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晨
(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濱江小學)
摘 要:以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教育技術,給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也可以使定義更清晰、化抽象知識為形象,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多樣式的練習,發展學生思維。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數學;興趣
以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其聲、光、形、色具備的優勢,能將動態與靜態完美地相結合,更能突破時空的限制,直觀、形象地再現客觀事實,它有效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課堂教學中最有力的教學方式。下面結合平時教學,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強有力的動力。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向學生展示優美的圖畫、動聽的音樂、可愛的動畫……這些都是創設情境的最佳的工具。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特點,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內在求知的欲望。
1.創設學習情境
導入新課時,必須創設良好的情境,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將聲音、圖像、動畫集于一體,生動而形象,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利用計算機的放映功能,向學生呈現各種軸對稱圖形:建筑物、臉譜、窗花等畫面,讓學生充分感知到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知識的獲得是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步實現的。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好問題情境至關重要。如教學“統計”時,利用計算機循環功能,在課件中演示小明在校門口統計來往的各種車輛的畫面后,提問:“怎樣才能清楚地知道每種車經過校門口有多少輛?”而畫面上的車來來往往速度較快而又沒有規律地出現,從而使學生無法用眼睛去觀察每種車經過的輛數,自然想到了統計中的記錄方式,并且也想到了和別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漲,求知的欲望非常強烈。
二、定義清晰化,便于理解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為主的,而小學數學中的概念、定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兩者的矛盾常常導致教師很難教,學生學得很吃力,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和學會應用,而借助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紅領巾、數學書等實物,學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畫面所吸引,在學生找到各種實物的各個角后,這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功能,閃動實物圖中角的形式,緊接著把實物模型移走,只剩下圖形的輪廓,從而抽象出幾何角,揭示該定義,讓學生借助具體事物的直觀形象進行思維,從而建立清晰的數學概念和定義。這種教學方式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更能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數學概念,并能促進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三、化抽象為形象,加深理解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嚴密性。而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發展的特點,但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教學中我們需要將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演示和動態展示,轉化為學生看得到、摸得著又易于理解的內容。如教學“平移和旋轉”時,平移幾格是學生最難理解的,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把原來的小房子用鼠標拖動進行平移,留下平移的痕跡,這時候無需教師更多的語言,學生就能清晰地看到平移距離。借助計算機演示的畫面,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四、深化練習,發展思維
學數學離不開練習。而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并發展智力的一種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應廣泛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更多的練習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愉悅。也為教師提供及時獲得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的多媒體反饋途徑。
利用計算機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既可鞏固新知,又可以發展思維。如利用多媒體軟件,設計一些練習,以游戲的形式出現,彌補了練習的枯燥性,使學生學習興趣昂然。對一題多解的題目,只要學生符合要求,計算機就會給學生肯定的反饋,錯了就給學生鼓勵。這樣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而數學中的抽象知識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生動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親身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建立知識結構,也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是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建祥.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
[2]蘇順發.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