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江西省南昌外國語高新學校)
摘 要:傳統的語文作業布置,多數是固定形式的作業要求,學生常會懷著應付的心理完成作業。為了提升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切實發揮作業應用的價值,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充分落實新課程理念,豐富作業布置的內容和形式。希望此次研究能夠為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開展,對學生的作業提出一定要求。作業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能否鞏固和強化學生課堂所學知識,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關注重點。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需要對學生作業合理布置,明確作業布置目標,確保作業的量度和難度,從而提升學生課后作業完成的效果。
一、立足于新課程理念,分層設計作業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教師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的差異性,進行分層次設計作業,以此使學生逐漸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切實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進步。對于語言能力良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此部分學生根據教材看圖寫故事,比如《小兔運南瓜》《松鼠和松果》《比尾巴》等童話故事,也可以讓他們自由寫作,以此激發學生的創作天賦。對于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可以精挑細選一些優秀的作品,比如《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要求學生閱讀之后做好讀書筆記,以此實現知識的累積,為作文寫作奠定基礎。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見解,豐富學生的情感。如果學生的語言基礎掌握情況不夠良好,語文作業可以這樣布置,要求學生在完成練字、組詞、造句等作業的情況下,通過查閱字典明確生詞的含義,以此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夯實語文功底。
二、注重開放,倡導實踐
新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小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還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所以,教師需要增加實踐性作業的布置,可以結合作業將學生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充分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豐富自身情感。首先是生活化的實踐作業,比如,在學習完《養花》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種植花草,對花的發芽、開花、結果等過程認真觀察,做好筆記,并且觀察花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中的變化情況。學生也可以通過查閱材料,掌握一些種植方面的知識,將自己養花過程中的情感詳細地記錄下來。通過布置此種課后作業,將作業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起來,不僅豐富了學生課后時間,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其次,社會實踐作業。比如,在學習完《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后,教師可以布置如下作業:將學生分成幾個調查小組,要求學生通過訪問、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當地的環境情況,調查環境受到哪些因素的污染,并且想辦法美化家鄉。此種作業方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均能夠認真、主動地參與到社會調查中。尤其是美化家鄉環節,學生的創意各種各樣。此種作業布置方式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作業設計充滿趣味性
培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以后,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可以更加輕松、持久地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作業練習上。這對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十分有利。因此,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注意將作業設計得更有趣味性,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作業練習。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僅可以從作業中體現,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科整合來培養學生的整體能力,還可以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在講授《北京亮起來了》時,可以組織以“我愛北京”為主題的活動,學生可以通過不同形式來展示自己眼中的北京,感受北京,真正領悟“北京亮起來了”的意義,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這種作業設計能夠使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得到提高,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學習的樂趣,獲取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小學教育的關注程度不斷提升,對小學作業的布置情況也給予高度重視。作業的數量和難度是否合理,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課后學習任務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合理布置作業,豐富作業內容和形式,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教師還需要開展人文關懷,精心設計評語,積極鼓勵學生,從而促進課后作業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靜.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讀與寫,2015(23):159.
[2]李俊杰.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小作家選刊,2017(3):135.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