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強
摘 要: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在課堂和作文中詞不達意、詞匯貧乏、語言淺顯的現象屢屢發生,特別是在語言積累題中,學生的答案相去甚遠,使一線語文老師哭笑不得。可見,在語文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語言積累、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已經刻不容緩。《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
關鍵詞:初中語文;引導;積累語言
一、引導學生積累詞匯
高爾基說:“語言——這是件工具;要學習語言,就要擴大自己的詞匯。”可見沒有詞語的積累,語文教學無從談起。
1.從語文課本中積累詞匯
現行語文教材語言文字優美,詞匯豐富,他們都是前人語言的精粹,是詞匯積累的好資源。教師應通過開展教學活動、布置作業引導學生對這些好詞匯熟讀成誦,默寫運用。
2.從課外閱讀中積累詞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老師除了指導學生學習課本語言知識,還要給學生更多地推薦一些經典作品和優美的課外讀物。通過閱讀幫助學生學習祖國豐富的語言,從而獲取更多知識,同時啟迪學生的思想,陶冶學生的情操,開拓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智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做了具體規定: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2~3部名著”。只要學生能讀懂的作品,尤其是《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國學名著經典作品,教師應大力推薦學生閱讀,并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段進行摘抄。
二、引導學生積累名言警句
在寫作、交談中,一句恰如其分的名言警句,往往會使談吐生色,文筆生輝。因此,名言警句的積累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1.示范引路
每個學年伊始,我會在教室黑板的邊角開辟“名言警句每周一語”的專欄,每周一由語文科代表將當周的名言警句板書在專欄內。每天的語文課程教學中,我都會要求全體學生把起立問“老師好”改為齊聲誦讀每周一新的名言警句,并要求學生抄寫,弄懂其含義,周五對學生進行抽查,讓學生較為牢固地掌握當周的名言警句。這樣做的目的是示范引路,引導學生養成自覺記憶學習名言警句的習慣。
2.接力增責
每個學期伊始,我都會在班上設置“名言警句接力簿”,發動開展“名言警句每日接龍”活動:即從開學第一天,讓第一組第一個同學將自己積累的名言警句選一句認真書寫在“名言警句接力簿”后傳遞給下一位同學,一直傳遞下去,第一輪結束后又緊接著開始第二輪。這樣輪回接力,一般來說,每學期可積累一百多則名言警句。在接龍過程中,如果有學生中斷,科代表將“處罰”他重新連續接龍三天。這樣一來,學生閱讀、積累名言警句的良好習慣得到了培養,而且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得到了增強。
3.整理歸類
一個學年將要結束時,我發動學生將“名言警句接力簿”上積累的名言警句進行分類整理,不同類別的名言警句整理在不同的筆記本上,并將筆記本懸掛在教室后墻展示,讓學生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大飽“眼福”,查閱瀏覽,為學習生活中運用打下基礎。我一般指導學生將名言警句分成如下十多個不同的類別——即道德篇、心理篇、毅力篇、理想篇、青春篇、修養篇、學習篇、事業篇、生活篇、友誼篇等。通過這樣的分類整理,一方面可強化學生對名言警句的記憶鞏固,另一方面可為學生的運用打下基礎,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4.仿寫提升
仿寫是檢驗學生運用的最好辦法。讓學生以模仿名言警句的結構特點或修辭手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想象思維,仿照已經學習過的名言警句寫出一句句自己創作的、具有新意的“名言警句”。仿寫同樣由班上的所有學生每天接力,先寫名言警句,再寫仿句。如,學習了岳飛《滿江紅》“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警句后,要求學生仿寫,有學生就仿寫出這樣的句子:“勿虛度,廢了青春時,徒哀嘆。”這樣既有新意,又有文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導農村初中學生積累語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今天,身在一線的語文教師應長期堅持,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自覺積累語言,正確使用語言的習慣,逐漸成長為傳承、傳播、發揚光大祖國語言文化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