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勝
摘 要:品德與社會學科的學習在小學學習中的地位至關重要,這門學科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是小學高年級段學生,品德與社會學習顯得更加重要,但是很多教師和學生意識不到品德與社會的重要性,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學生一上品德與社會課就感到厭倦,兩方面的因素導致學生的品德與社會學習效率低下。新課標對學生品德與社會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運用生活化教學,那教師應該如何做呢?對此做出了簡要解析。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段;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
小學高年級段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高效學習;小學高年級段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小學高年級段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下面通過三個方面介紹一下教師如何在小學高年級段品德與社會進行生活化教學。
一、利用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傳統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不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認為學生的興趣是次要的,只要學生認真學習,就一定可以學好知識,但是有些學生對這門學科缺乏興趣,不能吸收教師講解的內容,這種做法忽略了學習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作用,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利用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只有學生對品德與社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在教師的講解中高效學習知識,提高品德與社會學習水平。比如,《生活中的快樂》這節內容,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在生活中快樂的場景都有哪些呢?什么事使你們感到快樂呢?當時你們的心情如何?你們是快樂多一點還是不快樂多一點?”教師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回想自己快樂的事情,有的學生說:“和爸媽一起去游樂場的時候最快樂。”有的學生說“過年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最快樂。”有的學生說:“得到教師的表揚時最快樂。”學生都說出了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的快樂,在興趣中和教師一起學習這節知識,做一個快樂的人。
二、利用生活化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主動中學習
傳統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認為學生只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師傳授的內容中一定可以學到知識,學生學什么、如何學都由教師決定,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不能高效學習知識,這種做法忽略了學生主體作用對于學生學習的作用,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利用生活化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主動中學習,只有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知道自己哪些知識掌握好了,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好,在探索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品德與社會學習水平。比如,《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這節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習目標是“面對日益破敗的祖國,許多愛國志士是如何拯救中國的,如果自己生在那個年代,應該如何做”,重點是“學生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應該如何做”,學生結合教材知識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對本節內容進行學習,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問教師,教師要耐心解答,并尊重學生的想法,學生自主學習完畢之后,教師再針對其中的重點知識進行講解,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利用生活化教學營造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中學習
傳統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不注重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認為課堂氛圍屬于外在的環境因素,學生自身才是決定學習水平的關鍵因素,但是學生在緊張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積極性不高,思維也會受到限制,這種做法忽略了活躍課堂氛圍對于學生學習的作用,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利用生活化教學營造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中學習,只有學生在一個溫馨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激活他們的思維,跟隨教師的思路一起思考,提高品德與社會水平。比如,《環球旅行去》這節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埃及、紐約、希臘、巴黎的美麗景色,讓學生選擇自己想去哪里旅行、想和誰一起旅行、對旅游有什么規劃,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課堂氣氛變得很活躍,學生的思維也很活躍,在教師的引導下一起欣賞全球的美麗景色,憧憬美好的旅游時光,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三個方面闡述了小學高年級段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如何進行生活化教學,生活化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要因為自身教學水平的不足影響了學生水平的提高;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結果,根據學生的學習結果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找到更多可以在小學高年級段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方法,真正提高學生的品德與社會學習
水平。
參考文獻:
[1]郭含冰.淺析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的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5(1).
[2]郭明.探討生活化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課堂中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