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王艷艷
【摘要】立德樹人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主根,是中國共產黨立黨治國的重大方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是把握教育本質的必然要求。面對當今大學生中存在著很多突出問題這一現象,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首要是確定新的理念,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新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從習總書記為什么反復強調立德樹人、習總書記賦予立德樹人哪些新的時代蘊涵以及習總書記提出了哪些立德樹人的途徑方法這三個方面著手為我們闡述了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關鍵詞】立德樹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一系列嚴重的挑戰:市場經濟和現代商業化所帶來的物質實利主義和世俗享樂主義的沖擊更加強烈;一些官員的貪污腐敗、一些社會名人挑戰社會,道德底線的影響更加惡劣;社會不公平產生的惡果更加蔓延。與此同時,大學生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突出問題: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以及心理素質欠佳。這些問題發生在大學生身上,根源在于社會,社會應當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為此,習總書記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新理念。
二、習總書記為什么反復強調立德樹人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提到: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會對經濟建設和人類生活起到巨大的反作用的,因此立德樹人顯得尤為重要。
1.立德樹人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主根。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都是一個注重德行兼備的文化大國,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有一種獨特的道德修身文化,注重整體利益,堅持愛國主義,推崇“仁愛”原則,倡導言行一致,追求精神境界,重視道德踐履。道德修身文化的核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本質就是立德樹人,故成為中華民族綿綿不斷的靈魂。因此,反復強調立德樹人就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來教育人,提高廣大人民的道德修養水平,以文育人。
2.立德樹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
要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經濟、法治和道德、人才的力量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利于樹立人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青少年如果沒有立世的道德,沒有做事的本領,那么兩個百年目標只能是沙灘上的樓閣,實現中國夢更是一廂情愿的囈語。反復強調立德樹人,就是要切實把大學生培養好,讓大學生“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習總書記賦予立德樹人哪些時代蘊涵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提到:事物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當中的,人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所有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時代的發展變化,習總書記賦予了立德樹人時代的蘊涵。
1.立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習總書記強調:“德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人在發展進步過程中積淀下來的價值規范總和?!钡虏煌?,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價值判斷、目標追求就不同。社會上總會有一些有損德行的事件發生,尤其是作為公眾人物,如體育明星林丹的出軌事件,以及文藝名人文章的小三門事件,嚴重的傷風敗俗、道德敗壞。這完全是道德淪喪的表現。國家的德決定了這個國家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社會的德決定了這個社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個人的德決定了這個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國家、社會由個人組成,由此可見個人對社會起著很大的作用,那么個人的德行對社會來說就尤為重要了。
2.樹人就要樹“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
習總書記提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全民建黨,全民筑夢,每個人都要全力以赴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耙黄惨晦鄬憘€人,一生一世學做人”,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因此要教育引導青少年從小學習做人,樹“滿足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這些重要論述,凸顯了習總書記把人才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戰略選擇和重要支撐的思想。
總之,習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強調立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樹人就要樹有志向、有擔當、有修養、有創造、有體魄的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學習中要牢固樹立習總書記立德樹人的理念,增強運用立德樹人的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新華出版社:2016[2]《立德樹人,為民族復興提供人才支撐——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新華社:2016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張帆(1987年6月14日)性別:女,籍貫: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院校:山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二作者姓名:王艷艷(1995年2月18日)性別:女,籍貫:山西省柳林縣成家莊鎮麻塔則村,院校:山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方向:學生事務與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