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凡
摘 要:對于學生而言,班級是他們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班級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個體的發展。因此,班級管理是一項十分艱巨又極其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師細心且有耐心。
關鍵詞:班級管理;自主意識;正確目標
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得以順利完成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養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新課改的進程在逐步推進,它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個學生,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在教學上,我們常說要“因人而異”;在班級管理上,我們同樣應“因師而異”,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管理風格。在此,我就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一些淺見與大家分享。
一、培養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思考的一種方式,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在一系列管理班級、提高學生素質的措施中,我認為同理心的建立是最難培養、但也最有效的一項措施。
培養學生的同理心,有助于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對學習的態度,增強自律;能夠與同學、老師、家長換位思考,更好地體會他人想法,理解他人感受;能夠尊重、體諒、寬容別人;不僅讓你理解別人,也讓別人理解自己。
同理心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不是通過普通說教就能產生效果。在班級管理中,可以采取開班會、情景模擬、小品編演、模仿別人給自己寫信、建立互助組等方式,這些活動都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同理心,從而從根本上改變對學習的態度,增強自律意識。
二、加強班干部建設
一個優秀的班干部團隊對一個班級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在班干部的選擇上必須要慎重。我認為,個人能力并不是主要的考量標準,而品德和學習態度才是關鍵。
沒有幾個人天生就是領袖,只要給他成長的土壤和足夠的信任,能力是能夠慢慢培養的。培養擁有良好品德、正確學習態度的學生,是學校和老師的目標,也是一個班級應該具備的風氣。
所以,只有選擇在品德和學習態度兩個方面都能讓同學信服的班干部,才能真正成為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助力,成為同學的標桿和榜樣,成為良好班風的維護者。
三、建立自主意識
班主任應該向學生傳達一種理念:班級是大家的,而不是老師的。這種理念光憑一句話無法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只會讓學生更加逆反。真正建立主人翁意識,建立自主意識,就要讓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想法。人人的想法都會被認真對待,人人做的事都會被大家看到,每個人都是其他同學的合作者和管理者。比如可以讓每個同學都參與班規的制定和修改,學校組織的活動盡量讓學生自主參與和創作等。
做到這些,首先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英國一位作家麥克唐納說過:“信任是比愛更好的贊美。”做到這些,學生才能真正把自己當成班級的一分子,把班級當作自己的“家”。這種自主意識的建立,不僅有助于團結,同樣有助于競爭和進步。
四、豐富班級生活
學生每天要在學校度過十幾個小時的時間。試想,如果一個學生對學校產生厭煩心理,那么每天上學對他來說是比較煎熬的。為了讓學生愛上學校生活,就需要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動動腦筋,如每個學科每周都進行一次活動,語文課進行“漢字英雄”、數學課進行“最強大腦”、歷史課進行“一站到底”,還有辯論會、模擬法庭、歡樂喜劇人等,評出優勝,進行獎勵。
這樣每天都有新意,每個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學生每天都有期待,在活動中不僅能愛上學校生活,更能愛上學習,對學科知識和個人能力都能有大量的積累和顯著的提高。
五、良好的班風建設
班風直接影響班級的學習氛圍、學習習慣和學生的是非觀。一個班風差的班級,會讓老師的講課情緒低落,十成的教學水平可能只發揮出五成甚至更低;相反,一個班風好的班級,會讓老師情緒高漲,十成的水平也許會發揮出十二成。一個是持續的惡性循環,一個是良性循環,影響的是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所以,必須要建設良好的班級風氣。
班風建設與其他措施有所不同,它更需要采取“強硬”的辦法,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定班規,設置班級底線,無論誰違反了班規,都是不被允許的,誰也不能踏過底線。
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好的班風的形成,也許只需要21天,只要教師堅守住原則,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習慣就會形成。
六、制訂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
所謂的長期目標即是人生目標,這人生目標既可以是“為中華之崛起”的遠大目標,也可以是供養父母這樣的平凡目標。具體的目標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制訂人生目標的時候認真思考。再在人生目標的基礎上制訂一個個短期目標,真正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
短期目標可以是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甚至是一天的目標、一節課的目標,越細越好。目標越細,可操作性就越強。長期目標能讓學生有奔頭,短期目標能讓學生有事做。如此經過不斷的實踐和修改,將會形成獨特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成績提高。
對于學生,班級是他們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班級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個體的發展。因此,班級管理是一項十分艱巨又極其重要的工作。對于老師,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值得我們傾注智慧、辛勞和愛。