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雯
(江西省南昌外國語高新學校)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游戲精神應具體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而不是隨意的,只為了活躍課堂而已。應具備游戲精神的廣闊視野,在教學策略上予以關注,并付之有效的實踐,真正發揮其功能,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游戲精神;小學語文;語文課堂
小學生年齡較小,在語文教學中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這就要求教師要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游戲精神的滲透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它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缺少游戲精神表現
1.教學目標缺乏游戲精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展中,教學目標的設定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目標的設定上過于追求效率,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這種方式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教學目標缺少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教師忽視重難點知識,限制學生想象力,沒有因材施教,課堂教學缺乏創新,這些因素的存在禁錮了學生的天性,沒有體現出游戲精神。
2.教學內容缺乏游戲精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單一、枯燥,教師單方面地設計教學內容,加之教學內容的預設性很強,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這樣的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這樣長期發展下去,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固定不變的,面對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學生很難提起學習興趣。
3.教學方式缺乏游戲精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仍存在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缺少創造性和靈活性,枯燥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程序化的教學內容更無法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學生學習能力下降,課堂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教學評價缺乏游戲精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單一,教師以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忽視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創新能力,評價語言簡單,無法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此外,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其學習狀態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所以不能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
二、游戲精神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1.利用游戲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小學語文教材做出革新,但是很多教材的完善主要體現在教材插畫的增多、開放意識的增強等方面,教材中與游戲相關的內容還是非常少。如果教師完全按照教材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必然會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產生影響。基于此,筆者圍繞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思考和總結,積極探索和發現更多有利于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資源,利用游戲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如在學習“拼音拼讀”內容時,筆者結合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熊出沒》中的角色開展教學,在熊大與熊二的對話中,我們能找出ɑ的“陰陽上去”四個讀法,如:“啊,好漂亮的花朵”“啊啊啊……疼死人了”“啊?光頭強太壞了”“熊大你就知道,啊?光頭強太壞了”。筆者結合學生喜歡的動畫片開展教學活動,使得課堂教學氛圍輕松和諧,同時學生也能更快地掌握語文知識。
2.利用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由從前的“要我學”轉變為現在的“我要學”,這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具體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身份,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使學生具有支配權和選擇權,使學生成為游戲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如在學習《小珊迪》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學習自己編創短劇,通過編創短劇,學生更了解課文的主旨,感受課文中人物的真實情感。之后,教師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如果你是撞小珊迪的人,你會如何做?小珊迪被撞后為何沒有受到照顧和補償?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而且也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
3.注意游戲方式多樣性
小學語文游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游戲可以做但不要偏離了正軌。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教學游戲,將語文知識巧妙地融入游戲中,確保知識融入方式的巧妙,確保學生通過游戲可以學習到知識。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課文時,筆者在班級舉行了朗讀比賽,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內容,看看哪個學生朗讀得有感情,還可以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寫一篇文章。通過多樣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的學習和課堂活動的開展都是有益的。
綜上所述,游戲精神視野能夠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游戲教學法的運用符合學生的喜好和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游戲,推動了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李艷秋.游戲精神視閾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6(53):44.
[2]王鳳霞.游戲精神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新課程,2016(6):104-105.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