同學們如何選擇創業項目,兼具創新開拓性。
4.家庭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不大
調查中,同學們認為創業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在經驗、資金和能力上,然后是創業項目、綜合素質、場地和創新。這與需要的支持的結果有一致性。說明大學生創業者最擔心的除了資金外,就是覺得自己沒有社會經驗和個人的人際關系網和能力。大部分的同學想要在校期間創業是被親朋好友接受的,但只是精神上支持,占比例62.75%;非常支持學生在校創業并提供幫助的較少,占比例19.06%;不關心,持無所謂態度的占比例15.39%;只有2.80%的是明確反對的。所以,傳統的家庭觀念還是希望孩子能找份穩定的工作,所以很多學生想要在校創業,很難獲得親朋好友的資金支持,而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中,大多都是為畢業生提供很多創業貸款、減免稅賦等服務,對在校生創業支持力度較弱,高校的力量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三、對策與思考
1.高校要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現代社會是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期,高校是站在新知識、新文化的前沿,應努力培養大學生適應時代要求的新的就業觀念,尤其創業意識培養是新時期就業觀樹立的重要內容,高校階段是大學生擴展知識面,買入社會前的最好的儲備階段,通過創業意識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自主創業是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社會進步的需要。同時,高校應從多方面激發學生創造欲望,提高創業思維能力,掌握創業的方法和策略,在學校是培養好創業的基本素質和潛能,提高今后創業的成功率。
2.大學生要主動參與勇于創業
大學生需要樹立自主創業的意識,要轉變等靠要的傳統就業觀念,利用自己的知識、才能和技術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來創立新的就業崗位,為自己、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要打牢專業理論基礎,充分發揮自主性,自由個性和開創性,不拘泥于某種創業實踐方式,盡可能自主地參與各種創業活動和創業項目的開發。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敢于實踐,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創業活動:如創業計劃大賽、模擬創業競賽等,并把自己所學的創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這里的實踐是有準備的實踐,不是一時興起盲目的行為而已。牢記愛拼才會贏,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3.社會環境要給予大學生創業者更多的幫助
十八大以來,政府高度重視創業工作,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支持、享受培訓補貼、免收行政事務性收費等等,各省市、高校的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的建設投入了巨大的資金,一大批大學生的有前景的科技服務等創業項目遍地開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愈加濃厚。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都在積極關心大學生創業的同時,每年教育部就業創業工作每年都會有具體指示,要求高校做好新形勢下的就業創業工作。但是畢竟大學生是沒有社會經驗的群體,真正的創業項目從孵化到成功,還有很多路要走,希望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創業的認識多些寬容和幫助,少些批評和指責,尤其是家庭的觀念需要更新,沒有嘗試,沒有失敗,就無法成功。
參考文獻:
[1]何婷英,張麗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調查與研究——以溫州高校大學生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07(1):47.
[2]劉迎曦.關于大學生創業意識的調查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03(9):19-21.
基金項目:蘇州市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工作課題立項項目成果,項目編號:SGZXA201409。
作者簡介:李恩秀(1977-),女(漢),陜西寶雞人,碩士,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講師,招生就業處處長,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