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鄭墩中學)
摘 要: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短跑的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培養學生拼搏、奮勇等積極向上的精神。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對短跑這項運動進行高度的關注,利用這項訓練,幫助學生獲得更優的體育成績。
關鍵詞:初中體育;短跑訓練;方法
新時代條件下,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蒸蒸日上,體育作為發展學生體育能力的重要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短跑是初中體育教師常用來幫助鍛煉學生相關肌肉、訓練學生平衡性和靈活性、提高學生耐力的活動,筆者在此對這項活動進行分析。
一、短跑的概述
短跑,這項體育運動,是徑賽的一個基礎項目。在短跑的訓練之中,短跑的技術是基礎,短跑的速度是核心,短跑的力量是保障。從短跑的技術來講,穩定是保證運動員能否獲得短跑勝利的先決條件。從短跑的速度來講,短跑本身就是一項速度比拼項目,其實質就在于利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快的速度到達終點。從短跑的力量來講,力量是推動運動員不斷提高速度的最大動力。速度和力量是短跑的兩個重要方面,需要引起同等的重視。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骨骼和肌肉都在迅速增長,其身高、體重也在不斷增長,加上體育課上力量和速度的訓練,使他們的運動能力在初中階段似乎出現了一個“小高峰”。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提高短跑運動速度的最佳時期。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結合自身的教育經驗,筆者在此談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的短跑速度。
二、提高初中生短跑速度的方法
(一)對初中生短跑的技術進行訓練
短跑這項運動對于初中生而言要求較高,學生要在短跑的動作技術上下功夫,才能夠通過規范的技術動作獲得短跑的優秀成績。另外,短跑這一運動項目所具有的技術,不僅表現在動作的形態上,還表現在其力學結構上。初中體育教師要主動對學生進行短跑的動作訓練,讓學生能夠在規范動作的基礎上進行更高程度的訓練。對于初中生而言,短跑運動的動作訓練首先應做好后蹬跑、小步跑、跨步跑等專項訓練,教師要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的動作技術逐漸趨于規范,從而使學生的短跑成績逐漸提高。另外,由于短跑過程中,除了起步和終點,中間部分的途中跑是最能展現學生自身體育素質的環節,體育教師要對此部分進行重點關注和訓練。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短跑訓練的教學工作:
1.學生在途中跑時,需要將兩腿邁開,步伐要大,利用較大的腿間距縮短跑步時間,這項動作技術可以通過蛙跳、疾行跳遠來進行訓練。
2.在學生進行途中跑時,指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擺臂上,身體的協調性會幫助他們促進腳步的前進,這一項動作技術可以通過啞鈴、俯臥撐來進行訓練。
3.學生在途中跑時,需要源源不斷的力量供應,這需要結合力量的訓練來進行動作技術的發展,這一項動作技術可以通過高抬腿、跳繩來進行訓練。
案例A:我班有位同學,暫稱其為小A。A同學的體型屬于微胖,似乎對自己缺乏信心,在跑步這一類的訓練項目中,A同學都表現出抗拒的心理。可實際上,筆者認為A的體重并沒有達到影響其體育發展的程度,而且A的同班同學對于A在跑步中的表現也頗為贊賞。在對A同學進行單獨的訓練時,筆者反復不斷對A進行上述動作訓練,使A同學的200米短跑成績從過去的33秒、34秒提高到28秒左右,雖然距離滿分26.8秒還需要更加努力,但當前的成績進步已然對A形成了訓練的最佳動力。筆者計劃接下來對A進行更高程度的訓練,要求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蛙跳、俯臥撐、高抬腿任務,希望能使A同學的短跑成績逐漸達到最優。
(二)對初中生短跑的耐力進行訓練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其成長發育不斷趨于成熟,具有活潑、外向的特點,初中生的這些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對體育教師開展短跑訓練提供了較大的幫助。從目前來看,初中生短跑訓練的側重點都在于提高學生的耐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速度。然而筆者認為,這樣的訓練并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短跑成績,甚至會使學生的耐力有所下降。因此,為使初中生的短跑速度得到有效訓練和提高,初中體育教師要從學生本身的身體素質和課堂訓練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生耐力訓練的時間、頻率等進行合理的規劃,從而使學生在規范的指導下促進自身耐力的發展,從而使短跑的時間縮短,提升短跑成績。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短跑訓練過程中,采取接力跑、折返跑、短距離加速跑等方式對學生的耐力進行訓練,使學生在簡短的活動中體會到短跑的樂趣,從而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訓練之中,使短跑的訓練更有成效。
案例B:我教的班級中有一個男生,暫且稱為B,B同學在班級中獲得的評價是“為人隨和”。筆者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發現,B同學是一個對事物采取被動接受的態度的人,有女生嫌棄面向陽光列隊太刺眼,有男生嫌棄場地太小施展不開,而B從來不會抱怨,也因此,筆者從來都沒有了解到,原來B同學短跑成績長時間沒有進步的原因在于他對平常的訓練方式感到厭煩,直到我對B同學進行專項訓練的時候才清楚了這一點。之后,我利用上述訓練方式,豐富了自身的教學課堂,也豐富了短跑訓練的方式,B同學的短跑成績也隨之逐漸提高。
(三)對初中生短跑的起跑進行訓練
在初中生的短跑訓練過程中,起跑是其最初的環節,規范的起跑動作能夠有效提升短跑的整體速度。在短跑這一項目的訓練中,由于教師大都將訓練的重點放在了提高學生耐力,進而保持學生速度這一層面上,導致學生在錯誤的起跑動作這一個地方多次出現同樣的問題。短跑可借助起跑器,以學生聽到第一聲槍響之后抬起上身為例,一些學生起身過猛,導致起跑步伐過大,從而出現搶跑等問題。這些現象都可以通過初中體育教師的課堂訓練進行解決。體育教師應首先使學生明晰掌握短跑的整體技術特點,對起跑的動作要領進行詳細的了解:在起跑時,將關注點放在后蹬腿上,起跑的步子由小到大不斷推進,上身逐漸抬起。教師引導學生將這一系列動作通過不斷的訓練得以內化,通過機械的重復使其形成一種固定的動作,從而使學生的起跑能夠取得進步。另外,沖刺作為短跑的最后環節,也需要教師有所注意,減少“跳過終點線”這種現象的出現,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而使學生能夠完成一次完美的短跑。
案例C:我的班級中有一個身高一米七八的男生C,在處于身體成長期的初中生中,他的身高已經算是較高的了。C同學常常能夠借助腿長的優勢,在長跑中取得較好的名次。然而在短跑這個項目中,C同學的腿長似乎并不能夠為其帶來優勢,反而受到了影響,C同學在短跑過程中,步伐頻率較低,導致短跑成績不盡如人意。在對C進行短跑的個人訓練時,我要求他摒棄了助跑器,轉而下蹲做出起跑姿勢。脫離了起跑器的束縛,使C能夠根據自己舒適的起跑動作在短跑成績上有所突破。
短跑是體育跑步項目的重點教學內容,短跑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跑的速度是否快,還應對跑步過程中跑得是否輕松、跑的技術是否正確進行關注。在短距離快速跑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相關技能是極其重要的,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否達到了相應的標準則是更為重要的。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規定短跑訓練的要求時,要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考慮,也就是說,注重學生掌握短跑技術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培養和訓練,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良好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運用正確的短跑技術,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盧建平.初中體育短跑教學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2.
[2]劉品和.短跑訓練方法的研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