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芳芳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學校)
摘 要:核心素養并非與生俱來,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長時間、有計劃地慢慢引導而成。一個人的核心素養如何,直接決定他的為人處世行為和別人對他的評價,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樣離不開核心素養教育。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教師通過核心素養教育規范學生平時的學習行為,督促學生規范學習態度,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汲取人生中寶貴的品質和精神并成功踐行于生活實際中。主要研究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體現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通過聯系課文知識、分析具體歷史事件和人物,介紹了幾種有效運用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有效運用
我國一直以來踐行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在十八大報告中黨中央更是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總體要求。落實教育改革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為響應教育部的號召,順應國際教育改革創新的潮流,各地學校紛紛將培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列入學科教學計劃中。然而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部分學校容易陷入片面看待核心素養教學的認知誤區。有些教師將核心素養體系完全等同看待成素質教育,并且沿襲之前推廣素質教育時產生的弊端,即表面上貌似推行素質教育,實則底子里還是在不折不扣地貫徹應試教育路線,導致現實教學質量水平與我們理想的狀態漸行漸遠。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向學生傳輸有關歷史人文知識,還必須形成以素養教育為核心的教育體系,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積極主動地學習和運用知識。所以,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運用核心素養教學體系提出幾點思考。
一、借助核心素養評價歷史事件
人們在評價某一事件時總是不自覺代入主觀色彩,參照自身環境背景來解讀事件發生的合理性和影響意義。教師在向學生介紹特定歷史事件時也難免犯主觀錯誤,向學生注入過多的個人感情色彩,影響學生對事件的判斷與看法。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只有自己堅持貫徹正確的判斷觀和評價標準,才能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讓學生的思想觀念可以朝著正確的方向進步發展。比如,教師講《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一課時,先向學生展示一組圖片,圖片內容為兩漢、宋、明清三個不同時期下朝臣奏事時的姿勢,請學生談談三張圖片的不同之處。顯而易見學生可以發現朝臣在奏事時的姿勢從一開始的坐,再到后來的站,最后直達跪的程度。然后教師結合明清兩個朝代的歷史背景,指出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分別是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和雍正帝設立軍機處,使得君權高度集中,并結合當時的時代發展要求得出“君主專制滿足封建社會維護統治的要求”的結論。接著教師讓學生站在當前時代角度,重新思考君主專制加強帶來的影響。教師分別從明清時期和現代的時代背景出發,分析在不同背景下實行君主專制政策所帶來的利弊有哪些,幫助學生學會用理性、辯證的思想看待歷史事件的發展,并將這種思維模式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借助核心素養開展史實教學
教師在向學生陳述事實時必須依據具有權威驗證和一定說服力的史實,確保傳播給學生的知識準確無誤。史料決定著人們對重要歷史人物的功績評說,更是判斷某一歷史事件是否真實的關鍵佐證。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必須明確每一個知識點所對應的史實來源,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傳授給學生歷史知識。例如,教師在講《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一課時,其中會討論君主制的演變。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根據時間軸介紹不同時期君主制度的演變,比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等。通過這種演變,讓學生自己總結其中的規律,并進一步探究這種演變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可以舉例說明,而教師也可以適當地提供相關史料。教師應教導學生要根據事實說話,強調分辨歷史資料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基于對史實的鑒別和尊重去了解歷史知識。
三、借助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歷史價值觀
古人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人們通過分析歷史事件的形成、影響和評價歷史人物的人生軌跡,可以從中得到有益于自身及他人的人生啟示,也能對某些不良行為引以為戒。教師應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播正能量,使學生能夠在正確歷史價值觀的熏陶下形成自由、尊重、平等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例如,教師在教學《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時,介紹1840年以來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的同時,要突出列強瓜分中國形勢之嚴峻和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探索救國道路之決心兩者的強烈對比。教師先具體介紹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歷史背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然后介紹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的表現形式,從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等運動的過渡中歸納出中國革命的發展趨勢,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主體”的中心思想,在學生潛意識中形成尊重人權、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最后教師通過結束語再次表達“每個人都應珍惜并維護和平”的中心思想。教師應將歷史知識與其內涵精神相融合,不斷發掘寶貴的精神,結合當前時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歷史優良美德繼續傳承下去。
核心素養教學體系體現世界教育改革創新的新風向。落實好核心素養教學工作需要教育者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尤其是資歷較深的教師應極早從過去的傳統教學方式過渡到以核心素養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除了做好日常教學工作外,還要有目的地在教學計劃中體現核心素養教學思想,使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滲透在日常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1]李藝,鐘柏昌.談“核心素養”[J].教育研究,2015(9):17-23.
[2]顧明遠.核心素養:課程改革的原動力[J].人民教育,2015(13):17-1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