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振東
(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
摘 要:高中物理尤其是高一的物理教學關系到學生今后物理的學習,傳統高中物理教學的課堂和方式方法存在一些問題。新時期在新課改全面鋪開的背景下,明確高中物理教學創新的意義是開展工作的關鍵。高中物理教學要立足專業特色,一切從教學實際出發,引入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通過分析論證新時期高中物理教學的創新意義與嘗試,為實際工作提供思考與借鑒。
關鍵詞:有效互動;物理實驗;轉變角色;課堂創新
一、高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創新的意義
高中一年級的物理學習承接了初中的知識,在其基礎上難度有所加大,主要表現為抽象性地深入要求學生掌握和應用更高的數學知識。當數學和物理更加緊密地結合,且物理作為中學生容易出現學習問題的科目,在物理學習方法的掌握和理念的形成尚未成熟的情況下,例如,勻變速直線運動、動能和動能定理等這些難點的教學,教師作為其中重要的參與者,不恰當的教學和引導容易讓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產生誤解和消極情緒,這種情緒得不到消解往往伴隨著后期對物理學習理解的偏差。
課堂提問作為物理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容易出現問題。有些教師在課堂中仍存在著照本宣科,側重理論忽視實踐的現象。一旦物理課堂變成了純粹的理論研究,就會出現大量的抽象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這在學生看來無疑又增加了不小的負擔。物理的學習在很多學生看來是很枯燥的。枯燥一部分源自物理本身抽象性思維的理論要求,另一方面則取決于教師講授知識的過程。這樣一來,導致學生對于物理課堂的興趣不高,甚至不愿意在課堂上與教師產生共鳴,這樣的教學突出不了學生的主體性,自然也就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的用處。
創新的意義所在就是要打破傳統物理教學中的刻板模式,引入適當的物理實驗,讓光、電、磁、聲等填充物理學習的每一個模塊,在章節背后強化對理論的理解。例如,在力的合成與分解的學習單元中,教師一定要拋棄照本宣科的模式,引入手工實驗,配以圖形的宣講,讓學生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和對探索的興趣。
此外,傳統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不足還體現在教學缺乏有效互動上。這個問題體現在教師在進行探究活動時往往不關注對學生的引導,而將自己定位為旁邊者、旁聽者,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去,使得探究和引導落實不到位,效果較差。教師抓緊課堂時間展開教學無可厚非,但一味追求上課速度,“節約時間”趕進度,實際上本末倒置,導致無法準確把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課堂上的提問和互動時間被壓縮,或者提問后教師立即糾正或者作答,學生便失去了充分思考的機會,課堂效率實質上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高中物理教學的創新方法與實踐
1.轉變角色,優化課堂
新時期下新課改理念的提出和實施,要求高中物理教學方式方法也必須不斷革新,同時還應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從而做到與時俱進。教學過程的優化實質上反映的是教師課前備課和探究總體綱要的創新,是教學思維的轉變,只有重視教學思維,讓科學合理的教學觀指導實際工作的開展,才能真正讓高中物理的課堂實現創新和發展。
具體的轉變可以從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入手。此時,教師應指出教學的重點知識內容,同時在面對難度比較高深且專業性較強的問題時,扮演一個從旁輔助的角色,以此補充學生不足的一面,通過這樣的方式賦予自身一個全新的角色,賦予課堂教學一個全新的使命。
2.動手動腦結合,注重物理實驗
物理的學習本應當遵循這門學科的專業特點,賦予其豐富的可實踐性,所以新時期高中物理教學中應適當地引入足夠的物理實驗,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物理定律必須與實際相吻合,否則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定理,有了這個思想,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大有裨益。
動手動腦相結合,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創設適宜的情境。例如在功率與能量的學習中,讓學生自由探究小車的運動形式,直觀感受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當然由于一些物理領域如高速運動,可操作性較低,以及受到學校實驗條件的限制,這些實驗具有復雜性和不易操作性,但沒有實驗又容易引起上述問題,所以可以在這樣的板塊中融入模擬實驗,即新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把課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制作成圖文并茂、影音結合的教學課件,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很容易就掌握了教學的內容,實現了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了解各個物理量、物理公式的概念,并能夠掌握公式進行數學上的計算,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認識、反復認識的良性循環。
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創新和實踐,尤其是在課堂引入物理實驗,既能夠直面真實的物理場景,又能夠通過直觀的實驗現象得出物理定律,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收獲實驗的快樂,增強對物理學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王景文.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
[2]楊繼坤.多媒體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