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城市濱水區域景觀規劃與設計得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現如今濱水景觀的建設出現了“千篇一律”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對于濱水景觀和城市的長遠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探究體現地域文化的濱水景觀設計是很有意義的。本文將通過對濱水景觀的剖析、地域文化分析和對濱水景觀設計方法的探索,進行體現地域文化的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研究。
【關鍵詞】濱水景觀;地域文化;景觀設計
一、濱水景觀概述
1.濱水景觀的基本概念
濱水區指的就是城市陸地與江、河、湖、海等水域連接的交界地帶。濱水區往往是城市規劃建設的主要公共空間。對于濱水區域的景觀規劃設計通常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經過規劃和設計,要保證濱水區的視野環境良好,與水域結合形成開闊空間;第二,城市的標志性景觀往往設置在濱水區域,所以必須保證該區域的展示性功能。
2.濱水景觀的主要特征
(一)開放性
濱水區域作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濱水景觀地帶是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所以具有開放性。同時,城市濱水區域植被物種豐富,其天然因素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平衡發展。
(二)敏感性
城市濱水區域往往是城市中相對發達的區域,在經濟、景觀、生態、社會等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具有強烈的敏感性。濱水區域是城市的名片,其景觀規劃設計直接影響城市的外觀。另外,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非同類生態系統連接的區域都具有強烈的物種多樣性和生態敏感性。
(三)文化、歷史性
濱水區域從古代開始就是城市優先發展的區域,為城市帶來無限的活力。城市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發展,會形成區別于其他地方的獨有的民風民俗和歷史遺跡。濱水區域作為城市中相對發展更好的區域,更加集中體現了城市的歷史和文化。所以濱水景觀具有歷史文化因素豐富的特征。
(四)多樣性
濱水區域是城市中的多功能中心,是具有觀賞、運輸、商業等功能的綜合體。具有多種空間要素和多種生態系統,同時還可以滿足人們的多種活動形式。
二、地域文化與濱水景觀的關系
1.地域文化可以推動濱水景觀的發展
地域文化是一個區域內的長期以來精神和文化發展成果的集中體現。伴隨著社會飛速的發展,信息的不斷發達。世界文化開始交融和碰撞,外來文化受到當代年輕人的推崇。本土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將地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放到文化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已經刻不容緩。因此,在建設濱水景觀的過程中,就要把地域文化具象地表達出來,融入景觀建設之中。
2.濱水景觀是展現地域文化的平臺
濱水景觀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地域文化最好的展示平臺。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主要有兩種發展模式,第一,文化自身的發展,即根據社會大環境的變化,文化自身做出的調整和變化。第二,文化借助良好的傳播平臺,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合理適度的將文化融入景觀設計之中,便是文化傳播的一種形式,景觀就是文化的傳播平臺。濱水景觀作為城市景觀設計的重要節點,自然是最好的地域文化的傳播平臺。在濱水景觀規劃設計中,充分展示出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有效措施。整體景觀將城市的地域文化具象地展示給大眾,成為城市文明的最好名片,利于地域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三、體現地域文化的城市濱水景觀設計要點
1.以地域原有自然環境為依托
在濱水區域的景觀規劃設計中表現地域文化的精髓。首先,要以地域原有的自然環境為基礎,尊重原有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在不打破現有城市構造平衡的前提下,將濱水景觀與城市建筑融為一體、相互作用,打造城市濱水系統和諧的大環境。并結合該區域現有自然條件,融入地域文化、表現歷史文明,最大限度的保護原始自然景觀,避免植被與水體遭到污染和破壞。其次,在施工上選用當地特色的材料,盡可能體現出地域風格和文化底蘊,在城市基礎設施的配置和設計上,盡可能表現當地建筑的獨特之處,設計出與眾不同的城市景觀。
2.保護地域歷史文化遺跡
建設體現地域文化的濱水景觀,歷史文化遺跡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尤其是濱水區域周邊能夠體現地域文化的建筑群、石碑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跡。在濱水景觀建設中,不破壞歷史遺跡、文物古跡的同時,還要著重保存它們的歷史環境。
四、總結
目前,濱水空間景觀功能和生態效益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城市的濱水區域成為城市的名片,其景觀規劃與設計變得尤為重要。將地域文化與景觀設計相結合。通過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和景觀的規劃設計,展現出該地區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情,充分體現文化內涵歷史底蘊。從某種角度而言,避免了千城一面。不但能夠維護生態環境,還能展示城市面貌,促進社會經濟、文化與生態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殷遐。《關于城市濱水景觀場地設計的探討》。《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
[2]劉斯榮。《淺談無庶小區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體現》。《美術教育研究》,2013
作者簡介:常松(1994-)男內蒙古烏蘭浩特人,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專業:設計學;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