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龍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小學班主任在小學教學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小學班主任與小學生之間能夠構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整個小學教學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教師日常的教學和管理有著深刻的影響。小學生的社會閱歷較淺,心智發展還不成熟,在這一過程中極易被周圍的事物影響,如果在這一時期班主任能在教學中做到精心地呵護學生、真誠地關愛學生,與他們在課堂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日常建立和諧的朋友關系,對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和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和諧關系
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參與者、督導者,是一個班級的核心,而一個好的班級首先要具備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吸引,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和諧的關系就是生成這種凝聚力的關鍵。因此,教師應該親近學生,接近他們、關心他們,用自己的耐心、細心、愛心呵護學生,與學生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才有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是提高小學班主任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從教師觀念做起,樹立正確的師生觀
班主任是最辛苦、最勞累的一個崗位,不僅需要教學生課本知識,還要管理班級的日常紀律,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等。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班主任為了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讓學生能聽班主任的話,一般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不茍言笑的姿態面對學生,這樣會讓學生害怕班主任,導致師生之間產生隔閡。長此以往,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缺乏交流、溝通,不僅影響了教學效果,還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班主任在教學中要從自身的觀念開始改變,建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在管理班級的時候做到尊重學生的意愿,不能管理得過嚴、過寬,創造民主的管理方式,讓學生也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愛學生,提高學生在班級中的自主性、積極性、主動性,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從教師素質做起,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
“為人師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小學班主任在教學中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以適應新課程的改革。小學生正處于品質、素質塑造、培養的階段,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和道德品質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在學生的心里教師要樹立一個品質與道德兼修、專業與技能強大的靈魂工程師和文明傳播者的形象,讓學生從心底對班主任產生信任、尊敬的情感。因此,班主任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要重視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給學生作出榜樣。
例如,我們要參加一些教育培訓,實時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并且將自己學習到的東西與學生分享,可能由于受出行的限制,我們可以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及信息化課堂的優勢,給學生找一些有激勵性、有內涵的視頻或者圖片,如戰爭后兒童流離失所,告訴學生要珍惜和平;開車玩手機不注意,造成悲慘后果,告訴學生要珍愛生命等,通過這些道德教育,讓學生對教師產生敬重心理,從而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從教學活動入手,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在教學發展迅速的今天,班主任的教學工作也需要不斷地充實、創新,而組織班級活動是培養班級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是培養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對于管理好一個班集體具有重要的影響。組織班級活動,讓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為學生創建了一個自由的、輕松的,可以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這樣教師與學生在互動游戲中相互了解,促進情感交流,加深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同時也有助于老師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興趣,這樣班主任在教學中能結合學生的個性,選擇合適的相處方法,對培養班主任與學生和諧的師生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我們組織學生進行以“關愛空巢老人”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的時候,可以先調查了解一些學校周邊兒女在外打工,沒時間回家看父母的近況,然后與老人達成共識,最后組織學生去老人家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等,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同時也能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和心理都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班主任作為學生認識世界、接觸世界,與人溝通、交流、相處的第一站,其責任是重大的,尤其是班主任這個“大家長”。因此,班主任為了使全班學生在小學期間各方面都能取得進步,需要在教學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愛心、有耐心地關注和關心每一個學生,與他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教會學生以愛的觀念與人相處,真誠相待,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教育素養。
參考文獻:
[1]何榮付.小學班主任管理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建立[J].吉林教育,2015(14).
[2]劉妙蛾.淺談如何展開小學班主任工作[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C],200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