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堅
摘 要:班風是一個班級在長期的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傾向和精神風貌,一經形成便成為一種強大而無形的約束力影響班級中每個成員。良好的班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對全體學生起到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將為班級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有效的動力和壓力。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級環境;學風;活動育人
有句老話說得好:澆樹要澆根,幫人要幫心。這句話的意思淺顯易懂,對教師來說,意味著要把思想教育做到受教育者的心坎上,才能使之發揮出更好的教育效果。作為一名班主任,我能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我當班主任已經有12年,其中8年是留在初三接手新班級,如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適應新班主任、新老師,為初三的備考學習生活營造良好的班風和學風是我的首要任務。在此,我簡單談談我在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做法。
一、不給學生貼“標簽”
每個班級總會有幾個調皮的學生,而這些學生也是影響班級班風和學風的“重要人物”。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贊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我會在他們還在揣測我的時候很快找到他們的亮點,實事求是在班上表揚他們然后再給他們提小要求,這些學生通常很領情,能漸漸地配合我的班級工作。如果調皮的學生都能配合的話,其他學生看到他們的變化,也會對自己的行為和學習提高要求。一直以來,我都是以雙重身份走近我的學生,一是教師,二是朋友甚至是大姐姐,以平等而非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學生們分享我的人生經驗、為人原則和我取得的成績。蘇聯杰出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求和尊重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只有教師在提出要求的同時,也盡可能地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對教師產生由衷的尊敬和愛戴,從而樂意接受教師提出的嚴格要求。”只有教師以平等、公平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同學,尊重他們的人格并保護自尊心,每一個學生對于教師在班級提出的要求,才會盡量做到或基本做到,正氣向上的班風才能逐漸形成。我覺得尊重學生應該體現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同時又離不開嚴格;但嚴格絕不是簡單的批評、責備、嘲諷,更不是謾罵,而是耐心地講道理,指出錯在哪里,怎么改正。為了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我常以“先肯定再批評”的方式進行教育。
二、以環境育人
孔子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既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環境的力量可以激發人前進的熱情,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有不竭的動力源泉。所以,在做班級管理工作時,我一直給學生強調良好的學習氛圍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環境,更離不開大家的自律與自覺。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我也會盡力將學生的作品與初三學習氛圍結合在一起,我常用的標語是:向上 向善!惜時 求真!靜 敬 競 進!喜 樂 安 康!用簡單明了的口號來傳遞健康生活和快樂學習的理念。班級的墻面上也經常貼著主題內容為:“佳作欣賞”“挑戰對手”“精彩瞬間”等學生的作品,使得學生進入班級后,感受到的是各種正能量,能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三、以故事育人
我班的班會課基本先是我主講,完成學校布置的班會內容后,班會課就變身為故事課。在每次班會課前,我會從《讀者》《意林》和比較有名的微信公眾號等信息源里選擇與班級有關的勵志、名人、人生轉折之類的小故事,在班會課上讀給學生聽,用小故事蘊含的大道理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相互教育。例如我給學生讀過:“羅斯福的壯舉”;“不公平”如何毀掉一個人;親愛的你,其實只有一次機會;你的付出,時光不會辜負;還有俞敏洪的——教養比富有更受人尊重等小故事。故事情節打動著學生的心,原來學生都喜歡在班會課上偷著寫作業,后來都能專心地聽、靜心地想。除了讀故事,我還會下載一些英語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如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獲獎感言,姚明入選美國NBA名人堂的感言,《地球脈動》等,學生都很感興趣,既受到啟發,又能學習英語,一舉兩得。
四、發揚班級協作精神,以活動凝聚班集體,用目標激勵學生
一個有著良好的班風和學風的班級,通常會在班級的成績和活動中體現出來。首先,利用好“運動會”與外出“社會實踐”這類大型班集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白一些道理,實現教育效果的遷移。活動育人需要的不僅僅是教師的策劃和組織,更重要的是想方設法充分挖掘活動里蘊含的教育意義,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意識。其次,作為班主任,要促使學生取得進步,我認為應該在學生與任課老師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因此,做好與任課老師的配合、協調工作是很重要的。因為我知道一旦學生、家長對老師失去了信賴,那么將會給這位學生甚至是整個班級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有的班級里存在父母離異、外出打工無暇看管孩子或過分溺愛,或是對待孩子粗暴的家庭情況。針對這樣的情況,作為班主任首先應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問題學生的背后必有一個問題家庭”,因此我們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和條件,如校訊通等溝通渠道,細致地做好家長的工作,引導家長正確、科學地教育孩子。最后,要給班級乃至學生個人制訂目標。目標是班級和諧發展的動力,有了目標學生就有了行動的指南。因此,每次考試前我會讓學生制訂一個學習目標,使其朝著既定目標努力。考完后,我會在班級成績分析會上要求幾名代表分享進步的喜悅或退步的經驗教訓,還會對達成目標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或精神表揚,并在以后的學習中提醒和督促學生。
參考文獻:
[1]李鵬.風過有痕,讓活動育人功能最大化[J].班主任之友,2016.
[2]梅麗旻.帶著學生去闖關[J].班主任,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